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開局忽悠劉備,軍師真神人也

第299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

賬號:翻頁夜間第299章奉天子以討不臣第299章奉天子以討不臣→:、、、、、、

眼見老劉已經蠢蠢欲動,沒有再堅持己見,張明清楚,時機已到!

“很簡單!”

張明微微一笑,神采奕奕,“不破不立,為今之計,唯有效仿光武帝,方可延續漢統,再興大漢盛世!!”

劉備徹底傻眼了。

但他突然覺得,張明說的,好有道理!

把曹操當成王莽,區別只是此時曹操,還沒有自己稱帝,但彼時的王莽,不也是先立傀儡兒皇帝孺子嬰為帝,之后一步一步地獨攬大權,然后篡奪帝位的嗎?

后來的事情,幸虧光武帝劉秀橫空出世,最終統一天下,大漢復興!

“嘶!”

劉備倒吸一口涼氣,心中暗暗琢磨,“若曹操真想當王莽,那誰能成為劉秀?”

“益州劉璋?不可能!”

“好像,只有我劉備,才有可能呀?”

劉備眼中頓露精芒,心中的天平悄然傾斜。

他深吸一口氣,強裝鎮定,目光如火炬般盯向張明詢問:“知漢言之有理,為了漢室江山,似乎備也只能行光武帝舊事!”

“不過劉協畢竟受封楚王,不日即將抵達襄陽,此事天下皆知。”

“不知……”

下定決心后,劉備對劉協也是直呼其名了,同時對劉協來襄陽再無此前期待,反而隱隱有些憤恨。

張明淡淡一笑,眉間盡是滿滿的自信:“主公放心,讓他盡管來便是,如今曹操另立新帝,衣帶詔自然失效。”

“因此為了未來師出有名,我們正需要劉協來對抗曹操,所以等劉協來到襄陽之后,主公可提議,扶持劉協復其帝位!”

“啊?”

聽到這,劉備不由自主地往后倒,顯然這一下沒有反應過來。

好家伙,剛剛張明勸了他半天,好不容易他下定決心,走劉秀自立的路子,結果現在張明又告訴他立劉協為帝。

這……

張明知道劉備的疑惑,聲音一轉,沉穩道:“如今新帝初立,曹操畢竟尚未自立,舊帝劉協又將來襄陽,此時并非主公自立之機。”

他雙目炯炯有神,語氣鏗鏘,“主公現在自立,需要一個大義!”

“劉協,就是曹操送給主公,天賜的大義之名。”

“不過要想自立,還需三步計劃。”

劉備眼前一亮,帶著幾分探究,“還請知漢賜教。”

張明微挑眉梢,微微一笑,“第一步,立劉協為帝,奉天子以討不臣!”

“只有如此,方可占據有利,師出有名,和長安的曹操爭鋒。”

“并且不出意外,立劉協為帝后,河北袁紹必定效仿,多半也會從漢室宗親中,選擇一人立為皇帝,而且此人多半為劉虞后人。”

“到那時候,天下將正式三分!”

劉備默默頷首,不過轉瞬他突然想到,“奉天子以討不臣”這個口號,最早不就是曹操喊出來的嗎?

現在自己也要這么用,會不會有些拾人牙慧,又遭人詬病?

于是將心中疑慮問出,張明微微一笑,解釋道:“此正是明要與主公說的第二步。”

“這第二步,便是發動輿論,斥責曹操廢帝之事。”

“尤其是,在立劉協為帝后,以劉協的名義,將往事一一列出,號召天下人反曹。”

“同時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口號坐實,在大義上,一定要占得主動,讓天下人相信,襄陽的朝廷才是大漢正統!”

“此一步,乃大義之爭。”

劉備再度頷首,不過這一步中,也涉及到一些問題。

比如若真要占據大義,就不可能像曹操一樣,只是將皇帝當成一個傀儡。

畢竟天下世家不是瞎子,皇帝有沒有實權那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若想讓襄陽朝廷成為正統,你不給劉協點實權,怎么可能嘛!

若是和之前一樣,劉備自詡霍光,那他也就沒這個問題了。

偏偏現在劉備想當劉秀了,那這個問題,就不得不面對。

聽了劉備的顧慮,張明嘴角微勾,“主公勿憂,此正是我的第三步。”

劉備一驚,沒想到張明竟已有算計,沉下心來,仔細聆聽。

“如今民間苦難,百姓求安,執掌國政之人應是愛民如子之人,劉協久居深宮,從未有過執政經驗,讓他親政,勢必動蕩。”

“再加上主公在襄陽修典,不管是荊揚兩地的世家,還是聚集在襄陽的名士大儒,真正愿意為劉協出力的,十不足一。”

“更不要說以劉協的性格,就算有世家愿意為他效力,也只會成為他的刀,和他的替罪羊。”

“這一點,在曹操那里,早已印證。”

“恰好,我們也可以借助這個機會,將這些不愿為主公效力的腐儒和世家,給徹底掃除,以絕后患!”

劉備眼眸明亮,若有所悟。

張明繼續說道:“因此,我這第三步,便是攜萬民之愿,世家之求,倒逼劉協主動遜位,之后將帝位禪讓給主公。”

“而主公本就是大漢皇叔,漢室宗親,接受禪讓,實至名歸!”

至此,張明計劃和盤托出,劉備如醍醐灌頂,卻仍有一個顧慮。

“可是知漢,萬一劉協他,真能和我和睦相處,到那時又如何?”

張明羽扇輕搖,微微一笑。

“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若真有那么一天,明會想辦法讓他瘋狂。”

“更何況,也不會有那么一天。”

隨后,張明逐步鋪開策略,言辭翔實地將一件一件的謀劃,細細講給了劉備。

一瞬間,劉備的目光中閃過一抹明悟。

他緩緩點頭,似乎已在深深的思索中嗅到了勝利的芬芳,嘴角也不自覺露出了一抹笑容。

從書房出來之后,劉備下令:

于襄陽城北擴建,用作皇宮建設,同時帶上張明、賈詡等荊州高官,主動向宛城而去,準備迎接劉協的到來。

這一舉動,得到了以孔融為主的名士大儒交相稱贊。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即便是孔融這樣的保皇黨,都沒有提出,要和劉備一道往宛城去迎接劉協,仍然留在襄陽主持修典的事情。

但所有人知道一點。

在劉備命令下達之后,張明依次去拜訪了以孔融為首,曾經在許都朝堂任職的那些名士大儒。

至于其他人,他們并不在意這件事。

他們只知道,荊州,是劉備的荊州,襄陽,也是劉備的襄陽!最新網址:xh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