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導演很靠譜

第一章 三月

三月初,首都機場T3航站樓的書廳,一群人在里面翻看書籍。

多是候機的人群。

機場雜志,多是一些讀物類型,女性雜志如《ELLE》,商業雜志比如各種周刊,還有機場自己出的雜志比如《航空港》…

最近這段時間賣的最好的應該是《三聯周刊》,他的封面是阿謀手捧柏林金熊以及張亦拿著銀熊的合照。

哦,阿謀憑借《狩獵》再度拿了柏林金熊,順便擼了一個柏林影帝銀熊!

翻開一看,是兩人的采訪…

“到今天,你還會在乎獎項嗎?”

“獎項對剛出道的導演有重大意義,年輕導演需要揚名立萬嘛——得的獎越大,以后的空間也越大,投資發行都會順暢一些。

但說實話,在我這個階段就不需要了,好電影自在人心,影片放映后觀眾的反饋對我比較重要。”

“那柏林把金熊頒給你,你有什么想說的?”

“《狩獵》這個電影的劇本、內核就很適合拿獎,基調比較壓抑,沉穩略帶寫實的攝影風格,這樣的戲劇天然適合拿獎!不過拍《狩獵》,給了我一個啟示,真的是好演員成就了導演,好編劇成就了導演,所以有個好劇本,有一眾好演員捧場是很高興的事情。導演是個手藝人,我們恪守工匠jing神。”

“聽說這個劇本是長林給你準備的?”

“差不多,他們公司有個創意工作室,積攢了一堆的好作品,《狩獵》包括下一部《大佛》都是典型的批判類型,比較符合我的口味,他就推薦給我了!”

“那您預測一下《狩獵》的票房?”

“我跟長林討論過,這種類型天然不適合市場,估計最多也就破億…但我們海外版權賣的挺好的,我聽小楊說,接近2000萬美元呢!”

“為什么要用張亦,很多人說他既不是小生,也不是丑角,兩邊都不挨著,在中國人的審美之外。”

“這個劇本最開始就是幫張亦準備的,聽說拍《搜索》的時候,長林已經跟張亦說過了…是吧?”

張亦點頭:“對的,沈導演第一次聊起《狩獵》的創意,然就我就求他把這個戲交給我…”

“那《狩獵》打動你的地方在哪?”

“劇本好,在極致的環境下,人的本能、潛在的善與惡都會迸發出來。”

張亦補充一句:“試鏡之后,長林叮囑我兩句,第一句是‘不要演的那么用力’,第二句則是‘看看《樹先生》寳強的演法’…”

阿謀在旁邊夸獎他:“張亦是個好演員,而且領悟力極強,我們拍《狩獵》,好多場戲都是一條過,非常棒!”

“聽說《狩獵》,施施也有出演?”

“她演的就是那個幼兒園的園長,是個反面人物…演得不錯,這個戲劇本很好,每個人物都堅信自己是善良的、正義的,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為什么聊起施施,因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正式加冕現象級電視劇,收視率力壓《笑傲江湖》,網絡討論度,包括點擊率吊打《笑傲江湖》…

數據:最高收視率破5,播放量超百億,連續二十四天登頂電視劇榜首,二輪播放依然是黃金檔期…

天津、AH、深圳、湖北衛視無縫銜接播出!

被業內人稱為爆劇中的爆劇,達到了古偶仙俠的一個巔峰…

施施火到不行!

本來已經趨于穩定的粉絲量再度遞增,達到了3200萬…

接了雅詩蘭黛、MichaelKors中亞太區代言…

最近《狩獵》開始頻繁露臉,因為3月1號,《狩獵》正式上映…

有媒體把施施稱呼為謀女郎,她挺不好意思的‘我不算吧,我只是參演而已!’

“我進劇組的第一天,就跟導演說,‘我拍的電影不是很多,表演上電影和電視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導演說,‘你不用想那么多,差別不是很大,我會給你把握。’他這么一說,我就有底了,那我就不用去想太多了,放開來演。”

“最大的收獲應該是導演跟我說的那句‘施施,你以后接戲要瞪大了眼睛’…到了一定程度,觀眾對你有期望了,不能完全沖著錢去,這樣會失去更多。畢竟你是一個演員,如果你塑造了一個人物,觀眾都跟你說覺得特別好,那種滿足感會更大吧。一定要有質量,質量是最重要的。”

“聽說你接《狩獵》是長林幫著爭取的?”

“對呀,我看了劇本,很喜歡,就讓他幫忙跟導演說一下…”

“導演直接同意了?”

“那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拍攝的時候導演跟我說過‘一個看上去人畜無害,而且說話輕音細語的女孩,她如果成為謠言的幫兇,民眾一定會支持她’所以,他讓我按照我是好人的邏輯來演!”

施施很努力的宣傳…

有用嗎?

今天是3月8號,《狩獵》上映一周,累計票房1.3億…

還是那句話,這個題材過于壓抑!

商業表達不夠,七天1.4億,足矣證明阿謀的號召力,當然,施施貢獻也不小!

說一下曲線:首周末三天票房8400萬,然后四個工作日4700萬…

大家已經很滿足了——《狩獵》這部戲,創作團隊不是只奔著票房去的,演員也不是著片酬接的!

沈長林則在開會——總局召開的《泰囧》研討會!

他是跟徐爭一起去的,徐爭倍感榮幸,沈長林則有點無語…

他以前參加過《大人物》研討會。

也是帶著榮幸的心態,然后懵逼的回來…

這次,他是真不想參加的,但上頭點名讓他去!

徐爭是第一次,以為是啥好事,到了一看,確實規格很高:有總局的官員,大學教授以及導演同行。

但討論的東西居然是《泰囧》的思想特色和優缺點。

賊尷尬,更讓人不爽的是某個專家說了‘《泰囧》海外票房不足200萬美元,北美上映3天票房僅為3.2萬美元…我們要打造具有“普世價值”的劇本!’

“好萊塢大肆進軍中國市場,我們也亟需反向輸出中國文化!”

“國內的出品公司在制作內容是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用國際化的視角去看問題。比如在項目策劃之初就考慮到國際元素,并且在內容制作時,可以有所側重和偏向,這樣就很容易打進海外市場!”

真他娘的無語…

搞不懂這些專家,非要揣摩老外的口味!

不過沈長林懶得爭辯,他起身說了三分鐘,大概就是類型化、本土化的一些車轱轆話,然后就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