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五四八章 平南貼

  聽到年輕人詢問方琮是誰。

  張天元笑了笑道:“方琮是清朝乾隆時期的宮廷畫家,生卒年不詳,其姓名見于畫史記載,如胡敬《國朝院畫錄》卷下云‘方琮,字黃山,張宗蒼弟子,工山水。《石渠》著錄四十有八。’

  佚名的《讀畫輯略》云‘方琮,字友璜,號石顛,江浙人。善山水,從學于張宗蒼,筆致能相似,身得其傳,供奉內廷。’

  據歷史記載,方琮于乾隆十六年隨其師張宗蒼進入內府,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仍在宮廷任職,在宮廷作畫有三十年之久,是任職較長的宮廷畫家之一。

  方琮的作品被《石渠寶笈續編》《石渠寶笈三編》收錄的共有四十八件,其實際在宮中作畫的數量要遠遠超過此數。

  清朝宮廷繪畫中的山水畫,是以“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王原祁)的畫風為主流,其中尤其是王原祁的畫風統治宮廷畫壇最久。

  王原祁的很多學生進入宮廷,成為供奉畫家,張宗蒼就是王原祁的再傳弟子,而方琮應當算是王原祁畫風的第三代傳人,頗受乾隆皇帝青睞。

  方琮在宮中所作大量的山水畫,大都是為裝飾宮殿和各處行宮墻面用的。

  但也有一些被收藏于內府,如《石渠》著錄的就有四十八件之多。

  因此,方琮是清代宮廷中一位比較重要的畫家。

  但就是這樣的一位畫家,卻和淮陰有過交往,這《仿黃公望山水》軸就是證據之一。

  仿黃公望山水軸,縱144厘米,橫60厘米,紙本。

  上寫群山起伏,林木茂蔚,壑藏曲水,境界深遠。

  其近景是一片拳石丘坡,幾株老松雜樹,前后穿插,偃仰崢嶸,錯落有致。

  中景是碧波平湖,水光漣滟。

  湖邊樓臺屋宇,山門寺院,坐落于山間。

  其后是青山數重,層巒疊嶂,直插云天。

  此幅用筆沉著,峰巒渾厚,遠近景物層次分明,山石皴法多以干墨積累,林木間亦用淡墨干擦,氣韻蔥蔚可觀,所寫是一片秋天景象,仿佛使人置身太古之初。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音調鏗鏗,雄壯豪邁。

  清代乾隆之際,士大夫于仕宦余暇,以筆墨供奉太平之娛,都以溫潤清逸為特色,此幅就是清廷繪畫中典型風格之作,描繪了祖國山河的美麗景色。

  畫上有大段題跋,記述了此畫之背景,其跋云‘曩于淮陰程氏思研齋得觀大癡老人溪亭覓句小軸,筆超氣渾洵,令尋味不盡其妙,迄今數載,時忽神往。戊寅秋九月,退值之暇,菊色盈窗,幽興勃然而生,恍如一峰老人在焉。率氣追摹,雖心手相忘妍強,恐不復自辨。’

  此題跋中的‘淮陰程氏思研齋’,已不可考。

  推測為定居于淮城河下之程氏。

  清乾隆時期,程氏為淮城河下之旺族,是長居淮城的安省籍客商,世代以經營淮鹽為業,其族程嗣立、程夢星、程景芳、程塏等人,好收藏,重交友,風流倜儻,吟詩作畫,名重一時。

  許多南來北往的游客過淮時都于此停留,他們酒宴琴歌,品茗賞菊,詩詞酬唱,評書論畫,而方琮就是其中的一個,曾參與程氏思研齋的聚會。

  落款為‘奉質岡翁道長老先生鑒之,石巔弟方琮并識’。

  此戊寅為乾隆二十三年,落款下鈐圖章一枚,因漫漶不清,已不可辨認。

  此幅不僅是一幅優美的山水畫,也記載了方琮和淮陰程氏之交往,故有重要歷史和藝術價值,彌足珍貴。

  當然,珍貴是珍貴,但畢竟不是黃公望的真跡,我若買的話,全價只能給你五萬美金。”

  “厲害啊大哥,我姐姐也說過,這東西最多能賣六萬美金,你給出五萬美金,實在很接近她說的價錢了。”

  年輕人再度驚訝起來,看著張天元說道:“這樣吧,打五折,你給我三萬美金。”

  “成交!”

  張天元并未在這個事兒上計較,畢竟三萬美金能買到這么一幅值得收藏的畫,那已經非常劃算了。

  更何況,他在這家店里瞧上的東西,可不止這一件啊。

  “小哥,既然咱們這生意都如此做了,不如干脆別的也給多讓點利吧?”

  張天元笑著說道。

  “罷了,反正這店也開不下去了,這里頭只要是你喜歡的東西,一律按照成交價給你打七折,這總行了吧?”

  年輕人或許是覺得張天元足夠爽快吧,所以在這個事情上,竟然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

  當然,跟這家店要轉租也是可能有關系的。

  “那就多謝了。”

  張天元并沒有興趣去深究對方這么爽快的原因,反正他的目的只是撿漏而已。

  其實剛剛在看到那件《仿黃公望山水》的時候,張天元就注意到了另外一件東西。

  那是陸機的《平南貼》,這個字帖與《平復帖》幾乎齊名,都曾被張伯駒老先生收藏。

  1937年底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夜晚,張伯駒在叢碧山房里卻激動得兩眼放光。

  因為他剛剛花了八萬大洋買回來了心心念念已久的《平復帖》和《平南貼》。

  陸機的這兩幅字,以禿筆作峰,帶有晉人的古樸自在,欲露還藏,是傳世最早的書法,是鎮國之寶。

  陸機善書法,其章草作品《平復帖》和《平南貼》是中國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書真跡,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被評為九大“鎮國之寶”。

  宋陳繹曾云:“士衡《平復帖》、《平南貼》,章草奇古”。

  《大觀錄》里說《平復帖》和《平南貼》為“草書、若篆若隸,筆法奇崛”。

  《平復帖》和《平南貼》對后世也產生過較大影響。

  清人顧復稱“古意斑駁而字奇幻不可讀,乃知懷素《千字文》、《苦筍帖》,楊凝式《神仙起居法》,諸草圣咸從此得筆。”

  這些評論或許有牽強附會之感,但若是懷素、楊凝式當真見到,也確會為之動情。董其昌贊云“右軍以前,元常之后,唯存數行,為希代寶”。

  《宣和書譜》還曾收錄有其行書《望想帖》。

  總而言之啊,這個陸機在書法方面的成就,那是相當高的。rw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飛翔鳥中文    鑒寶秘術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