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二九七章 梅子青釉筆洗

  那攤主振振有詞地繼續說道:“別人都能在拆房子的時候現寶貝,我們自然也可以啊,這東西您買回去,那搞不好就是個寶貝啊。

  古玩市場就是如此。

  一件東西,很少會有明碼標價的,甚至同一個攤位上,不同的人都會給出你不同的價格。

  厲害的攤主,往往都是根據客人的反應來定價的。

  如果看你是個精明人,不會要的過分。

  可如果看你是個半桶水,那肯定是要狠狠宰上一筆的,不然怎么對得起他們那三寸不爛之舌啊。

  張天元笑了笑道:“沒錯,這要是個寶,我自然了,可若不是寶,那我豈不是虧了?既然你覺得這東西能夠讓你一夜暴富,那么您就留著吧,我再看看別的。”

  攤主見張天元對這東西沒了興趣,知道是砍價的策略,可是他也沒辦法。

  遇到這種行家,你要價還真不能太離譜了。

  “客人,您就直接給個價吧,如果我能接受,賣給你又何妨?”

  攤主終于是打算讓步了。

  “一千美金,我就要,我就只當是買彩票了,不過這彩票也是有點貴啊。”

  張天元淡淡說道。

  “哎呦呵,不愧是中國來的老鄉啊,您這砍價的本事可真是一等一的,得了,一千就一千吧,唉,我也是看著你投緣,不然這個價,怎么也是不肯賣的。”

  攤主一幅很無奈的樣子,其實心里頭不知道怎么高興呢。

  張天元將那筆洗拿起來給了柳憐:“我說過,這東西是贗品,不過一千美金還是值得,你拿著吧。”

  自始至終,張天元都不覺得這東西是真的。

  不過如今即便是高仿,也有價值十多萬人民幣的,這件粉青釉筆洗雖然是后世高仿,但還頗有點古人瓷器的味道,一千美金買回去擺在大廳里,估計沒幾個人看得出來是仿的。

  只是這東西畢竟是柳憐先看中的,他可不想跟柳憐搶,畢竟這也不是真家伙。

  “好吧,我就不客氣了,不過錢我待會兒還給你。”

  柳憐本不想要,可是見張天元并不在意這件筆洗,也就接受了。

  “錢直接給他就行了。”

  張天元指了指攤主說道。

  反正不管是他給還是柳憐給,攤主肯定都不會在乎,他在乎的只有錢而已。

  古玩市場這水份可是很大的,別看張天元直接從一萬美金砍到了一千美金,這攤主肯定還是賺翻了,估計這件東西進價就是幾百人民幣。

  尤其這鬼市,更是如此,在這里砍價,你就不用在意多少,直接往死了砍,那都絕對沒問題。

  當然張天元不想砍得太狠了,因為他的目標是這攤位上的另外一件東西。

  要知道,所謂的粉青釉筆洗可是這攤位上的鎮攤之寶,如果價格太低了,那么這個攤主在賣別的東西的時候,勢必會將價格抬上不少的,畢竟人家也不想吃虧嘛。

  那也是一件筆洗,也被攤主說成是龍泉窯的,只不過不是粉青釉,而是梅子青釉。

  南宋末期,龍泉窯進入鼎盛時期,粉青和梅子青的燒制成功,巧奪天工,在我國瓷器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特別是梅子青釉瓷器,達到了青瓷釉色的巔峰,其釉層豐潤,釉色青碧,光澤柔和,晶瑩滋潤,勝似翡翠。

  它不僅意味著龍泉窯制瓷技術水平的提高,其本身也包含了更豐富的審美意蘊。

  有所謂“梅子正青,色如掛枝初梅,青翠碧綠,瑩澈剔透”之說。

  南宋時期生產的龍泉窯梅子青也屬鳳毛麟角,求之難得,所以傳世極少,彌足珍貴。

  舊時文人書齋案頭的文房用具中,用來盛水洗筆的筆洗是不可或缺的器具之一。

  筆洗除了實用價值之外,因其雅致精巧、造型裝飾各有千秋,深得追求優雅和精致生活情趣文人墨客的喜愛。

  筆洗的材質中,有本來就非常名貴的玉、瑪瑙、琺瑯、象牙和犀角等。

  這樣的筆洗,當然身價不菲。

  便是最為常見、傳世量最多的瓷筆洗,也不乏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所以筆洗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收藏家獵取的對象。

  民國年間,北平琉璃廠雅文齋古玩鋪掌柜肖書農,應邀去一家老宅門鑒定一件法花罐。

  鑒定之后,從上房出來,他偶爾一回頭,只見廊檐底下堆著一堆破破爛爛的瓶瓶罐罐。

  而且其中有一件海棠式筆洗。

  于是他笑問送他的王老太太,“這堆破爛賣不賣?”

  王老太太說:“反正都是些破爛東西,也沒人給我收拾,你愿意要你弄走。”

  于是,肖書農出了宅院,找到一個收破爛的,把一堆瓶瓶罐罐都賣給了他,自己則留下那件海棠式筆洗。

  然后給老太太留下了5塊大洋。

  肖書農回到雅文齋,把筆洗用肥皂水刷洗干凈,仔細鑒定后,確認是北宋哥窯式筆洗,能賣到6oo塊銀元。

  肖書農偶爾一回頭,揀了個大漏。

  老收藏家陳重遠的《古玩談舊聞》中,有一個“翠鐲換鈞窯筆洗”的故事。

  說的是民國時期,北平一位老翰林娶了位年輕的姨太太,這位姨太太私自將老翰林珍藏的宋代鈞窯筆洗拿去換了一只她心儀的翠鐲。

  當老翰林得知小老婆用筆洗換了翠鐲后,不由得火冒三丈,渾身顫抖,高聲喊道:“你太混啦!那宋鈞窯筆洗是光緒爺賞的,是我的傳家寶。別說一只翠鐲,百副翠鐲也換不到!‘鈞窯一具千重廈’,你哪里知道?!太混!太混了!”

  小老婆也不示弱,跳著腳兒還口:“光緒爺賞你寶,你怎么去洪憲皇帝哪兒去磕頭、稱臣效勞?!”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句話像刀一樣,戳在老翰林的心窩子上。

  “賣漏”讓翰林一病不起,不久就命歸西天。

  而換得這件筆洗的珠寶店主人,又與其他古玩商合伙,賣了1.4萬元,買主又將它賣給美國古董商,得到了2.5萬塊銀元,這些錢在193o年能購得京東平原上千畝好土地!

  安省藏家朱昌,用6年時間誠心換取宮廷御用斗彩筆洗的故事,是古玩愛好者對珍品執著追求的典型。

  2ooo年,他聽說肥西三河鎮一名離休老干部家有個傳世瓷器,他就慕名前去拜訪了那位78歲的老人。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飛翔鳥中文    鑒寶秘術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