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明

第二百六十一章 吏役們的私貨

歷史小說第二百六十一章吏役們的私貨

第二百六十一章吏役們的私貨

李和的狀態很有幾分氣急敗壞,朱達忍不住笑出聲來,用拳頭捶了下對方胸口說道:“我知道這些銀子是大錢,我也知道咱們賺大了,就是突然間覺得有些假,這些錢我拿出來隨隨便便,他們卻覺得天降橫財。”

朱達當然不會同李和說這幾百幾千兩銀子的進出讓他沒有真實感,這些腦海中的糾結也沒辦法詳細解釋給別人聽,不過他剛才那幾句話李和卻已經接受了,只在那里嘟囔著說道:“你怎么會不知道,當年你在白堡村的時候生意做得比誰都精明。”

李和沒在這邊耽擱太久,他以為朱達和他開玩笑,打了聲招呼便回去忙碌,眼見著天空中又是陰云密布,估摸著今夜又要下雪,李和常申都在催促著大伙忙起來,將這些貨物送到庫房堆放,少不得要在地上鋪一層干草,這是白日里學得的經驗。

忙碌歸忙碌,大家的勁頭都很足,對于難民和家丁們來說,白日里的列隊巡視讓他們感覺到了其他人的敬畏,這種對待讓他們感覺到了自己的尊嚴,也讓他們覺得這些日子的辛苦訓練沒有白費。

而了解生意細節的那些人,比如說常家兄弟與李和,比如說付宇和孟田,他們都是震驚和興奮,盡管在今天的交易中朱達沒有賺到什么,反倒凈支出去五百多兩銀子,但他們都知道朱達賺大了,可以說沒有出任何本錢就可以賺到近三千兩銀子,這簡直是點石成金,再想想買賣雙方那么興奮和狂喜,那就更感覺不可思議。

常家兄弟還算正常的驚訝,常凱對自己的兄弟低聲說道:“跟著這位小爺不會有錯,你看看這發財的本事,咱就是學不到啥,只要著踏實干,這位小爺可不像是會虧待人的,”

“......這生意我看不懂,我要好好想想,他才多大年紀,難得娘肚子里能帶出這么多本事來?”付宇皺眉沉思,忍不住對身邊的孟田小聲嘀咕了幾句。

那邊李和滿是不屑地掃視了小聲議論的幾個人,嘴里嘟囔著說道:“你們是沒見到白堡村那生意,那才是無中生有......”

忙碌了一天又有這樣的結果,晚飯肯定要慶祝一番,李家商隊也要趁著臨走前來拉拉關系,他們特意花了銀錢在田莊里買了羊,殺后烹飪好,又拿出攜帶的好酒,特意宴請朱達一干人,這繞圈子的周折主要為了表示自家的殷勤新意。

朱達自然不會掃了這樣的興頭,大家忙碌一天都要休息,他先安排給家丁和難民們加餐,然后帶著常家兄弟與李和過來赴宴。

李家商隊那邊來的只有李幢和老管事李富二人,經歷過這幾日后他們已經擺正了自家位置,朱達沒有什么架子,笑著讓大伙入席,開席前朱達對常凱說道:“常老哥,明日一早你就回城,和縣里面有錢置辦年貨的人說,我這邊有上好的年貨,南貨果子和香料都有,想買的就來這邊買。”

“城內正缺這些營生,這該死的韃子折騰,平日里販運年貨的都不敢來了,知縣那邊和周家劉家他們都托人去大同城里捎......”常凱下意識的念叨了幾句,說到一半的時候卻是愣住,看了眼李幢和李富,又盯著朱達驚嘆道:“朱兄弟,這些貨不會是李家送來的吧,你這還真是會做生意,你這就是財神啊!”

李幢和身邊老管事也回過味來,對視一眼,再看朱達的時候都是滿臉敬佩,那李幢給自己的酒碗倒滿后起身相敬,滿是欽佩的說道:“點石成金莫過于此,這來去之間就有大筆銀子生出,真是讓在下佩服得五體投地,可笑李某還覺得自己會做生意,真是比朱兄弟差太遠了,真是慚愧,真是佩服。”

“不要說我們東家,老漢我做了幾十年生意,也沒見有朱老爺這般本事的,從前跑汾州的時候聽人說買賣家有財神托生,他們做什么買賣都能生發,當時還以為是****,沒想到今日里真見到財神了。”

“沒那么玄乎,搞清楚供需,知道盡可能多的消息,再有足夠的本錢,敢下決心,誰都能做出這樣的生意來,何況現在還沒賺到,萬一有風險豈不是全賠了。”朱達笑著回答道,他沒有什么隱瞞。

他說得隨便,可席上的幾人都聽得很認真,要把朱達的每一個字都記在心中。

酒席上的李幢格外興奮,這次的生意怎么看都是賺錢的,而且還會賺得很多,他剛接掌商隊就有這么亮眼的成績,于李家于己都大有好處,怎么能不高興,他敬酒爽快自己喝的也爽快,沒多久話就多了:“請朱兄弟放心,這消息散出去不知道多少人要過來,到時候只怕懷仁縣沒那么多貨來賣。”

“這消息散出去后,不知道多少人要帶著貨過來賣。”朱達笑著回了句。

當夜盡歡而散,朱達這一夜睡得也很踏實,只是第二天起來的時候,天空中飄落的小雪花卻讓他心情壞了不少,看雪的厚度應該沒下多久,朱達跺了幾腳,下意識看向北方的天際,那邊依舊是空曠的天空和山際,不見什么煙柱。

早晨起來有兩撥人辭行,李家商隊就要出發了,他們臨走時把棉布、木器和藥材還有皮貨,每一樣都要了幾件走,不用解釋就知道這是拿去當樣品的,常凱走的時候只是過來打個招呼,卻被朱達叫住,再三叮囑讓他去城內催著修繕房屋和積儲物資的進度。

常凱離開田莊一個多時辰之后,城內的車隊就到了,帶隊的依舊是金管年和林班頭,能看出他們二人昨夜沒有睡好,但都是興致勃勃的模樣,讓人沒想到的是,車隊的規模倒比昨日里還要大,這讓朱達頗為驚愕,心想城內還有這么多的贓物?

不過朱達很快注意到另一件事,這次押送的人里沒那么多年輕差人了,很有些位滿面油光,白白胖胖的,這些位倒也不陌生,都是城內富貴人物的管家管事,或者是衙門里有體面的頭目,他們臉上的表情都是輕松和興奮交織。

“朱老爺,昨兒個老常忙活了一天,也知道你這莊子每日里都要送不少東西過來,今天我們就代勞了,你看還缺什么,明日里我們從縣庫加倍補上,這安置災民的活計官家也該出錢出力,這兩車是大伙的家底,拿出來換些銀錢花花,辛苦朱老爺驗看一下。”金管年笑嘻嘻的說道。

原來只有兩車是贓物,估計是城內三班六房手里的私貨,這才算是正常,至于那幾車物資,無非是慷他人之慨,他們用衙門的財貨來討好自己,雖說朱達很不齒金管年的為人,可對方殷勤討好,自家又在生意上賺到了銀子,也談不上如何高尚,朱達也笑著回應,倒是讓那金管年受寵若驚。

這兩車贓物倒是比昨日運來的值錢,有一車全是綢緞,大概兩百多匹,另一車則是鐵器和銅器,卻是鍋碗盤子和酒壺之類。

昨日里的器具大都是木制,這些賣到草原上雖然也有幾倍十倍的利潤,但總價太低,買家都是尋常牧民,雖然說利潤翻了不少,可價錢擺在那里。如果合算這一路的人吃馬嚼,其實賺不了多少,可這些銅鐵器具卻不一樣,這些的買家都是草原上的貴人和頭領,他們出得起價錢,這些的利潤也有幾倍十幾倍,但利潤和利潤不同,銅鐵器能賺到的是木器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而耗用的腳錢卻差不多。

綢緞就不必說了,不過這一批的綢緞種類和規格很雜,以朱達的眼力,就能分辨出有來自山西潞州的,有來自河南的,有來自江南的,賣到草原上都是暴利,但種類不同,賺得也有多有少。

當然,朱達、李幢、懷仁的吏役們都沒有奢望賣到草原上的暴利,吏役們指望的是換成現銀,朱達指望的是三成到六成的利潤,李家商隊賺到的比朱達賺到的略低,但皆大歡喜,都有銀子進賬。

朱達安排李和將貨物清點之后,直接報了個價錢,一共是七百九十兩,現銀支付,這批貨的總價大概在一千三百兩左右,因為是吏役們自己的私貨,所以要出到五成以上的價錢,七百九十兩這個價錢報出來之后,金管年、林班頭和一同過來的衙門中人都是喜笑顏開。

“朱老爺這莊子每日里消耗不少,老常那邊采買有很多的不方便,不如交給縣里操辦,量肯定是足的,要是能用現銀支付,價錢也好說。”一名肥頭大耳的吏員拍著胸脯說道。

對懷仁的吏役來說,他們不缺物資,缺的是現銀,對于這些贓物私貨,也是存在他們手中消耗不掉的,自家拿著綢緞做衣裳被面,拿著銅器鐵器做點買賣,該耗用的早就耗用了,這些都是用不完存放著在吃灰的,所以拿來換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