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俗人

第1418章 毒殺太上皇

洛陽鼓樓響起了悲沉的鐘鳴。

鐘槌特意裹上了牛皮,使敲擊出來的鐘聲更加低沉。

“是喪鐘!”

政事堂內,宰相們都不由的停下了手中的動作,一起側耳聆聽。

左相上官儀來到右相來濟的公房,“紫徽宮還是南宮?”

“宮里應當馬上就會來人了,一會就知。”來濟面色沉靜,此時已經入夏,天子的身體已經越來越差,如風中殘燭,隨時都可能會熄滅。

倒是南宮那位,據說身體一日好過一日,甚至如今都已經不需要再用輪椅便能行走了。

麟臺監高福很快便親自趕到政事堂,“天皇天后宣諸位宰執相公們宣政殿覲見。”

聽到這話,來濟和上官儀對視一眼。

既然天皇天后宣見,那說明喪鐘不是為天子而鳴,而能有這個資格享受這喪鐘的那么最可能的便是南宮那位了。

果然,高福小聲的道,“南宮上皇駕崩。”

對細節卻只字不提,兩位宰相也沒追問,但他們都知道太上皇這段時間可是龍體大安,這個時候突然駕崩,這里面不簡單。

高福低著頭,面色有些蒼白。

做為在擁立當今繼位的那一天,高福是出了很大力氣的,他本是前宣徽使、內侍監高護的義子,在那天也被高護委以重任,派往北門屯營協助掌控禁衛軍,結果誰也沒料到,高福居然在關鍵時候倒戈,引禁軍入宮。

事后有人說高福其實曾是鎮撫司的人,早年秦瑯還在鎮撫司時親自招募,并秘密安排入宮,三十多年一步步從最底層做起,然后成了大宦官高護的心腹義子,在最關鍵的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秦俊擁立新皇立下汗馬功勞。

所以這一年多以來,高福也深得新皇信任,很快就成了內侍第一人,在剛重建的宣徽院中,他也被任命為麟臺監。

做為總管內侍機構的第一大宦官,高福當然知曉太上皇突然駕崩的原因,甚至是他一手參與的。

他現在都還記得在一個時辰前,太上皇抱著肚子在榻上打滾的樣子。

太上皇帝痛的死去活來,披頭散發,臨死前一張臉猙獰無比,一直在吼罵著,罵秦瑯罵皇帝罵秦氏也罵他高福這個狗奴。

太上皇帝知道今天吃的藥里有毒,而且是劇毒。

是吃了就要命,不給半點時間的劇毒,不是鳩毒便是砒霜、金屑之類的。

高福在太上皇停止了慘叫怒罵之后,才上前親自檢查,驗過呼吸,翻看過瞳孔,又摸了脈膊,為了穩妥以防萬一,高福還摒退旁人,用一張濕紙蓋在了太上皇那張死不瞑目,竅孔還流著血的臉上。

直到過了一盞茶的時間,才將濕紙揭下。

太上皇死的不能再死了,哪怕剛才還沒完全死透,這會也不可能起死回生。

叫來宮中的其它人,讓御醫宣布了太上皇駕崩的消息,然后他便回洛陽宮復命。

這趟差事,萬一泄露出去,他高福死一萬次都不夠,但這差事是天皇親自交待給他的,他只能咬牙去辦好。

來濟等政事堂宰相趕往宣政殿。

宮前碰到了鳳閣、鸞臺、玉堂、憲臺的諸長官,大家都表情嚴肅的點頭示意,喪鐘還在長鳴,得敲滿三萬記,今天要響上一整天。

宣政殿中,天皇李曌仍然躺在御榻之上,正不斷的咳嗽著,身邊還有好幾位御醫圍著。

秦太后與秦太淑妃姐妹倆個和娘家侄女秦皇后也在,三歲的皇太子李燁正站在皇后旁邊。

“諸卿免禮!”

皇帝看到一眾大臣進來,努力讓自己平息下來,但那手絹上的殷紅讓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大限已至。

“諸卿,太上皇龍馭賓天,大行西去了!”皇帝說的很平靜,沒有絲毫的悲痛,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這位年輕的皇帝,最終還是硬下心腸選擇把自己的父親帶走。

先送他離開。

時間太急迫,他甚至都沒有時間再細做謀劃,只能讓高福用砒霜直接毒殺了太上皇,但也顧不得這些人,就算這些將來暴露,也都由他一力承擔。

他不能給才三歲的皇太子,留下一個身體不斷恢復越來越強健的太上皇,那太危險了。

“太上皇在位十五年,繼承圣祖留下的貞觀盛世,對外平高句麗、滅三韓,征服奚契,羈縻靺鞨,又南滅驃越,廢滅西突厥,為我大唐開拓疆土無數,揚威宇內。于內,我大唐人口在開元朝突破億口,貞觀開元盛世,遠超秦漢。”

“可惜太上皇正當壯年龍體欠安,內禪退位,朕雖遍尋名醫良藥,卻也回天乏力······”

“大行皇帝的功績,彪炳千秋,功耀古今,于我大唐更是偉大的帝王,朕要為大行皇帝尊謚為開元神武皇帝,廟號世祖,諸卿以為如何?”

在皇帝的咳嗽聲中。

一眾大臣們也沒有誰有心思去追究太上皇為什么好好的突然就駕崩了,到底是什么病這么急,有沒有用藥味道,或是御醫疏忽等。

大家心里反而都是一個想法,太上皇終于駕崩了,倒是讓大家松了口氣,省的總有東西在隔應著難受。

皇帝親自給父親擬謚號、廟號,這倒也沒什么,雖慣例,是要先由太常寺擬謚號廟號,然后尚書省議謚,最后還要交政事堂相公們商討,最后報給皇帝。

世祖。

皇帝居然給李胤選了個帶祖字的廟號。

歷史上最出名的世祖是誰?

漢世祖光武帝劉秀,連漢武大帝劉徹都只是世宗。其余世祖里比較出名的也就是曹丕、司馬炎了。

世祖這個廟號雖然歷史上出名的不多,但這個廟號是有特殊意義的,意味著這個皇帝雖然不是王朝的建立者,但卻開辟了一個王朝的全新時期,比如說漢世祖劉秀。西漢被王莽篡位取代,之后劉秀再建漢朝,再續大漢,于是尊為世祖。

李胤是大唐第三位皇帝,在他前面是圣祖李世民,再前面是高祖李淵。李淵是開創大唐,李世民則是真正帶領大唐統一中原,甚至打服周邊蠻夷,讓大唐走向強盛的偉大帝王。

再往前還有一位唐太祖李虎,他雖沒當過皇帝,但大唐的國號是來自于他的封號,所以被尊為太祖。

因此大唐的太廟里已經有三位祖了,這是萬世不祧之祖。

李胤如果被尊為唐世祖,那以后他也可以一直呆在太廟不用移出去了。

僅論功績的話,其實來濟等宰相們,覺得李胤的廟號可以用太宗或世宗、高宗等,畢竟這些也都是廟號里承上啟下甚至是把王朝發揚光大的好廟號,也足以配的上李胤。

或許是出于對父親的愧疚,李曌堅持希望尊李胤為世祖。

皇帝說一句咳三句,還帶血。

宰相們也無法跟皇帝多爭,最后只好勉強同意定下世祖的廟號。

至于謚號,開元神武皇帝,相比起高祖的神堯大圣光孝皇帝,圣祖的神文圣武明孝皇帝,要差點,但高祖初謚大武皇帝,后來一朝朝追加的,李世民初謚也是文皇帝,后定的文武圣皇帝,再后來又加尊為神文圣武明孝皇帝。

不過皇帝給李胤謚號里重點是神武二字,說白了就是突出個武。

武既表明太上皇的一生赫赫武功,同時也是表明皇帝行事偏武,性格粗暴,剛愎自負。

“開元神武景孝皇帝,如何?”來濟加了景孝二字。

皇帝坐在那里咳嗽著,咳的非常辛苦,可眼神里居然有一絲嘲諷的味道。

要說唐家天子們以孝治國,確實也是個值得嘲諷的事,李世民把李淵逼迫退位,李胤又把李世民的武才人、徐充容都納入自己后宮,至于說李曌自己,也當不得孝字,畢竟就算那天宮變不是他主謀,但事后讓父親退居上陽宮自己即位,這可是他參與的,就更別說他今天還剛派高福秘密毒殺了太上皇。

此時加上這么個景孝二字,倒越發顯得可笑。

真是缺什么就越要強調什么么?

“若是圣人覺得不妥,也可以不加。”

李曌擺擺手,“便依右相的,謚號擬為開元神武景孝皇帝吧。以右相為山陵使,立即著手準備國喪事宜,朕只有一個要求,要禮儀隆重,但莫要鋪張浪費,高祖圣祖時都留下過祖訓,要薄葬不得厚葬。”

“不得以臣子、奴婢殉葬,也不要將寶馬良駒陪葬,另外馬槊、陌刀、明光鎧甲、弓弩等國之利器,也不可陪葬埋于地下,金銀銅錢,珍珠玉石這些財富,不當陪葬,以陶俑、陶器陪葬便好!”

沒有人反對。

等大行皇帝的喪事安排的差不多了,李曌咳嗽了一陣后,又說起他的好些皇弟們。

太上皇生的兒子不算多,總共也就二十多個,早夭了幾個,然后被他自己殺了幾個,現在還有十來個。

其中李曌一母同胞的還有四個,淑太妃生的還有三個,其余的異母弟七個。

此時他提起這些弟弟們,主要就是當著秦太后秦太淑妃和皇后太子的面,與宰相們商定將他們都分封出去。

“你們給朕的諸位皇弟選一個好的封地,朕讓就藩,為朝廷屏藩。”

給十四個皇弟改賜親王封號,選賜封地,明顯是要解決一些隱患,防止這些成年的親王在京,將來威脅到年幼的皇太子。

太后姐妹倆都沒吭聲,表示默許支持。

李曌總共生有九子,太子和第三子早夭,如今還有七子在世,次子如今立為儲君,便還有六子,大的也只四歲,小的更是才不滿歲。

皆與諸皇弟們同授王爵,授予封地,只不過他們可以待到十六歲后再往封地就藩。

至于高祖、圣祖的皇子們,這次暫時就不調整。

“等世祖喪禮過后,諸王便正式出京之國就藩吧!”皇帝擺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