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不管怎么說,刀幣和布幣市場上的價格并不會高的太離譜,而王寶寶賬本上的那些估價,最起碼比實際價格高出了一兩倍之多。
沒辦法,畢竟商人重利,這倒也能理解,沒有哪個傻子會將這些古錢幣按照市場價出售的。
“我還是那句話,錢不是問題,不過你這價錢明顯有點虛高了,別忘了,我是行家,不是買古錢幣當擺設的普通土豪。”
張天元提醒王寶寶道。
他覺得王寶寶肯定會降價的,因為他有一種感覺,對方很希望他買這些古錢幣,但又不肯表現出那種殷切的情緒來,這很有意思。
里面絕對有文章。
至于說對方唱的是什么戲,準備玩什么樣的文章,他不知道,但可以慢慢等水落石出。
他并不是特別著急。
畢竟這么多的古錢幣,能一下子全買走的人還真不多,而愿意買的人就更少了。
“這個當然沒問題,就是不知道張老板要買多少,如果買得多,我自然可以給便宜多點。”
王寶寶并沒有任何反常的舉動,他的表現很正常。
“全買吧。”
“全買!”
王寶寶頓時吃了一驚道:“那可是將近五千萬啊。”
“王老板,你不會是擔心我沒錢吧?”張天元笑道。
“不會不會,怎么會呢,這樣吧,兩位到隔壁喝杯茶,我要仔細算算,看看能便宜多少。而且這么多東西,我也得多請幾個人清點一下,沒問題吧?”
王寶寶搖了搖頭,原本的頹然之色蕩然無存了。
不過也是,一下子得到幾千萬,就算是離婚了又如何,大不了再找一個就是了。
“也罷,這么多古錢幣,記不住數目也正常,正好我跟小雪也餓了,不知道王老板的小吃店還有吃的嗎?”
張天元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
“有!”
王寶寶點頭道:“本來這會兒正是小吃店最熱鬧的時候呢,可惜今天我是沒心情弄了,所以材料都還留著,兩位要吃點什么?”
“一人一碗炸醬面就好了。”張天元對于吃東西倒不是非常講究。
炸醬面的味道未必就比山珍海味差。
山珍海味吃多了,換換口味也是極好的。
“那行。”
王寶寶先打了個電話,估計是叫人過來。
然后就親自下廚給張天元跟秦飛雪各自弄了一碗炸醬面,還有一人一碗菠菜雞蛋湯。
“王老板去忙吧,不用管我們了,等你清點好了,價錢算好了之后估計我們這飯也吃完了。”
“行,那兩位慢用!”
王寶寶離開之后,秦飛雪有點緊張兮兮地小聲說道:“天元哥,情況好像不太對勁啊,我剛剛在網上查過了,有一則新聞比較有意思,說是有人在這個縣城發現了一些古錢幣,然后買回去才發現是贗品,白白糟蹋了幾十萬。”
“放心吧小雪,有我在,不會有任何問題的,假東西不可能變成真的,真東西也不可能變成假的。”
張天元何嘗沒有覺察到這里頭可能有些問題,但是就如他之前所想的,那些古錢幣毫無疑問是真的,縱然是魚餌,他也要吃下來。
只要不被對方釣走也就是了。
“吃面!”
見秦飛雪還要說什么,張天元擺了擺手,然后就大口吃起了炸醬面。
不得不說,這王寶寶的手藝還真是非常贊的,炸醬面做得味道很好,吃的人是口齒留香。
秦飛雪看張天元如此鎮定,也沒什么好說的了,干脆也吃起了面。
一碗面吃完,就聽到隔壁“叮叮當當”有什么聲音在響。
張天元起身走過去一看,里面有二十幾個人正在忙碌著清點古錢幣的數量。
清點之后的古錢幣直接就裝箱了,他過來的時候,已經裝了幾個箱子,大概幾千枚古錢幣。
“你們這么做不厚道吧?”
秦飛雪也跟了過來,看到后忍不住說道:“你們裝箱之后,我們就沒辦法復檢了,誰知道東西是好是壞?”
“小雪,我相信王老板的為人,就這樣吧。”
張天元攔住了秦飛雪。
他可不是真得相信王寶寶,而是因為他用鑒字訣看過了,那些箱子里頭的確裝得是古錢幣,而且都是真的,跟之前看到的一模一樣。
所有的古錢幣,表面的銅銹都非常自然,沒有絲毫堿咬的痕跡。
即便是沒有銅銹的古錢幣,通過鑒字訣看的時候也能發現,上面的銅銹應該是被處理過了。
畢竟這些古錢幣并非同一個人收集的,所以每個人收集古錢幣的習慣都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喜歡不除銹。
而有的人則喜歡除銹。
除銹的好處很多,主要是能夠仿制古錢幣進一步氧化變爛。
當然不除銹也有不除銹的好。
有些銅銹就是天然的保護層,看起來還古色古香,能夠給銅錢增添出足夠的歷史底蘊。
“你們繼續清點,我先把玩把玩。”
張天元笑了笑,走到一個箱子跟前,打開之后看了看,箱子里的古錢幣已經被分類了。
比如說這個箱子里頭,它就沒有布幣、方孔兄、民國的銀幣,而是單純的刀幣。
只不過更細致的類別劃分就沒那么清楚了。
這里頭主要就是齊刀、燕刀和趙刀三種,三種刀幣的特點還是比較明顯的,只要是熟悉的人,一眼看上去就很明了了。
齊國刀幣通高約17厘米,重約4055克,是各國刀幣中形體最大的。
也有極少數形體較小。
刀柄略帶彎曲,刀身正面有“齊法化”、“齊之法化”、“安陽之法化”、“節墨之法化”、“齊俆邦長法化”之類的錢文。
值得一提的是,齊刀含銅量是最高的,也是戰國刀幣之中最精美的一種,存世價值高的也基本都是齊刀。
趙刀的特征是刀身薄而直,又稱“直刀”,文字多是“甘丹”、“白人”、“成白”、“白人化”、“甘丹化”等字。
燕國刀幣上多鑄有一“明”字,故這種刀俗稱明刀,較齊刀輕通高約1314厘米。
早期的形體較大,刀背略彎,刀身上寬下窄,通高約14厘米,重13克左右,“明”字作“仈”、“仌”,背文多為一字 中期的形體比早期的略“明”字作“乽”
晚期的刀身上下等寬,刀背較直,柄向內屈曲明顯,刀重減輕到10克左右,“明”字寫成“債”,有人誤釋為“匽”或“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