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塵

第六十四章 百草濟堂

碧波逐浪竹如海,葉下新筍仙客惜。生平有志福民愿,盛世隱居地方尺。

一覺解千愁,一醉舒煩心。生活永續,酒過方須做事時。

次日,云少在福壽樓提前為幾帛付了半月房租,突遇急事而匆匆離開,沈要也趕回工地干活。整日與淡茶、薄酒、清風、孤月為伴的幾帛只好來回穿梭在郅縣城內,他本想找個大的藥鋪打點零工,可因城里大多藥鋪藥價虛高,有不少大夫只求金錢,不問百姓疾苦,故望卻止步,而深思著如何為貧困老百姓提供優質廉價的救治方式。

陽光明媚,熱鬧街道,路人繁忙,無所事事的幾帛稍感憂傷。

第三日,幾帛經反復掙扎,決定自個開醫廬行醫濟世,但私下打聽,房租、稅費、工食、藥本均須較大的資金。這便給一個初來乍到的他當頭棒喝。當他漫步至西街時,遇到一位正蹲在元祥醫館門前乞討的老婆婆。觀察發現,醫館出出進進的患者及家屬皆只顧自身,無暇顧及這位頭發散亂成團,衣服發出陣陣酸臭味的婆婆。

幾帛看在眼里,痛在心間,上前扶起婆婆說:“婆婆萬事得靠自己,您再乞討也無人搭理您,這是何苦呢?”

“小伙子,我孫兒相素患病三日,時醒時迷,現躺在那邊墻角,若再不下藥,就只剩我老太婆茍且偷生了。可我家無值錢物,身無財一分,進醫館單見大夫就要5個銅板,開個方、抓副藥少則幾十兩,多則上百金。如今,我除了要錢和祈求上天已別無它法,若命該如此,也只好眼睜睜看著我孫兒入土為安了。”婆婆沉痛的哭訴道。

“婆婆小生稍知些醫藥,帶我去看看你孫子好嗎?”幾帛拿出金絲白綢絹邊為婆婆擦拭淚水邊征求道。平日里,萬分愛惜金絲白綢絹的幾帛,今兒遇見落難的奶孫,想到了家中的母親,愛之動容,深情交融,不由自主地有了這番舉動。

婆婆聞過大喜,拉著幾帛趕到相素面前,經多聲呼喚,相素不應,婆婆心急抱孫兒痛哭。

“孩子因幾日來不進飲食、體虛乏力、高熱過度,致暫時暈厥,婆婆請放心,孩子現無生命之危。”幾帛即刻為相素診過脈,查體后,安慰著婆婆。

細心問診,jing心研判,認真辯證。幾帛先給相素施針,并取出自備藥丸喂給他。一會兒,相素嗆咳幾聲,便蘇醒過來,奶孫倆半句不言,抱頭痛哭。

看到這動人情景,幾帛聯想到遠方的父母,緊握金絲白綢絹,不禁潸然淚下。

“哎喲,華公子,哎喲,華神醫,終可找到您了?”舒家莊管家李鈺拍拍幾帛肩膀激動地喊道。

奶孫聞聲方才停止哭泣,上前叩謝。幾帛扶起他們溫和地說:“婆婆,相素之疾因熱毒過甚所致,帶上這三粒藥丸,一日服一粒,回家煎服靈丹草五日,病當可緩慢恢復。”

幾帛把藥給婆婆,轉身問李鈺:“遇到何事?”

李鈺話音如糞坑里蒼蠅的翁鳴聲一般,聽了半天,幾帛還是沒弄明白事情始末,也來不及和婆婆告別,就被李鈺推上馬車,急速離開。

旁人見之豎拇指稱贊幾帛,婆婆相素一顛一跛出了城,回了家。

辛虧相素遇到我,但又有多少人會如此幸運呢?幾帛憂心重重。

“幾帛大夫讓你受驚了,只因我無力找到人胎衣給舒然小姐入藥,方才求救于幾帛大夫,請您多體諒?”李鈺畢恭畢敬地哀求道。

“只要有產婦之地就有,但凡藥店都賣。怎么可能?”幾帛不解地問。

“方圓百里無一產婦,大小藥店或賣完或斷貨。”李鈺情真意切地應道。

聽之,幾帛心想,云少說的沒錯,有人對舒家有想法,先讓其一家上下自亂陣腳,不然憑舒家既通府衙,又系江湖之能,不會落得如此尷尬。防人之心不可無,因顧及李鈺情面只好點點頭應道:“稍后再議,稍后再議。”

行約一炷香,馬車停靠在一豪華的莊園門前,這莊園四面筑有高墻,墻上涂畫各色人物、花鳥、山水,聳立的jing致建筑物方顯舒家富貴之氣。

幾帛隨李鈺步入客廳,舒莊主早備好茶水,想必已恭候多時。

雙方見面便互相客套起來,李鈺端上熱茶,喚走所有下人,自己拉上竹笆隔簾離開。

“啊得得得得得,孩子開心,我便心安,家庭幸福,我才得意。自小女患病以來,我一直勸她,在我為父眼里,你永遠是那么的堅強,那么的樂觀,疾苦總會有熬過去的一天。女兒可以安慰,但沒了幾帛大夫所開藥源老朽寢食真是難安,迫不得已才請幾帛大夫蒞臨寒舍,好再求救女之方。”舒莊主哭訴道。

幾帛環視一周,寬大的客廳,三面石墻,正面有稀松的竹笆遮擋,頭上更是密不透風的木板塊鑲編的房頂,想必已早有周全的準備。幾帛不慌不忙的喝口熱茶,湊近舒莊主輕聲說:“關于舒家所遇的事故,之前我就有所耳聞,不論因果,單提救治舒然小姐一事,我有備用的方子。”

舒莊主起身拱拱手激動地說:“啊得得得得得,若小女可治,老朽定會傾力相報。”

“一回生二回熟,舒莊主理應深知我的為人,了解我為治好病從不按常理開方的風格,素來我治病救人,診金自愿,我自取應得之份,絕不會故意刁難。”幾帛邊說邊拿出隨身攜帶之筆,蘸一蘸茶水,在桌上滴水成藥方,平靜的說:“以鹿胎代替人胎衣,另入這幾味滋陰之藥即可。”

舒莊主銘記藥方,幾帛拂袖擦之。

舒莊主起身脫下外套掛在竹笆隔簾上,給幾帛打一手勢,轉身啟動暗格,地面裂開,舒莊主座椅下沉,他抽身而去。另有座椅升起代之,座上是和舒莊主一模一樣的堂客,他對幾帛點頭問好,幾帛舉起茶杯高談闊論,將戲演得天衣無縫。

其實,幾帛心如明鏡,細微之處盡在無言中,商人以算計起家,諸事留心,留意是本能,舒莊主也是為明理之人,他此時離開只是前去安排事務罷了。

幾帛品茶半杯,舒莊主微笑著返回,輕聲說:“皆按幾帛大夫要求為小女下藥,然,請問幾帛大夫近日有何打算?隨口相問,望幾帛大夫別多想?”

“年少時我同父母進過幾次城,賣過些藥草,當時深知賣得便宜,剛好能換回月把的糧食。近日閑游,不經意發現個別藥鋪藥價飛漲,醫者忙于金錢而忽視百姓疾苦,看之我心痛不已,本想開個店鋪賣些藥草,可初來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幾帛坦然道出開醫廬的初衷,也說出了心中之痛。

舒莊主聽之便隨口說:“啊得得得得得,開醫廬行醫濟世為積德積福之舉,若幾帛大夫需要,家中房子任你選,商場藥材隨你挑,管你三餐飽,均無需談費用。”

“舒莊主快人快語,我也不怕見笑,開門見山了,今有幸聞得舒家后院閑置三間屋,藥材之費需舒莊主暫借助,我手腳靈活可自理三餐,租金還望舒莊主起個兒價?”幾帛應道。

前三條舒莊主爽快答應,可他本無收取租金之意,二人爭論許久無果,請來李鈺從中調和,終定每年一兩銀子的租金。

幾帛如今身懷手藝,房屋藥源齊備,經舒莊主一家幫忙,次日,便開起名為“百草濟堂”的醫廬。手機用戶請瀏覽wap.shenshuxs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