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參與到火炬傳遞,是對一個運動員的榮譽褒獎,每次在奧運會開幕式現場傳遞火炬的運動員,都是謹慎挑選出來的。
《歡樂頌》的音樂旋律中,重量級拳王霍利菲爾德(evanderholyfield)舉著火炬跑步進場,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他獲得銅牌。他作為場內傳遞的第一棒高高的舉著火炬在操場內跑了小半圈,火炬所到之處,人們都會給與注目和敬仰,似乎它跳躍的火焰散發出的光芒能招到每個人的臉上和心中。
在操場直道的中央,霍利菲爾德牽出了希臘運動員帕拉斯科維帕托里都(parafkevipatoulidou),共同手持火炬奔跑,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拉斯科維帕托里都獲得100米欄的冠軍,成希臘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奧運獎牌的女性。
兩人一起再將火炬運送了一程后與第三棒匯合,第三棒是1988年和1992年四枚游泳奧運金牌得主埃文斯(jaevans),除了金牌,她還獲得了一枚銀牌,這是已經是她第三次參加奧運會,看來他希望續寫傳奇。
最后一棒是參加1960年奧運會金牌得主的拳王默罕默德阿里(muhammadali),阿里已經患上了帕金森綜合癥,此時穿著一身白色的運動服顫顫巍巍的站在剛才陳康杰他們進場的那個緩坡頂端。
埃文斯舉著火炬在跑道上行進了100米后跑上緩坡,用手中的火炬,點燃了阿里手里的火炬。
這一刻,拳王默罕默德.阿里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全場的觀眾和運動員注視著他,全世界的億萬人民也通過電視機盯著這位已經進入55歲的老運動員。
現在的拳王阿里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可是當年并不是這樣的,即便在他獲得了奧運冠軍后。
阿里出生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一個普通的家庭,那時候美國的種族隔離政策還沒有取消,黑人普遍受到歧視,這樣的環境使得他很小就勵志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這一切,所以他12歲就開始練習拳擊,1959、1960年兩獲金手套大賽冠軍,此后加入職業選手行列。
憑借優異的表現,18歲的阿里成為美國代表隊的成員,出征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在81公斤級的比賽中,阿里三戰全勝,順利進入決賽。他的對手波蘭人皮埃茨克斯基,是三屆歐洲冠軍,和1956年奧運會的銅牌得主。
他在場上的精湛技藝令人嘆服,有人形容他的出拳,像蜜蜂刺人一樣的犀利,而他腳下的步法,又像飛舞的蝴蝶一樣輕盈、靈活。此外,年輕的阿里不僅在場上表現突出,在生活中他也非常活躍。在奧運村里,他向每個人問好,還和大家開各種玩笑,成了那里知名度最高的運動員。
三個回合下來,阿里以點數的優勢戰勝對手,獲得了自己唯一的一枚奧運會金牌。而他獨創的步法,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蝴蝶步。
回國后的阿里,從機場開始,就感受到了人們的熱情。一時之間,他也成了美國人追捧的對象。眼前的榮譽,讓阿里誤以為,他已經用勝利改變了人們對有色人種的偏見,但依然殘酷的現實,打碎了他的夢想。
有一天,他把金牌掛在脖子上到鬧市區的一家飯店吃飯,但是沒有人給他服務。他說:“我是冠軍!我是金牌得主!“,得到的回答是:“沒看見黑人禁止入內嗎!”。
事后,憤怒的阿里將自己的金牌扔進了大海,他說:“我再也不愿意為這樣的國家效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