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明

第二百九十四章 樂觀(祝“八寶飯”生日快樂)

第二百九十四章樂觀(祝“八寶飯”生日快樂)

以付宇和孟田目前身份,也有資格旁聽,兩人都聽得很認真,孟田想著聽仔細了去執行,付宇則是想得很多,他面色沉重。

等朱達說完,眾人肅然聽令各自去了,付宇和孟田也回歸本隊,付宇始終沒怎么說話,孟田也沒意識到有什么不對。

“想死還是想活”付宇自己念叨了句,不過沒人聽到。

把該做的準備做了,朱達倒是愈發放松,雖然還在想著能做什么,還想著可以做更多,但卻不是那么沉重和緊繃,巡視完后,安排自己凌晨值夜,照例找了個避風的地方睡著。

朱達自己都沒想到睡得這么實,也不做夢,也不驚慌,也沒有回憶現在和當年的人生,就是該睡覺的時候睡了,用那二十余年的話說此時很純粹,只想著拼到底不像其他,心無雜念,專注無比。

如果輪到他值夜時候,會有人過來叫醒,但在沉睡中朱達被城頭的騷亂驚醒,難道蒙古人趁著夜里攻城夜襲,可何苦來,夜里對雙方都很不方便,以實力的懸殊,堂堂正正去打不好嗎?

疑惑歸疑惑,朱達還是很快披掛完全,盡管他動作很迅速,但更快的是喧嘩騷亂已經漸漸平息,反倒是有人對著城下破口大罵,城內也有鑼聲和梆子聲響起,城內官民的情緒依舊緊繃,稍有驚動,就很有可能造成營嘯和騷亂,甚至還有無賴混混之流專門制造騷動趁火打劫。

好在一百多年流傳下來的經驗完備,雖說十幾年太平讓人松弛,可現在有秦川和朱達帶動全城官民緊盯,就沒什么鉆空子的可能了,何況在這之前該下獄的下獄,該殺的殺,沒人敢亂動了。

一旦有混亂,維持城內治安的力量立刻開始行動,差人們舉著響器和火把安民示眾,有了宣告,不用胡思亂想的瞎猜,不用自己嚇自己,很快就安定下來。

騷亂起來的原因很快就知道了,在內外都徹底安靜下來的時候,有人偷偷摸到城池附近,向城門樓射了一箭,還是火箭。

好在被發現的早,城頭守衛也做出了及時反應,在一片漆黑的城下,一旦有火苗會非常顯眼,只是射箭的人也非常雞賊,本身是在城頭守衛弓箭射程之外,他這邊一箭射出后立刻就走。

這火箭是奔著城門樓來的,但沒有任何效果,因為纏著油布的箭支扎在了城門樓的積雪上,即便沒有積雪也沒可能燃燒,因為城外能射中的位置都是磚石,城門樓對外的部分都是磚石遮蔽,防備的就是起火。

本來城上如臨大敵,等后續的攻擊騷擾再也沒有出現,不用朱達出面,很多人就已經捋出了頭緒,這肯定是白日里過來索要酒肉女人的那三騎的報復。

這個騷擾開始讓人惱火,等驚慌燥怒過去,反倒是讓人更加放松,敢情韃子就這么點本事,還見不得光,這完全是小孩子打架模樣,如此表現還怕個什么,且熬到韃子大軍走,到時候萬事無憂。

甚至還有被征發的百姓青壯,以及懶散慣了的差役,都對朱達如此小題大做頗有怨言,心說這年輕人就是喜歡折騰,明明沒什么事還大張旗鼓的,無非就是自家想過領兵打仗的癮,讓大家晚上都不能在熱被窩里摟著婆娘睡。

蒙古大軍的主將應該有了定計,但糧臺營盤的人該不知道,過來勒索的三騎很大可能是臨時起意,如果消息盡人皆知的話,白日黑夜里他們不會做得這么收斂想著想著,朱達又是沉沉睡去。

城頭輪班值守,城內靠近縣衙的各處大宅院里都是熱火朝天,這忙碌無比的地方都是伙房。

往日里這樣的支差伙計,都是讓百姓家的婦人女眷忙碌,還經常鬧出差人調戲的混賬事,可這次支差派飯衙門里差人們不管在編不在編的家里人都過來了,正妻小妾,內宅丫鬟、粗使婆娘,都來了,就連艾知縣的幾個女眷都過來意思了下。

原本是不必來的,就算全城上下一心守城御敵,也不必婦人們來,可秦川秦舉人作出倡議,周貴周大老爺第一個響應,秦家大小姐秦琴忙得不回家,這些姿態做出來之后,誰也不能閑著了。

當然,三班六房的首領女眷,五十歲以上的做做樣子就好,沒這等身份的,就得五十五歲以上,好在小縣城大家也沒那么多養尊處優的講究,頗有幾位五六十歲的老婦人精神體力尚好,愿意操持飯食,忙得很是高興。

真正主持這些的是常凱的婦人,如今下面人叫常大娘,其他人叫常大姐,縣里只有五六位能喊做“常家的”,她來盯著支應飯食的事,朱達手里幾個家丁女眷,外人以為是朱達丫鬟的女人則是主力,比如說劉月,比如說周寡婦周蕙。

“這碗筷洗干凈了不行嗎?還要在鍋里用開水滾過”

“咱們還沒那幾個狐貍精干凈,還天天讓咱們洗手,還要用草木灰,知道什么臟,什么干凈”

“少說幾句,那狐貍精可都是個潑辣角色,孫家那個不就被抓花了臉,那常家的也沒個里外,偏幫這些破鞋”

“人家是攀上高枝嘍,那朱家小子眼下就是咱懷仁最值得招的女婿,可惜我家沒合適的閨女,只能從侄女外甥女那邊找了”

“是這個道理,俺回去也和當家的商量商量,他倒是還有個妹妹你看看那狐貍精,是不是在那里呆著想男人了”

朱達對這個時代的衛生很不放心,在河邊新村和白堡村的時候,他靠著棍棒以及錢財強制執行了一個制度,讓人保證基本的干凈,在收攏難民的時候也做到了這一點,不過對外就沒那個能力去要求了。

這次上城值守,朱達盡可能考慮的全面,盡管冬日里疫病不太容易滋生傳播,可也要避免在對敵廝殺之前倒在壞肚子上,很是定了些規矩,比如說做飯前必須洗手,還得有專人檢查是不是認真洗了,比如說餐具洗刷之后要用沸水煮過,比如說剩飯剩菜回鍋后要加熱多久等等。

那二十余年里尋常的規矩,甚至只能被說成是常識,在這個時代則被認為是多事和麻煩,好在常凱的婆娘知道朱達是自家好日子的根本,又加上個舉人大老爺撐腰做主,又是事關守城的大事,所以這差事辦的極為認真,當然,也有幾分在往日相識面前揚眉吐氣的意思,從前不起眼的常捕快娘子,如今管著縣里各位大老爺老爺的夫人們,很是光彩。

這常家婆娘是總管,富貴人家女眷要管,平民百姓的婦人干活也要管,一個人沒有三頭六臂,各處就要有分管,劉月和周寡婦各管一攤,這兩個女子很是年輕,姿色算是出眾,閑言碎語是免不了的。

經歷過大喜大悲之后,寡婦周蕙對這些嚼舌頭的根本不在意,她發呆的原因是因為鍋里的堿水——刷鍋的堿水。

為了讓清潔廚具更好更有效率,這次刷鍋都是用草原那邊過來的好堿,上好的堿面都是產自草原,在大同邊鎮區域內價錢并不貴,但平民百姓也是用不大起的,守城大事方方面面都不能含糊,官紳各方又不缺銀子,什么好用就用什么了。

堿水去油格外好用,平時幾次都刷不干凈的鍋,用了堿面后一次就收拾利索,在朱達的各處產業里,即便是難民們那邊也是用堿的,周蕙當年也不是苦出身,對這個倒不覺得如何新奇。

這年輕女人所想的是另外一樁事,羊毛如何像棉花一樣紡紗織布,既然是把自己當人的朱老爺交辦的,那拼了性命也要做出來,可羊毛為什么不能和棉花似得抽紗捻線,這個原因已經琢磨出來了,羊毛上有油,根本擰不起來,如果去了油會不會好些

周蕙試過用細沙揉搓,最后能去掉油,可細沙和塵土卻是個麻煩,開水煮沸撇油撇不干凈,對羊毛也有損害,但今天看到刷鍋刷碗用的堿水后,周蕙腦子轉起來,堿水是不是更適合些?

在那夜騷擾之后,守城就變得非常無聊,很多人也都放松下來,好在朱達交辦的訓練還是無人敢違背,就算叫苦也是一五一十的照做。

蒙古大軍在城外扎營的第三天,除夕到了,也多虧是蒙古人沒有攻城的意向和行動,城內不少人總算意識到要過年了,也多少有點操辦的心思。

盡管有人或真或假的客套客氣請朱達下城休息,但朱達始終留在城墻上盯著城外的動向,從北邊和西邊仍有幾百騎混搭著幾十輛大車的隊伍南下,大車上都是裝滿了物資,在田莊糧臺停駐后,有的空車順著原路折返,有的則是裝滿物資向南行進。

“韃子在西邊和北邊應該有兩支相當規模的兵馬,他們雖然打破并控制關口,但這么迅速的進軍,肯定沒有和大隊官軍進行會戰,也談不上殲滅,官軍還有實力,韃子要防備著官軍出動攔路,所以一路監視大同,一路監視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