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四一五章 靠得還是眼力和知識

  “哎?我怎么感覺好像這種事兒經常都能被你這家伙碰上啊?”

  歐陽曉丹戲謔道。

  “美食和故事還塞不住你的嘴啊,不然我不說了。”

  張天元沒好氣道。

  “別,別啊,你繼續啊,我還想聽的。”

  歐陽曉丹急忙說道。

  “這另外一個故事叫有眼不識金鑲玉!”

  張天元道:“俗話說‘盛世藏古董,亂世藏金銀。’

  1917年,這可是在兵荒馬亂的年間,一老太太落了難,帶著孫子往北邊逃難。

  一路上是遭了大罪,但想著家里的獨苗,愣是咬牙撐著。

  但老太太年紀大了,每天睡草堆、啃糠面的也撐不住,這就餓昏在了一戶人家門口。

  瞧這戶人家,三進的院子,丈高的院墻,也不算是小戶。

  這家出了個三代單傳的敗家子,整天的吃喝玩樂,前些年把他爹送了終,家里只剩個老太太吃齋念佛,操持家業,要不家早被敗光了。

  這天老太太出門上香,正見門口有一孩子哇哇大哭呢,邊上還躺著一位老太太。

  這一看就是落了難了,于是這老太太就了善心,留下了這祖孫倆。

  幾天后落難老太太就帶了孫子趕路,臨走咬牙把隨身的一把折扇給了恩人。

  沒幾年,這戶家里就剩下了敗家子一個人,吃光玩光,家產都抵給了賭場,在別人清點家產那當,這敗家子百無聊賴,嫌天氣熱就順手拿了一把扇子,哼著歌就走了。

  走大街上,沒了往日的威風,肚子餓了去飯館,想押了扇子換碗飯,卻被打了出來。

  正好遇見進門的一位富商,這富商眼尖,一眼瞅見這破落戶手里拿的是湘妃竹扇,要過來打開一看,好家伙,文征明的字。

  這富商也不心黑,當場要掏錢買。

  這敗家子也不是個渾人,明白東西值錢。

  最后倆人找了人掌眼,確確實實是正品,這富商問起扇子來歷,知道敗家子敗完家產,于是便給了他一份生意。

  這敗家子也明白了人生起伏,便專心事業,終有成就。”

  “真是便宜了這敗家子兒了。”

  歐陽曉丹沒好氣道。

  其實古玩行里,幾乎每天都上演著撿漏的神話。

  而且這些事兒,很可能就生在咱們的身邊。

  前些年,某大街拓寬改造時挖地基,挖出來的耀州窯完整器及殘件數量驚人。

  一次,一個農民工就挖出了一個耀州窯的梅瓶,15塊錢賣給來工地上“撿漏”的人,這件梅瓶后來到了古玩商手里,賣到7o多萬的高價。

  類似現在很多店面里擺放的耀州瓷當時挖出來不下百十余件,大都以幾百塊錢的價錢賣了,現在每件價值都在十幾萬元以上。

  還有某工地,一個農民工挖出來不少玉器、瓷器。

  有個古玩商路過工地,這個農民工從床底下拿出來一個明代青花的大罐,對他說,這東西我沒用,你給我買兩盒煙就給你,這個人就以兩盒煙換回來這個大罐。

  后來一萬塊錢賣給一個古玩商,古玩商請專家鑒定得知這是個明初的永樂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殘缺的話,價值幾百萬元。

  還有個故事是說,有師生三人,約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場轉轉。

  一家店里放著一對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鋪底,花形是一對鴛鴦,簪子上面的土還是濕的。

  師生三人就戲稱說,這還冒著熱氣呢。

  店主要價12oo元,后來討價還價,1ooo塊錢買了回去,經專家鑒定,這對簪子市場價值七八萬元人民幣。

  其實這些故事無非說明了一個道理,就算滿大街都是寶貝,你還得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否則寶貝放到你手里,你都不知道,那才叫冤呢。

  現在古玩店層出不窮,但大多開古玩店的對自己的貨品都一知半解,并不完全了解藝術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價值,有眼力的藏家還是有漏可撿的。

  很多人撿不到漏是因為其知識積累和儲備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擺在他眼前,他不識貨也沒用。

  鑒定更是一門綜合學科,一個人只有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踐磨煉,才有資格談撿漏。照著書本去撿漏,一定會上當受騙。

  當然,要想撿漏還要見多識廣。

  真品見得多了,古玩的神韻就熟記于心,那種熟悉的感覺是作假作不出來的。

  柳憐跟著父親見得多了,他也講了個事情說,一次,她父親在某古玩市場現一件藏品,形狀像個筆筒,高約二十厘米,直徑七八厘米,上面有兩個眼。

  當時賣家要價2oo塊錢,看的人很多,但卻沒人買。

  她父親準備買的時候,朋友還說買這干什么,四不像。

  其實是他們不識貨,這是個漢代黃釉陶水計時,是用來計時間的工具。

  這種器型特別少見,她父親常常去博物館、古玩市場學習,在漢陽陵博物館見過這種器型。

  于是她父親當時就果斷買下,這件藏品現在估計價值1萬元以上。

  雖然柳憐的父親做的那些事兒不怎么光彩,倒賣過文物,但你不得不承認,她的眼光還是有的。

  再有,撿漏最好找冷門藏品。

  “我覺得現在收藏還有漏可撿,先要瞄準別人不太關心的冷門藏品。”柳憐笑著說道,她前一陣去古玩市場,收藏了四枚印章。

  這幾枚印章一般人都不會關心,但懂印章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些印章刻得很好,材質也好。

  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鑒賞知識,他就會與這幾枚印章失之交臂。

  有句古話說:三百六十行行,古董為王。

  古玩這個領域,紛繁龐雜,風險很大,有些人屬于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被別人撿了漏。

  收藏無捷徑可走,知識就是財富,撿漏說白了就是“有知識有眼力的人撿無知識的人的漏”。

  像歐陽曉丹那樣的,根本就撿不到漏的。

  對她來說,市面上幾乎無漏可撿。

  這道理很簡單,如果有人告訴你有漏可撿,他自己怎么不去撿,這本身就是一個圈套。

  等別人說,那就是要被套了。

  歐陽曉丹不信邪。

  她總覺得張天元是在故意嚇唬她,不讓她在這一行里混。

  “你都賺了那么多錢,總得讓別人也喝點湯吧?”

  歐陽曉丹說。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飛翔鳥中文    鑒寶秘術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