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歡迎光臨,本站永久無彈窗廣告。
第二一四二章玉琀第二一四二章玉琀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播報關注起點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消息,過年之后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從這雕刻的特點來分析,應該是在石棺制作的時候就刻上去的。說明這個石棺的主人是個美女啊,深得墓主人的喜愛,如此厚葬,也就說得通了。”
柳若寒此時露出了一點笑容:“或許他們之間會有一段比較美好的愛情故事呢。”
“那也未必,搞不好啊,是墓主人求愛不成反而殺了這個女孩子哦。”張天元聳了聳肩道:“最近播出的新聞你沒看嗎,有個人拿著玫瑰去找自己的女神求婚,結果被拒,然后就用刀把女神砍死了,這種人還真不是沒有。”
“就你會破壞氣氛!”柳若寒瞪了張天元一眼,沒好氣地說道。
“好了好了,你們兩個也不要吵了,還有最重要的事情沒做呢。”李明光上了年紀,聽到人吵架,腦袋就“嗡嗡”響,所以急忙把兩個人給勸住了。
“還有什么事情沒做啊老師,石棺里的文物不都取出來了嗎?”張天元疑惑地問道。
“你沒聽說過玉塞九竅嗎?”李明光笑道:“你小子啊,上課肯定沒好好聽。”
“老師您說玉琀吧?”張天元不是沒聽說過,只是剛剛心思不在這上面,聽李明光說起玉塞九竅,瞬間就明白了。
“對,就是玉琀!”
李明光點頭道:“玉琀又稱‘含玉’,是含于死者口內的葬玉。玉琀各代形制不一,商周玉琀有玉蟬、玉蠶、玉魚、玉管等,春秋戰國時玉琀有玉豬、玉狗、玉牛、玉魚等,多為各小動物。”
“漢時期人多以玉蟬作琀。寓意非常明了。蟬由地下洞出得生。除《后漢書·禮儀志下》寫‘飯含珠玉如禮’的‘禮儀’意思,玉琀在亡人口中,無非是要亡人‘蟬蛻’復生。靈魂延續。這就是琀,它的形象是一只收斂翅膀的蟬。”
“作為琀的物件上是沒有孔眼的。個別玩玉的人非要在琀的雙目間吻部打眼穿繩佩戴,也不會遭到反對。琀是玉蟬,但并非所有的玉蟬都是琀,因為有著太多的第一回工藝上就已經打了孔眼的玉蟬,它的作用原本就是為了佩戴。”
“教授,這可不好取啊,要通九竅,怕毀了尸體啊。”一個工作人員為難地說道。
如果尸體只剩下骨頭。那玉琀就很容易拿出來了,可是眼下這具尸體卻有點特殊,它并沒有腐壞,所以要取出來還得從九竅之中取。
何為九竅?
通俗的講:“九竅”即指人體的兩眼、兩耳、兩鼻孔、口、前陰尿道和后陰****而言。
正因為如此,這在尸體沒有腐壞的情況下要取出來真得是不容易啊。
“這種事兒雖然罕見,但你們應該已經在實習課上練習過了吧,今天就是實戰,我不可能一直替你們操作。”李明光很是嚴肅地說道。
這一次帶來的幾個專家,都是李明光的徒弟或者學生,不過跟張天元不是同一級的而已。
聽了李明光的話。幾個人才打著膽子開始行動了。
其實過程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復雜,有鑷子這種工具,取出來很容易的。
“漂亮啊。難怪都說漢代的玉琀是最精致的,果然如此!”
李明光戴著手套,隔著塑料袋觀察了一下那玉琀,實在是精美絕倫啊。
玉琀中最有特色的當屬漢代的玉蟬,其線條簡練,粗獷有力,刀刀見鋒,表面平滑光亮,邊沿棱角鋒利。翅尖幾可刺手,素有“漢八刀”之稱。
東晉以后。玉蟬幾乎不見,宋代仿古之風大盛。玉蟬又開始大量出現。
但自宋以后,玉蟬作為佩飾用的功能日漸突出,紋飾也漸趨繁縟,有的翅膀竟像蒼蠅翅那樣撇開,早失去了漢代玉蟬的那股神氣,特別是器物邊沿及翅尖被磨成了圓角,這是判斷是否為漢代玉蟬的重要依據。
總體來看,玉琀制作非常精細,大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眼前這玉琀,一看就知道是漢代的,絕對不會錯了。
“張老板,這東西值錢嗎?”李勝利湊過來問道,果然在他眼里,不知道漂亮是個什么意思,價錢才是最關鍵的。
“你猜猜看。”
張天元笑了笑,對于這玉琀的價格,他倒是真有過研究,也曾希望能夠得到一些來研究,可是遇到的那些都不如今天見到的這玉琀出色啊。
“我猜?”
李勝利撓了撓頭道:“一萬塊?”
張天元搖了搖頭道:“真是不應該讓你猜的。你要明白,這只玉琀在雕工上和沁色上,都屬于極品,雖說對于考古的價值不如私印之類的東西大,可是在收藏市場上價格一直高居不下啊,一萬塊你摸摸或許可以。”
“真有這么好嗎?”李勝利撓了撓頭道:“那十萬總該差不多了吧?”
張天元還是搖了搖頭道:“張曉風在《玉想》里面有一段話‘今天,我入土,像蟬的幼蟲一樣。不要悲傷,這不叫死。有一天,生命會復活,會展翅,會如夏日出土的鳴蟬…’,這恰如其分地解釋了古人用玉蟬的原因,就是夢想可以復活!”
“古時候陪葬物里最纏綿的東西或許便是玉琀蟬了,蟬色半透明,比真實的蟬為薄,一般是含在死者的口中,成為最后的一句沒有聲音的話。”
“在古人看來,蟬是清高聲遠、潔身自好的象征,因此蟬的造型很早就為中國先民所使用,生以為佩,死以為琀。兩漢玉蟬多用和田白玉、青玉雕成,用料講究、形制古樸、質地上乘。”
“而咱們發現的這玉琀,美質良工,俊逸挺拔,用和疆頂級羊脂白玉制成,通體潔白晶瑩,光滑輕巧,直欲振翅飛去,十萬怎么可能買得到啊。”
“你又是怎么判斷出來這是漢代玉蟬的呢?不會僅僅就從漢八刀來判斷吧,這種技術后世也完全可以模仿出來的。”柳若寒忍不住問了一句。
張天元笑道:“漢代玉蟬器型規整平正、雕工渾厚、優雅適度、變化較少,因此有一定鑒別標準。”
“兩漢玉蟬頸部皆有弧線數條;背脊弧度平整,雙翼對稱、長而窄,如肺葉狀,尖端挺勁見鋒,有扎手的感覺;腹部微凸,可見陰刻線紋數條;尾作弧形漸收,數條橫刻線表示具有伸縮功能的表皮;漢代拋光技術先進,打磨平滑光亮;琢工講究干凈利索,整體形象大氣,線條洗練、硬朗,雕琢有力。”
ps.追更的童鞋們,免費的贊賞票和起點幣還有沒有啊515紅包榜倒計時了,我來拉個票,求加碼和贊賞票,最后沖一把!(未完待續。)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