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導演很靠譜

第一百三十八章 IP的概念

沈長林做電影的眼光jing準,業內聞名。

《失戀33天》1200萬的成本換來過三億的票房,這個案例近在眼前嘛!

創下了華語影史以小博大的奇跡。

之后自己執導的《大人物》再度以八億票房刷新了華語票房最高記錄,監制的《繡春刀:修羅戰場》以過4億票房收官…

很多人,包括院線都認為這是基于銀幕數量增長帶來的結果。

然后賀歲檔,《金陵十三釵》、《龍門飛甲》雙雙未能過五億…

一個吹噓成本六億,另一個則是國內首部3D武俠,成本接近兩個億。

再之后,《左耳》成本3000萬了,導演蘇侖,主演柳茜茜、陳瀟、楊小蜜、李一峰、柳施施…

對,這幫人很火,可是,除了柳茜茜在電影市場上證明過自己,其他人…

陳瀟首部電影《大人物》是很了不起,但那是《大人物》,所有人都知道票房成功跟演員關系不大。

用片酬說話:這幾個演員加一塊的片酬還沒到800萬!

首日砍下4200萬?

是統計出錯了?

多打了一個0?

光線搞虛假宣傳?

不可能,前年才因為《阿童木》公開道歉——光線造假宣傳,把1700萬元的首周末票房愣是吹成了4000萬宣傳…

如果《左耳》涉嫌虛假宣傳,那…

好吧,再一看同檔期的其它電影,排名第二的《金陵十三釵》單日票房900萬,《龍門飛甲》800萬…

行了,《左耳》確實創下了國產電影首日票房紀錄!

《大人物》首日都沒到4000萬…

新畫面的張衛平已經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金陵十三釵》的所有宣傳套路他都用光了,前期的青色擦邊,上映之后開始各種針對博納,中間還借助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想刺激一下票房…

沒什么用,始終甩不開《龍門飛甲》。

本來就著急,指望元旦檔翻一把,然后《左耳》首日拿下4200萬,次日院線給了48的排片,接近兩萬的場次,《金陵十三釵》排片被砍了一半,場次也從一萬四千場降到了八千多場。

他能說什么?

懟院線?

抱怨排片低?

你自己不賣座,人家院線憑什么給你排片?

懟《左耳》?

《金陵十三釵》和《左耳》那就不是一個體量的存在…

承認在市場號召力這塊,阿謀已經比不上沈長林了?

這怎么能承認?

他就靠阿謀混飯吃呢。

不過,他還是跳了出來,第二天,也就是12月31號,張衛平接受采訪,面對記者提問《左耳》,他說了:‘小孩拍的電影,我都不看,《十三釵》的目標依然是奧斯卡!’

‘有競爭是好事,沒問題,《三槍拍案驚奇》當初不是也面對那么多商業大片么?沒這個底氣,那還是‘二張’嘛?《十三釵》后勁很足,我現在的目標依然是十億!’

‘我們不要只看國內,我們的電影要走向國際!’

暗諷《左耳》只能在國內上映…

華宜兄弟今年賀歲檔只有一部《開心魔法》,票房已經宣告失敗;

不對,還有一部《星空》,1500萬美元投資的作品,票房沒到2000萬人民幣那個…

《星空》還挺好,13歲的童話故事,有點《天使愛美麗》的味道,反正華宜有錢,賠點就賠點唄。

這兩部作品跟《左耳》都沒關系,檔期根本對不上。

博納有兩部《龍門飛甲》和《大魔術師》,為了避免兩虎相爭,博納特地把兩部電影的上映日期間隔了一個月,《大魔術師》定于1月12號上映…

他們才是最慘的!

不過于東說了:‘《大魔術師》的票房目標就是突破4億爭取5億最好6億!’

問到《左耳》的首日票房,以及《龍門飛甲》單日800萬,他的回答是‘這就是電影的魅力,值得所有同行反思。’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咪咪閱讀!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他倒也沒有針對《左耳》…

公司,沈長林接受《時光電影》的專訪,問到他對《左耳》的首日成績看法。

“是這樣的,當一部風靡一時的小說,拍成電影,期望值必然很高,只要你符合原著,一般來說,都能取得不錯的市場成績。”

“這個東西在好萊塢是一條產業鏈,《牛仔褲的夏天》、《暮光之城》都是暢銷小說改編…我們在做《左耳》之前,研究過這些作品的共性,然后按照《暮光之城》的運營模板,做的宣傳。營銷…”

“但是,在《左耳》之前,有不少暢銷小說改編的作品,比方說《山楂樹之戀》,對了還有《第一次親密接觸》…”

“《山楂樹之戀》的讀者群體并不是影院的儲量觀眾群體,我都沒看過《山楂樹》,至于《第一次親密接觸》,它的讀者群體那時候還沒有購買力…《左耳》不一樣!”

“你剛剛提到宣傳,能大概說一下嗎?”

“當然,《左耳》的男主角張漾最后通過在淘寶賣女裝發家致富,這個設計是因為阿里給了我們贊助,準確的說不是贊助,而是推廣,《左耳》上映的時候,他們會在淘寶平臺給個推薦…這就相當于淘寶好幾億的用戶都知道《左耳》上映的消息!”

“你的意思是因為淘寶的推薦,才導致的電影大賣?”

沈長林糾結一下,然后道:“不能這么說,電影還得看電影本身,否則你就是在春晚做宣傳,效果也就那樣,觀眾要掏錢買票的,他們有自己的評估標準。”

“《左耳》的口碑不是很好,是在你預料之內的嘛?”

“嗯,其實蘇倫已經盡力了,《左耳》的原著小說過于狗血,她做了一些改編,而且在敘事上把人物線變成時間線…非常不錯了!”頓了頓,他補充道:“我做這個項目,除了圓一下14歲時候的夢想,也有試驗一下IP運營的意圖。”

“IualProperty,翻譯一下,叫知識產權,好萊塢有著比較成熟的IP開發體系,IP的改編一般包括:電影、電視劇、網劇三種。IP有著固定的粉絲群體,有觀眾愿意買單。相對原創劇本而言,風險比較低,收益率比較高。我想試試這種方式做成電影…”

“這也是你買了那么多小說版權的原因?”

“對,我是07年開始囤版權的,那時候價格低,20萬能打包買幾十本改編權…”

“那除了《左耳》,你還有想做的嘛?”

“可能要做《鬼吹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