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帝都建洞天

769、可控核聚變

對于這樣的超級大牛,楊星當然是當祖宗一樣供起來,全力支持他的所有決定。

所以一般他的材料申請根本不可能被駁回,除非申請的東西……太過分了。

“嘿嘿,我申請了一些七彩瓔珞,但批下來的數量有點不夠。”

吳禹舟抓了抓頭發,不好意思的訕笑道。

“你申請了多少?”

“2噸。”

“咳……多少?”

楊星被自己的口水嗆了一下,不敢置信的看著他。

“嘿嘿,兩噸。”

吳禹舟明確的比出兩根手指,眼中滿是祈求。

“吳博士,你知道七彩瓔珞的成本嗎?”

楊星扶著額頭,揉了揉眉心,腦殼痛。

“我知道,是同等質量黃金的上千倍。”

知道?那你踏馬還要兩噸?你怎么不去搶劫美聯儲中央銀行啊?

楊星沉默了一會兒,心中的臟話還是咽了下去。

“為什么要這么多?”

種靈空間里雖然有足夠的七彩瓔珞,但那是圣愿功德琉璃葫蘆生長所必須的“土壤”。

抽調太多的話勢必會影響圣器的成長。

“我發現用一種特殊的手法對七彩瓔珞持續注入能量的話,它會產生一種奇特的物理性質,可一旦撤去能量,瞬間就會恢復原本的物理性質。”

提到自己的專業,吳禹舟興致勃勃的給楊星詳細解釋。

“但經過我的計算研究,只要把能量再提升一個數量級,就足以產生足夠強大的力量,在兩噸的臨界點上,七彩瓔珞將永久轉化成另一種物質!”

“哈?轉化物質?裂變還是聚變?會不會釋放恐怖的能量?”

楊星一下緊張起來,這玩意一聽就很可怕啊!

“不不不,七彩瓔珞本身的物質結構并未改變,改變的僅僅是它的物理性質,整個試驗過程是十分安全可靠的。”

吳禹舟連忙擺手否認。

“哦,那把七彩瓔珞的物理性質扭轉了有什么意義嗎?我不可能僅僅為了一個研究性質的試驗花費數百億美金。”

楊星依舊眉頭緊縮,吳博士的試驗有點像是七彩瓔珞煉化過程的一種。

只不過一個是通過神秘學手段,一個是通過科學手段。

可理論上七彩瓔珞能煉化成幾乎無數種物質,即使《兩儀和合參同契》中都沒有記載完全。

吳博士煉出來的這玩意,說不定是一種全新的東西。

“當然有意義!它蘊含著開啟人類下一個紀元的鑰匙!”

吳禹舟驕傲的將一本厚厚的分析文件遞給楊星。

里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各種硬核干貨,拆開來每一個符號都認識,但合起來宛如天書的紙頁看得楊星腦仁疼。

“吳博士,我的理科知識還不足以讓我看懂如此深奧的前沿論文,你直接告訴我它有什么作用吧!”

楊星心中很有B數,開門見山的問道。

吳禹舟在心中暗暗點頭,他最怕的就是外行領導內行,特別是那些不懂裝懂的領導,簡直就是研究團隊的噩夢。

而以楊星如今的身份地位,還能坦誠的承認自己的不足,光是這份心性就讓他刮目相看。

吳禹舟神色一正,誠摯的盯著楊星的眼睛:“楊總,您聽過可控核聚變嗎?”

瞬間,無盡的光華從楊星深邃幽暗的眸子里綻放,房間里宛如升起了一輪輝宏的太陽。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可控核聚變、生物工程。

這四個領域是公認的下一代科技革命發起點,其中,可控核聚變是研究底蘊最深,也是最被看好的項目。

可這顆甜美的果實就像是吊在驢子面前的胡蘿卜,無論人類如何努力,都沒法把它吃到嘴里,距離實現可控核聚變永遠差了50年!

而進入21世紀之后,由于互聯網的發展,人類進入了信息大爆炸時代。

于是普通人就產生了一種錯覺,似乎科技在迅猛的發展,好像每隔幾年就會有新東西冒出來。

互聯網、智能手機、全新的商業模式,共享經濟,無現金社會……

人類,特別是在天朝人民的眼中,這個世界真是一天一個樣,幾百年的發展被壓縮到幾十年內,稍有懈怠,就會被整個時代拋到身后。

但在真正的科學家眼里,人類早已進入了科技大停滯!

重要的科學領域幾乎沒有任何突破,那些所有看似新穎的東西,其實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做量的疊加!

電池的電量更大了,手機的像素更高了,網速由2G變成了5G,硬盤內存擴大了幾個數量級……

但只要你回過頭去看,就會發現它們并沒有質的變化,創造它們的基礎是早已存在的東西。

于是人們拼命尋找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源頭!

每一個國家都不想在這場競爭中落后!

大英帝國啟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于是日不落的光輝籠罩整個世界一百年!

美國啟動了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于是時至今日,他們依舊是無可爭議的世界霸主!

哪怕近幾十年天朝奮起直追,跟美國的差距依舊是肉眼可見。

要是抓住了下一場科技革命,那時隔數百年,天朝重回世界之巔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于是,由楊星提交的吳禹舟報告引起了領導階層的極度重視。

包括中科院在內的全國三十七所研究機構,抽調了以四十九名院士為核心的,整體超過千人的科研團隊入駐星靈寶華天,全力配合吳禹舟博士研制新型七彩瓔珞。

當然,這里面恐怖的材料費用不可能由楊星一個人承擔,國家直接出面收購了大量超凡物質作為補助,由楊星將它們煉制成七彩瓔珞。

要不是上次異界三位神祇帶來了大量的超凡貴金屬,這么龐大的量還真湊不出來。

而煉制出兩噸七彩瓔珞后,楊星能做的事就是不斷往里面砸錢。

最終這個試驗地址將轉移到南部某個濱海城市,用周圍幾個城市限電的代價,強行啟動這次的試驗,因為它需要一個大型核電站為它供能。

當然,距離最后的一步還有無數的工程難題需要克服。

光是設計建造試驗設備就要花去近一年的時間,因此楊星將它暫時放到了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