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開局忽悠劉備,軍師真神人也

第327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327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327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新網址:ppxs

張明瞥了一眼陸遜,淡淡一笑道:“伯言啊,你說這五溪蠻屢剿不滅的原因是什么。”

陸遜愣了一愣,想了想,說道:“難道不是因為他們善于利用地形,再加上以前朝廷也缺乏足夠的決心和實力派兵剿滅嗎?”

張明點了點頭,隨后又搖了搖頭。

見陸遜一臉困惑,張明笑著解釋道:“對,但不全對!”

張明目光深邃,仿佛看透了時間長河。

他很清楚,五溪蠻因何反叛,最終又因何消失。

說起五溪蠻,最早其實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漢光武帝時逐漸壯大,之后起義斗爭,連綿不絕,一直到南宋嘉泰三年,五溪蠻逐漸安靖。

至此之后,五溪蠻一詞,就鮮有耳聞,并慢慢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追憶完畢,張明繼續問道:“伯言認為,在五溪蠻地區建置設官的條件,是否已經成熟?”

陸遜沒有想到張明會問他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對于五溪蠻,難道不都是這么治理的嗎?

由朝廷委任官員,負責管理和教化這些蠻人。

所以陸遜雖然聰慧,但仍然有些不理解,張明所問的,建置設官的條件是否成熟,到底是什么意思。

難不成,不給五溪蠻委任官員了嗎?

可若是如此,又該怎么治理五溪蠻,并且令五溪蠻臣服朝廷呢?

現在的陸遜,滿腦子問號。

張明見狀,也沒有繼續追問,畢竟讓現在的陸遜去回答如此超前的問題,的確是有些為難他了。

于是不等陸遜回答,張明自己便說出了答案。

“很顯然,現在的條件,根本不適合這么做。”

“讓朝廷委派官員,去治理五溪蠻人,雖然是慣例,但卻并不合理。”

“僅僅是我們和五溪蠻人的文化差異,就難以讓五溪蠻人真正信服委派的官員,哪怕我們的官員一心為民,可也不排除因不了解五溪蠻人的文化,導致引起對方反感的事例。”

“可要完全了解,融入五溪蠻人的文化,對官員來說不僅要求太高,甚至許多人也根本無法接受。”

“所以現在,伯言還認為,應該在五溪蠻人聚居的地方,建置設官嗎?”

聽了張明的話,陸遜恍然大悟。

但他還是疑惑不解,忍不住問道:“照軍師所言,的確不適合設官,可是若不設官,那五溪蠻豈不早晚自成一國?”

“若不依朝廷教化,始終處于世外,早晚必將割據。”

“五溪蠻的位置獨特,任何王朝,恐怕都不會容許國家腹地,有這樣一個割據的國家出現吧?”

陸遜一針見血,直接道明為何歷朝歷代對五溪蠻沒有辦法,但又不肯放棄,只能屢屢派兵鎮壓的原因。

可鎮壓只能安一時,而不能安一世!

“當然不會容許,但為何不能是蠻人自治呢?”

張明話音剛落,陸遜瞳孔猛縮。

蠻人治蠻,聽起來似乎可行,但其中問題也很多。

從某種層面上講,蠻人治蠻,不是加速了五溪蠻自立嗎?

最新網址:ppxs新書推薦:、、、、、、、、、、

第327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327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新網址:ppxs

但陸遜了解張明,他知道張明提出蠻人治蠻,肯定暗藏玄機,并且讓蠻人治蠻的前提條件,必定是蠻人受朝廷節制。

只是他不知道,具體到底該怎么做。

蠻人治蠻,簡直異想天開!

可提出來的人,卻是張明,所以陸遜遲疑了。

“伯言可是擔心,五溪蠻自立成國?”

張明點出陸遜擔憂,陸遜連連點頭。

張明微微一笑,羽扇輕搖,解釋道:“蠻人治蠻,當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首先,籠絡和示好五溪蠻,只是第一步,也是我們此次詔安的目的。”

“其次,達成這一目的后,可讓五溪蠻中年輕有為者,德高望重者,皆入鹿門書院進修。”

“當他們見識了襄陽的繁華,接受到了更先進豐富的思想,自然就會產生改變。”

“最后,讓這一批人,成為治理五溪蠻的人,由朝廷授官,并在五溪蠻地區建設學校,從而形成循環。”

“朝廷唯一需要管制的,只是五溪蠻的士兵,最終只需要將這些士兵變成朝廷的官軍,五溪蠻自然可定!”

聽了張明的完整計劃,陸遜久久不能平復。

言語難以形容,陸遜只感覺,張明簡直神了,連這種方法都能想到。

以前或許很難達成,但自從月英紙,印刷術,讓各種典籍普及之后,讀書的門檻大幅降低。

再加上陸遜也是親自在鹿門書院中讀過書的人,深知學校的可塑性,他并不懷疑,這些蠻人在學院學習后,不會被潛移默化地改變。

并且張明直指核心問題,那就是五溪蠻的士兵。

當五溪蠻整體文化提高,并且在那些接受過教育的蠻人管理后,只要稅收合理,五溪蠻的確沒有反叛的理由。

那個時候,就算是五溪蠻蠻王有野心,可接受過教育,過上了好日子的五溪蠻人,恐怕也不會盲目跟從了。

想通這一切,陸遜眼眸明亮,深深拜了下去。

“軍師之謀,遜敬服!”

張明扶起陸遜,目光深邃,蠻人治蠻這一方案,其實并非他自己所創。

宋朝開始,宋廷就用許官,賜爵的方式,籠絡了許多五溪蠻各部族的長老,族長,然后才用共治的方式治理五溪蠻,取得了一定效果。

到南宋嘉泰三年,湖南安撫趙彥勵提出:

“應該選擇文武雙全,又被瑤人(即五溪蠻人)所信服者,立為酋長,并讓他自己任命下屬官員,以鎮撫瑤人。”

“由于這樣選出來的人,非常了解熟悉瑤人,又得瑤人信服,所以才能制服瑤人,不出五年,就能見效。”

“如此選出來的酋長既榮顯其身,又取重鄉曲,便會更加自愛,同時酋長又是朝廷選出來的,他自然也會為朝廷盡忠。”

“用酋長這樣的虛名換取瑤人平定的實利,以蠻獠治蠻獠,這才是安邊上策。”

當時宋寧宗趙擴采納,自此后五溪蠻漸漸安定,甚至從瑤人中,還出過不少舉子,到元朝以后,“五溪蠻”一詞,已鮮有所聞。

五溪蠻地的蠻民起事,也已經差不多演變成單一的少數民族起義了。

最后,張明目光灼灼,看向陸遜道:“正因為要達成我剛剛所說,所以我才要親自去會一會蠻王沙摩柯,哪怕明知其中有詐。”

最新網址:ppxs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