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大唐 第一百九十六章 什么才叫計劃書
與個珍珠的事情只是小事兒,張小寶和王鵑不會把精辦放灶甘種奢華的東西上面,對他們的處世理念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
他們相信,畢老頭四個人也同樣不會在乎珍珠究竟值多少錢,大珍珠的質量不錯小貝到現在也沒有把它給弄碎了。隨便說上兩句小的那個就決定給李隆基送去,估計到了京城也是入藥用,都說年頭久的珍珠藥力足。
揀起小貝扔下的珍珠,在大理石地面上使勁一轉,兩者的光輝就相映在一起,經尖不停。
張小寶和王鵑見小娃子們玩的都不錯,正好找四個老頭商量關于長江大橋的事情。
“畢爺爺,您說大橋那里能不能收來往的過路錢?平時走渡船同樣需要花錢,走橋方便的情況下。少交點也不算過分。。
張小寶提出了第一個事情,要錢,大橋需要維修,現在走的賬是望江樓,并入到望江縣的財政當中,屬于地方政府職能的一部分。
畢老頭四個人也不再是當初見張小寶和王鵑時候那樣對經濟不算太懂的人了,聽張小寶提錢,猶豫了下說道:“小寶,大橋上人來人往。必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讓稅收增加。取一部分維護似乎應該,何必再收錢?”
“既然如此,那便不收了,希望以后的望江縣官員不會把這筆錢給貪墨了,每年都會支出,第二件事情是長江擺渡之人,有大橋了,遠處的依舊走渡船,近處的全從橋上過,擺渡的人不好生活了。”
張小寶又提出一個事情,在一個新的行業發展起來的時候,必然會對相關老舊模式形成沖擊,干了許多年擺渡的人,再讓他們自己找其他事情去做,這不是當權者對百姓應該做的事情。
以犧牲一部分百姓利益而獲取的方某項經濟發展的官員是無能的官員。不要把百姓當成紙上的數據,那是活生生的人。
四個老頭幾乎是同時把眉頭皺了起來,能修橋就必須修,有橋比擺渡來回運送貨物和人方便多了。不能因為擺渡的人就把橋給拆掉,直接給擺渡的人錢似乎不行,那要給他們安排什么事情做呢?
張小寶也不用四個老頭自己想,他提出來的自然有解決的辦法。
“畢爺爺,我家想到的是把這一部分的百姓分成三方面來解決,一方面沿橋墩拉出鐵索,兩條鐵索讓渡船掛在上面,省去了被水沖翻船的危險,河中間的橋墩上再用木頭修建觀河的之處,有人喜歡在那里欣賞景色,就會拿錢讓人擺渡到地方。
第二個方面是在分流河上做游船。讓擺渡的人聯合起來,買或者是先租借給他們大船,分流河水流不是那么湍急,又能解決一批人。
第三方面與望江樓合作,每天在江中捕淡,毒到望江樓,或直接聽命于望江樓。三管齊下,原來依此段長江生活的人就有了新的活路。”
張小寶把失去工作的人安排辦法說出來,就等四個,老頭在那里琢磨了。
劉老頭等人都不傻,一聽張小寶的話就明白,這種事情其實用不著跟他們來說,張家自己做就可以了,既然鄭重地提了出來,就只能說明一個事情,讓他們把這樣的方法記住。以后別處想要發展,不能忘了依靠原來方式生活的人。
姚老頭點了下頭,說道:小寶說的我等已知曉,今年春耕早,當地有幾處不好的地方似乎沒有中白疊子,難道是這里不能種?”
去年冬天棉衣和棉被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今年已聽說許多原本種植麻的地方已改種白疊子,比起糧食作物的嬌貴來說,白疊子對土地適應性非常強,榨出來的棉油又能用來點燈。非常好的“經濟作物”
除了劉老頭之外,剩下的三個老頭已經習慣了張家做事的方式,張忠每年一開始,就會做規發”有詳細的文字說明,有清楚地圖表描述。舒州今年的規劃圖文他們看過,每一個地方都詳細地分出來應該干
里面沒有種白疊子的事情,這點讓他們想不透。故此才會詢問。
張小寶做的規發”那是最清楚為什么了,他的規劃不是瞎做的,是地方官員先依據那里的具體形式送上來一分計劃,并且把詳細的各項數據同時送上來,通過修改,認可和否定來完善。
聽人問了,張小寶就回道:“姚爺爺,我家也知道白疊子更賺錢,能讓百姓的收入提高,但舒州現在絕對不能種植,舒州是糧食產地。又有長江與運河交接的水運,京城那里估計今年的糧食依舊不夠,需要從這一條線來調。
白疊子好是好,可種在這樣的的方就浪費了,舒州不只追求經濟發展。還必須要保證京城一線的糧食緊急供應,在苦寒之地以及鹽堿地上種種就行了,這里地不好的就種大豆。以豆養地。”
王鵑也在一旁補充“白疊子的產量低,比不上麻,舒州當地還不必非要使用棉衣和棉被,有麻來造紙和編織漁網足夠,單方面的追求某種經濟作物的利潤的話,其實收支訴什么變化的,如麻不夠得從別外買來,白喜甲蜘叉都拿出去了。”
也就是四個老頭關注張家,同時三個老頭經常和張小寶和王鵑在一起,不然兩個人說出的這番話,平常人還真的聽不懂。
現在兩個人采用的是計劃經濟,運輸和生產力提不上去的時候市場經濟還不能用,何況張小寶不喜歡市場經濟模式,之所以計刮經濟變成市場經濟不是計發經濟不好,而是隨著商業行為的增加,讓人無法去完善地計劃。
現在商業行為還屬于比較單一的那種,再用市場經濟就完了。
畢老頭和姚老頭其實就是在不停地學習,當局者迷,他們沒有張寶和王鵑的歷史跨度經驗,屬于自己摸索著前進,誰也不知道是對是錯。
聽張小寶二人的話,畢老頭邊想邊問“是不是我朝其他地方也該學習如此方法?這個總該有一種模式吧?不如這樣。你家總結出來,到時候印成書,發給本朝的官員。”
張小寶和王鵑同時搖頭,模式是有,可模式卻總是在變的,別說是現在了,就是他們那個時候也沒有人敢說哪一種模式是最好的,所謂的好就是適應當時的經濟和政治環境。
“畢爺爺,真寫出來有好幾套模式,就像兵法一樣,兵無常勢而水無常形,我們做的兩輪車畢爺爺您總知道怎么騎,那不是走一條直線,是在左右徘徊中尋求穩定,不左不右,也不中間,經濟一說同樣如此。”
張卜寶不是不能寫,只要他把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經驗給變成文字就行了,可就怕有人拿著他寫的東西當教條,做好了是應該,做不好該把責任都推到他身上了。
“那難道就沒有辦法?”姚老頭聽著覺得非常遺憾,他感覺到張家在地方的發展模式是一樣的,就是拿出來錢進行基礎建設,按照當地的環境和作物合理搭配,也不算是太難。
王鵑看到姚老頭的表情就知道他想什么了,他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解釋道:“姚爺爺,天下的事情別人做完了拿出來看其實都是這么一回事兒,大勢上差不多,就好象行軍打仗。無非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少數敵人,想辦法讓敵人打不到自己,而自己又能打到敵人。
可真正的戰爭戰略戰術運用的時候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兒,對大形勢的把握,對局部地區的了解,時間差。環境地形等等等等,缺一而不可,細節決定成敗。”
“哦,是我急了,還不是因你們家能讓地方快點發展起來,指望找一條好的路,讓整個。大唐都能變強,那難道就沒有辦法了?”
姚老頭怎么說也是當過幾任宰相的人物,反應非常快,作了下自我檢討,又不想死心。
迎著四個老頭的目光,張小寶嘆息一聲“難啊,既然是以人治人,那就要看官員的本事了,可最難把握的就是人心,我寫,到時候讓官員學習,來人啊,把我那院子中的舒州規劃拿過來。”
張小寶說完這句話就開始等待。正好趁機會陪小家伙們玩一會兒,小家伙們其實不在乎玩什么,在乎的是誰陪他們玩,張小寶和王鵑是他們最大的依戀,只要有大哥哥和大姐姐在旁邊,他們就高興。
等把大珍珠轉了一次又一次后。規劃書終于是被人給捧來了,比起四個老頭先前看到的那十幾張紙來說。這次的規劃書要厚上許多,足有幾百張的紙,從過年開始,張小寶和王鵑就忙這個事情。
把規劃書攤開,張小寶拿出來一份說道:“這是四位爺爺看到的。”
把這份放下,又拿出來一份接著說:“這是補充計刑。”
再拿“這是應急計發這是或許遇到的事情時所用的副計劃,一地的發展規發不是那么好做的,必須把所有的風險都考慮進去,然后完善和補充,學習的官員在做計劃的時候。絕對不允許只有一份計發,書,而是一套,否則就是讀職。”
四個老頭這是第一次看到詳細的計劃書,也終于是明白為什么張忠到地方處理政務的時候那么流暢了,和運氣沒有絲毫的關系,竟然是用心血鋪就。
怪不得張王兩家不怕遇到困難。那是因為他們把所有可能會出現的困難都給寫出來了,并且還有相應的辦法,厚積而薄發。
“高人啊,果然是高人。”張老頭對這方面相比其他三個人是最差的,如果讓他來寫這種計劃,他覺得自己得累死。
張小寶和王鵑沒有說什么,只是欣慰的一笑,但求事功,不事張揚。畢老頭一份份的計發書摸過去。抬起頭來說道:小寶,你妾下一次就別去洛陽了吧。”
今天這章少點,因為涉及到的內容我寫著太費勁,不寫還不行,需要幾個伏筆,謝謝大家的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