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三零五章 柳憐的銀器情結

第三三零五章柳憐的銀器情結第三三零五章柳憐的銀器情結  “那么可以交易了?”

  張天元問道。

  “當然!當然沒問題了。”

  姓陳的此時已經有點樂得不知道東南西北了。

  張天元笑了笑,直接取出了三萬美金現金給了他。

  姓陳的連連感謝,然后轉身離開。

  臨走的時候,還不忘對著張天元說一聲“好人啊!”

  這張好人卡張天元倒是一點都不討厭。

  相反他很喜歡。

  “張大哥,今天又收到了好東西啊?”

  柳憐不知道何時走了過來,臉上露出了羨慕的表情道。

  “是啊,收了幾件銀器,看起來還是很不錯的。”

  張天元笑道。

  柳憐似乎陷入了回憶之中,嘆了口氣道:“其實一直同銀飾比較有淵緣。

  最早的時候,大約是出生后不久,因為先天不足,一直都體弱多病,于是年邁的太祖母,便將她壓箱底的的銀項圈掛在我稚嫩的頸上。

  那項圈,因為年月過久,竟已微微泛黃。

  約摸祈福有了作用,反正我是磕磕碰碰活了下來。

  讀魯迅的閏土,便也有了別樣的感覺。

  然后就是做小姑娘時,對珠珠串串不感興趣,獨戀上那銀飾。

  家里的長輩,也甚疼愛我,將許多壓箱底的東西,統統貢獻出來。

  比如說,有福祿牌一個,心型,正面是一只鹿銜著一個太陽,反面是一個福字,鏈子是圓形的環,環環相扣,鏈子相隔不遠,還墜一個個小鈴鐺,走起路來,鈴鈴會響。

  另一個,是純的圓形相扣的長鏈子,可繞著三轉,圍著脖子,成了很波希米亞的飾品,有時候,用來配禮服,松松垮垮的擱在腰間,微微的沉下去一點,倒有幾分小布爾喬亞的感覺。

  還有,銀戒指若干,銀元若干,銀發簪若干,等等,都有了歲月的痕跡,微微泛黃,有的,甚至泛黑了。

  銀子是至難打理的,雖然現在有種種手段可以讓我那些首飾翻新,我卻從來沒有想過。

  那些遠古而來的金屬,對我來說,并不止一件首飾那么簡單,它們是我那些年邁的女性長輩的嫁妝,一代代傳來下,我需要它上面的刻痕,來回憶些什么。

  于我來說,小小首飾盒里那一盒寶藏,至為珍貴不過。

  長大之后,就到了自已買花自己戴的年齡。

  然后,開始學會偶爾悶時出去走走。

  有一天發現,自己新的首飾盒里,銀飾是愈發的多了。

  沒有去細究過,這種白色的,純凈的金屬,起源于哪里,又或者,最早用來干什么。

  我有一套銀的餐具,閑來無事時,總用軟布來拭著,收藏著。

  買的時候,喜歡它的精致,喜歡那純然的顏色,兩只木底鑲銀的小碗,一對帶耳的酒杯,一只大肚子的銀酒壺,刻著古老的龍鳳圖案,當然,還有一雙拈在手里稍嫌沉的銀筷子。

  聽說可以試毒,但始終沒什么機會,而古代的人用銀器來當作食用的餐具,除了美觀之外,大約還有這樣一層意味在里面。

  可惜,這套餐具一直放在家里,沒機會用。”

  “我這幾件東西可能不如你收藏的那些好,不過也算不錯了,是蒂芙尼的東西。”

  張天元笑道。

  “也不能這樣說啊張大哥,中國銀器和西方銀器的發展都有各自的優勢嘛。

  甚至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銀器都是各有特色的。

  咱們中國唐朝的時候,是金銀器的全盛時代,銀器被用來作器具,碗,碟,盆,花瓶,酒杯,還被用來打制貼身飾品。

  比如香囊,一般做成鏤空的,鏤空銀香囊構思巧妙無比,香囊的上下兩半球用以子母口相扣合,里面有兩個同心圓環,環內又有一玫小焚香金盂,同心圓環之間及與金盂之間均用對稱的活軸相連。

  無論怎樣轉動,里面的香灰都不會導致灑落,這種持平裝置運用的是陀螺重心原理,能始終保持水平狀態而不使香料撒出。

  唐代的仕女們,就掛著這樣一個精致的香熏,裊裊娜娜的籠在輕衫薄紗里,勾了唐朝男人的魂。

  想來,比我們現在的女子,更有情趣得多,細致得多。

  有種傳說,說是金器銀器可以辟邪,于是,和尚們便也拿去作了法器。

  比如,1987年在陜州法門寺出土的鎏金三鈷杵紋銀閼伽瓶。

  閼伽是梵文的的譯音,意思是奉佛之水,香花之水。

  這器皿,用于密宗浴佛灌頂儀軌中使用的法器。

  以四寶瓶盛四大海水,將釋迦像置于壇中,用水灌頂,以示佛傳不斷。

  四海之水是專用沉香,白檀,熏陸,郁金等七種香料熬制成的香湯。

  想想,便似乎有一種悠遠的亙古感覺,圍繞著周身,久久不散。

  所以,銀飾比起其他的珠寶金屬,便多了那一份神秘悠遠的味道。

  它不同于黃金的豪華榮耀,那樣張揚的宣告著自己的價值。

  也不同于鉆石的冷冽清高,它的堅硬是來自宇宙深處的孤獨,但這份孤獨,又被人寄予了太多的厚望,比如,戴爾比斯的廣告語。

  而玉石的溫潤,多了一份委婉,珍珠又太過細膩。

  銀呢,就這樣清高的,隨意的,沒有羈絆的,卻又貼心的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金碧輝煌、富麗華美的唐代金銀器顯示了我國金銀工藝史和圖案藝術史上繁榮昌盛時期的高水平。

  但卻象四大發明源于我國,中國卻未必能一直繁榮下去一樣,銀器也漸漸衰落。

  現在國內流行的銀飾,大部分,不是本國的產品。

  倘若在歐美選購到,產地很可能來自世界銀都,墨西哥的塔斯科,塔斯科以產銀和銀品加工而聞名于世。

  相比較之下,中國的銀飾,就有些吃老本的感覺。

  云省有很多銀飾,少數民族的流行的,比如苗族的衣飾(苗族的衣服上,總有著銀飾嵌在上面,薄薄的一層,銀嵌得愈多,大約是代表那家人的家境愈豐裕吧),首飾,那里還保持著手工制銀的傳統習慣。

  如果去云省旅游,帶回一些土銀當作禮物是最好不過的了。

  當地的工匠會告訴你這是九成九的足銀,當然,信不信是你自個兒的事了。

  這種土銀的質地不是很穩定,戴久了可能會變硬,大概還是因為含雜質的緣故。”

飛翔鳥中文    鑒寶秘術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