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生

第四十五章 廖遼

廖遼的錄音,突然就順暢起來。

此前連續四多的時間,她都沒能完成一《野花》的錄音,但是在經過了與黃月琴的短暫交鋒之后,她卻好像是突然找到了感覺。于是,就在當,她一口氣完成了《野花》、《執著》、《干杯朋友》三歌的錄制!

第二,《我熱戀的故鄉》和《未了情》完成錄音!

第三上午,隨著由曹霑作詞作曲的新歌《沙漠》錄制完成,廖遼第一張專輯的錄音階段宣布正式結束!

而現在,她的這張專輯一共有了十一新歌,再加上此前的那張單曲也是準備收錄到專輯里的,所以,這張專輯就有了十二歌。

一本磁帶的正反兩面,可供使用的錄音時長大約在45分鐘到6o分鐘之間,如果有需要,在不影響讀取度和讀取質量的前提下,最多可以加長到75分鐘,而一張cd的理論存儲時間也大約是在6o到75分鐘之間。

所以,一張專輯理論上最多可以收錄17到2o歌。

但現實中售的專輯,卻很少有過15的。

第一是照顧磁帶方面,畢竟來,雖然近些年cd的銷售份額正在逐漸走高,但磁帶仍是絕對的主流,而磁帶一旦加長到過6o分的播放時長,勢必造成磁帶分量重,雖然對讀取聲音質量的影響微乎其微,但畢竟還是會多少有些影響。

第二就是出于制作成本的考慮,畢竟多一歌就要多了很多的開支,從作詞、作曲、編曲,到伴奏的錄制,再到錄音室的占用,以及下到生產廠之后的按照專輯的可聽長度計費導致的費用增加……這些都是在增加成本。

第三則是考慮到市場銷售。一旦成本增加,定價自然要跟著往上走。雖然對于喜歡的歌手、喜歡的歌,聽眾可能并不太會去在意那增加的一塊兩塊錢,但同樣是一張專輯,你賣的比其他專輯貴哪怕一塊錢,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觀感,從而直接影響銷量。

因為在市場銷售之中,鐵桿和粉絲的銷量數字從來都只是基礎,一張專輯想要賣得好,一部電影想要賣得好,一本書想要賣得好,最重要的就是去設法影響到鐵桿粉絲和專業人士之外的外圍游離人群!

所以,約定俗成的,一張專輯的歌曲數目大概都是在八到十二之間,其中尤其以十歌的時候最為多見。

但廖遼仔細考慮了兩,最終還是服了制作人趙美鳳:她的新專輯是十二歌。

因為此前已經完成錄制的五歌,以及上一張單曲都是肯定要錄入的,李謙寫的那五歌每一都是廖遼所大愛的,自然也是缺一不可。至于曹霑的那《沙漠》,雖然它的質量并沒有達到曹霑真正的高度,但畢竟是大家出手,更何況他還是根據廖遼的嗓音特點來寫的歌,所以,歌曲質量雖然只能是中等偏上,卻很適合廖遼揮。

所以……全部保留!

然而,十二歌全部保留不是問題,定價要稍微高一點,也不是大問題,但主打歌到底是哪個,卻是大問題!

按照廖遼的想法,自然是想要把《我熱戀的故鄉》作為第一主打,把《執著》作為第二主打,或者《野花》也可以。但這個想法甚至都沒有等拿到鄭總面前,在趙美鳳這里就直接被斃掉了!

用她的話:第二主打可以給《我熱戀的故鄉》,但第一主打,必須是《那年夏》!

《那年夏》,是廖遼此前就已經錄好的一歌,走的是都市情歌的路子,卻并不是周嫫式的情歌,它的是一段感情,很溫暖,廖遼很喜歡,趙美鳳也很喜歡,甚至于在她看來,這應該是可以幫廖遼打響知名度、從而推高專輯銷量的一歌!

客觀的來,如果沒有后來從濟南得到的那幾歌,用這歌做第一主打是完全沒問題的,此前只有那六歌的時候,就連廖遼自己也是這么考慮的,但現在有了《執著》,有了《野花》,也有些《我熱戀的故鄉》,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她當然就有點不太甘心了。

但是……趙美鳳畢竟是這張專輯的制作人!所以到最后,廖遼現要想服她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好選擇讓步,同意了按照公司早先就制定好的宣傳方案來走。

兩主打歌一旦確定下來,再從此前就已經拍好的幾百張照片里挑選出來一張做封面、幾張做歌詞頁的內彩插圖,這張專輯屬于制作人、屬于歌手的部分,就算是結束了。

接下來的定價、灌制、包裝,都是公司需要去做的,上市之前的宣傳、打榜,也主要是由公司的宣部門來負責,廖遼只需要配合對方的工作,去參加一些電臺的音樂節目和電視臺的綜藝節目,然后不斷地唱歌、唱歌、唱歌、訪談、訪談、訪談……就可以了。

當然,在真正送到生產車間之前,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公司內部的試聽會。

所有長生唱片的在京歌手、制作人、高層管理人,以及與公司保持友好關系的作詞人、作曲人、編曲人、制作人、樂評人等等,以及參與到專輯制作的相關人員,都會提前收到通知,有時間又有心情的話,到時候就可以到長生唱片的聽歌室來,享受用最頂級的音響播放的新專輯,算是嘗個鮮。

當然,如果歌手是大牌,不管是出于捧場的目的,還是對新專輯確實很好奇、很期待,來參加試聽會的人都會很多,而如果是新人歌手,那么顯然,除了公司內部的人員之外,還是不要期待會有什么不相干的人來捧場的好。

廖遼不是什么大牌,雖然她此前行的那單曲口碑不錯,但就憑一單曲,很難讓那些樂評人們期待到需要巴巴的跑來長生唱片試聽的地步。

加上沒空兒的,加上沒興趣的,加上不在京的,加上不屑來聽的……等等,到最后,來參加她的專輯試聽會的,其實還是有限的那十來個人。

以鄭總為的三個高管,和公司的三駕馬車:藝術總監杜曉明、藝術副總監趙美鳳、藝術副總監兼經紀部經理司馬杰,以及兩位錄音師,宣傳與行部經理、副經理,生產部副經理,廖遼,和黃文娟。

斥資一百多萬打造的專業級聽歌室,效果絕對夠贊。但正如平常聽起來很好聽的聲音一旦進了錄音棚就很容易破綻百出一樣,越是專業的音響設備,越是具有極強的放大能力:優點被放大了,缺點也被放大了。

單從聲音來,廖遼很穩,近乎無可挑剔。

但專輯的內容,也就是歌,卻讓宣部的經理和副經理忍不住交頭接耳起來。

四十多分鐘的專輯放完了,鄭總站起身來,:“隔壁會議室,開會。”

到了會議室,鄭總敲敲桌子,:“都吧,有什么看法。”

生產部副經理就是來湊數的,他只是需要帶著會議結束之后的生產計劃回去就夠了,所以他不需要話,兩位錄音師以及黃文娟都沒資格列席,所以事實上參加這個會議的,除了廖遼之外,一共還有八個人。

行部副經理先開口,她:“這張專輯的風格還算統一,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里面居然有三輕搖滾……我不了解音樂,但是我了解市場,所以……我建議公司還是用偏保守一點的策略來安排宣傳和行,先打榜試試看。”

行部經理點頭,“有點危險。過去已經有不少輕搖滾撲個半死了。不過,我覺得這張專輯還是有亮點的,廖遼的嗓子是一個,兩主打歌也是一個。那《那年夏》做第一主打,不錯!行的話,我跟老張的看法一致,保守點好。”

這個會就是上市前定調子的會,行和宣傳部自然話語權極重。他們的話完,一位高管直接就點點頭,“我同意。就先按照保底走吧?磁帶2o萬,cd兩萬,黑膠的話……我記得廖遼上一張單曲的黑膠賣的就不錯,雖然黑膠沒幾年活頭了,快淘汰了,但就是有一批燒友喜歡這個呀,所以,我反倒建議黑膠多點……三千張吧?鄭總,你覺得呢?”

鄭總點點頭,扭頭看向藝術總監杜曉明,“老杜,?”

杜曉明習慣性地摸了摸自己背后的辮子,也不管會議室里有多少人,直接掏出煙來點上,:“一般吧!估計……拿個黃金唱片沒問題。再高了……我對女歌手這一塊兒,還是不如美鳳在行啊!廖遼是她帶的,這張專輯也是她做的,還是重點看她的想法吧!”

聽他這么,鄭長生的臉色頓時就有點難看。

他這是擺明了不看好這張專輯呀!

這要是換了旗下其她的女歌手,這時候趙美鳳怎么著也會開口反擊幾句,但這個時候,她覺得即便反擊,自己也拿不出什么過硬的理由來——連她自己都覺得這張專輯風險不!

于是,當鄭長生鄭總的目光看過來,她想了想,:“主要看兩主打歌吧,我覺得這張專輯的水準還是有的,市場反響會怎么樣,我不好,但這張專輯本身的質量,肯定過硬!”

鄭總點點頭,目光看向司馬杰。

司馬杰猶豫了一下,:“或許……輕搖滾的春來了?呵呵,我倒是覺得哈,廖遼那幾輕搖滾挺有味道的!咱不好輕搖滾的春是不是會來,但至少的吧,這張專輯,我覺得不會太撲街,五十萬張保底,爭取沖一沖白金唱片,也不是全無希望!”

鄭長生點點頭,然后低頭思付片刻,抬頭看向廖遼,“廖遼,你自己,預估一下這張專輯的銷量會怎么樣。”

打從進了聽歌室那會兒起,廖遼臉上就是一點表情都欠奉了,進了會議室之后更是一直都低著頭,也不知在想什么。聽到鄭長生叫自己,她抬起頭來,略有些僵硬地:“我聽諸位領導的安排,我聽鄭總的!”

鄭長生聞言,眼睛微微瞇了一下。但他很快又笑起來,想了想,:“那好,那就按照老張的,按相對保守點的思路去走,嗯,生產那邊,就按照劉總剛才的計劃去安排,專輯爭取在八月上旬上市,具體的宣傳和行,回頭宣部那邊出一個計劃。我們預祝廖遼的張同名大碟《廖遼》能夠大賣!就這樣,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