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明

第二百二十三章 結隊出城

第二百二十三章結隊出城

第二百二十三章結隊出城

朱達在田莊內沒有耽擱太久就回到城中,做的事越深入下去,就發現要做的越多。

臨到城門關閉的天黑時分,又有人進城報信說,如今田莊處共有一百五十二人,這是將老弱婦孺都算在其中,從昨日到今日應募人數變化的趨勢,明后天也不會有太多人過來了。

朱達回家后先和秦川說了打造工具和兵器的事,秦舉人簡單問了幾句后,就寫了個條子給朱達,明日拿著這個條子去縣衙就能換出用印的文書來,讓張家鐵匠鋪再也沒什么疑慮擔心,除了找秦舉人拿條子,朱達把整個宅子里的人都發動了起來,李和帶著車把式在全城采購,這個時候店鋪貨棧都已經打烊關門,少不得一家家敲開,真金白銀買賣,誰也不會有怨言。

第二天朱達起的很早,十幾名家丁也都早早起來,穿戴整齊,長矛投矛都是帶上,現在可不是簡單的捆扎在身上,而是專門做了背帶,粗看倒像是婦人背負嬰兒的襁褓包袱,但在這背帶后背的部分上卻有六個細長的口袋,恰好可以把短矛和投矛器插在里面,翻手從后背拔出來的時候也很方便,而且這背帶并不妨礙包袱之類的營生掛上去。

“這不就是個可組合的運動包。”朱達看到這個后,說出了誰也不懂的名詞,不過大伙就順著這個名字喊做行軍包,這是董家車把式的婆娘做的,她心靈手巧,帶著其他幾個婦人做出了這個,好在十幾個包花費的工夫不算多。

朱達也沒虧待董家,除了材料費和工費之外,結結實實的賞了五兩銀子過去,讓只想著討好朱達的董家兩口子歡天喜地。

天越來越短了,他們起來的時候,天空還是漆黑,東方天際依稀有些白色,稀薄的好像是幻覺,秦家的下人正在廚房里操持早飯,這三天城內的宅子收容了六名中年男女做仆役,伺候秦川父女的起居,即便對需要早起的仆役來說現在也太早了,哈欠兩天連院子里都能聽得到。

家丁們都很安靜,他們真正經歷戰斗和死亡不過幾天的時間,可那幾天的經歷讓他們從頭到尾改變很多,盡管生活又漸漸舒緩下來,可這種全副武裝的早起讓他們每個人都繃緊了。

廚房里才有食物的香味飄出,就聽到外面有紛雜的腳步聲響起,這個時候整個縣城都極為安靜,一有這樣的動靜,立刻讓狗狂吠出聲,整個縣城瞬時間變得喧鬧不少。

在朱達來之前,懷仁縣城養狗的人家并不多,可那一夜方家和楊家被滅門放火之后,富貴人等就家家養狗了,而且就集中在縣衙這一圈,晚上一有驚動就是狂吠不止,很是讓人心煩。

“朱兄弟,我帶著人過來了。”外面響起常凱的喊聲。

那邊打開了門,當先一人就是常凱,身后還跟著二十余名青壯,這些青壯都是短袍短襖的打扮,有人還帶著皮帽子,手中拿著木棍鐵尺之類的家什,懂行的一眼就能看出來歷,他們是三班出身的差人。

若是常在縣內的人此時在院內,就會覺得眼前的場面很別扭,這些青壯差人平日做的就是動手動武的差事,捉拿案犯,彈壓混亂,下鄉收稅,甚至圍剿匪盜,都要他們出動,是縣內數得著的武力,又有官府王法做后盾,這伙人在縣內從來都是趾高氣揚,目中無人,可今日里卻都是畏畏縮縮的樣子,一個個頗為拘謹。

“今日一切聽我號令,不會有太多辛苦,事后不會讓大家白忙,先吃早飯。”朱達站出來簡單說了兩句,這些青壯差人都連忙答應了。

常凱笑嘻嘻的來到朱達身邊,在偏房有他們一張桌子,朱達、周青云還有常凱是上桌吃飯的,但朱達端碗拿著面餅來到院子里吃,周青云跟上,常凱搖頭照做,院子里雖說沒風,可這個時候很冷,怎么也是不舒服的。

“朱兄弟,三班的好小伙都給你帶過來了,別看現在畏手畏腳的,他們可是敢打硬仗,有那亡命大盜折在他們手上。”喝了口熱湯暖和身體,常凱笑呵呵的說道,說完這句后卻咳嗽兩聲,因為他注意到這二十幾個年輕差人居然聚做一堆,就好像到了陌生地方的孩童似的。

朱達的家丁們看著要比差人們瘦弱些,除了背著短矛之外,長矛并不在手上,而且是分散在院子里各處,還有幫著廚子端飯出來的,即便這樣,年輕差人好像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情不自禁的聚成一團。

“比朱兄弟的家丁還是差不少。”常凱犯不著為這件事撐面子。

“是沒人訓練過,他們沒有組織和紀律,這二十幾個人一個是一個,我這十幾個就好像一個,對峙起來當然不同。”朱達給了結論。

吃過早飯又有人跟著去收拾,好在家丁和年輕差人之間沒有什么高低分別,有幾位差人熱心過去幫忙,一來二去大家也就熟了,院子里的氣氛熱絡了不少,才收拾完早飯相關,東邊天際蒙蒙亮的時候,又有人過來報信,說是大車都已經等在城門那邊,得了這個消息,朱達才吆喝著眾人出發。

一出門之后又顯出了差異,朱達和家丁們走在前面,近二十名家丁鴉雀無聲,而后面的差人人數沒多幾個,可議論談笑的嘈雜卻讓一條街外都聽得到,拐過兩個路口,自家都覺得別扭,這才漸漸安靜下來。

沒走多久到了西門那邊,三輛裝滿物資的大車已經等在那邊,守城的壯班差役甚至還問要不要提前開城門,朱達笑著拒絕了,在北地邊鎮的城門開關是死線,如果這個規矩不嚴格執行的話,很容易被外人混進來,如果就是圖個方便還好,如果是韃虜或者亂賊之類,那就是全城生靈涂炭的大難巨禍。

等待開門這段閑暇,朱達問起了張家鐵匠鋪父子的事,要說城內誰的消息靈通,衙門的公人是不二之選,常凱肯定了解。

“......張家的事大伙都知道,他家老的從前就是六房出去的......那張砧是個榆木腦袋,張大錘都那么大年紀了,還管在身邊,那鐵匠鋪外面張羅的是張大錘,可稍大點的生意都得讓張砧做主......“

“......這就是想不明白,這鐵匠鋪不傳給自家兒子給誰,等老了還不是得兒子養老送終,整天把兒子當牛馬使喚,卻給不出一文錢的好處......“

聽完這些閑談,大概的來龍去脈朱達就想清楚了,無非是“父權”盤剝,把自己的兒子當成是農奴仆役一樣使喚,雖說這等事有些父子相殘的味道,可在這個世道并不稀罕,子侄晚輩還有孝道和親情束縛著,盤剝壓榨起來更方便。

“今天我要是不回城,老常你幫我把文書領出來,去張家那邊做個擔保,免得他家推三阻四的不肯打造兵器。”朱達拜托了一件事。

常凱開始有點納悶,等問清楚后立刻笑了出來:“朱兄弟你這是太講理了,老張是想要個高價,多賺你些銀子,他張家鋪子什么買賣不接,外面的賊兵盜伙又不是沒買過他家的,他怎么不要官府文書了。”

朱達一愣,稍微琢磨也笑了出來,他倒是沒想到對方會在這上面玩心思,昨日里張大錘送他出門的欲言又止也好解釋了。

“那張大錘肯定愿意自己出來開店。”

”估摸做夢都想,可沒本錢,他爹肯定不會出,又要被別人說不孝,再說了,咱們這縣城也就能養得起一家鐵匠鋪子,再開哪來的生意,你說這老張就這么一個兒子,一個閨女還小,這么折騰自家孩子作甚。”

清晨出來安靜,常凱滔滔不絕,朱達聽到這里沒接話,只是笑了。

城門開啟,守城的壯班差役先跑了出去,把那邊急著進城的百姓和行商趕開,然后讓朱達他們這支隊伍先走,大車沉重,家丁們立刻上去幫著推,看到這些的差人們也是上前。

常凱注意到朱達臉上有嘉許的表情,立刻說道:”這些孩子都是實誠性子,學精了的都不能舞刀弄棒了,一打就縮,哪能管什么。“

“還有些赤子之心。”朱達低聲念叨了句,不過身邊的常凱沒聽清,朱達又是問道:“昨天我在莊子里看到付宇和孟田兩個了,他們當不像是尋常公人,你知道他們底細嗎?“

“昨天就聽說這事了,這兩個就做不好公人,一個心思太多,一個死心眼,兩個都抹不開臉面,又喜歡多管閑事,真不知道怎么養出來的,家里吃公門飯吃了這么久,居然還教出來這么樣的貨色,朱兄弟,你大人有大量,別跟他們一般計較。“常凱絮絮叨叨先是貶低,可誰都能聽出來袒護的意思。

朱達笑了笑沒有作聲,向前走了一段才又問道:”他們兩個是才跟的你?“

“那些機靈能干的早就送到各位身邊呆著了,我這邊是個新立起來的,都是別人不要的送過來,可人情還推脫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