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開局忽悠劉備,軍師真神人也

第244章 仲景公嘆:知漢不為醫者,真天下之憾

第244章仲景公嘆:知漢不為醫者,真天下之憾第244章仲景公嘆:知漢不為醫者,真天下之憾(第1頁/共2頁)→公告:服務器硬盤損壞造成數據丟失!請重新注冊用戶。造成不便,敬請諒解!

聽到張明的問題,張仲景仔細思考了一番,這才回道:

“坐堂較為固定,方便病患主動上門,從能夠救治的病患數量上說,自然是坐堂更甚。”

“但是游醫行于四海,或可遇古怪雜癥,于難度而言,當為游醫更甚。”

“不過知漢既然是問治療病患,那還是坐堂更甚。”

張仲景的回答,并沒有令張明意外,或者說這就是張明想要聽到的答案。

既然張仲景更認可坐堂,那就好辦了。

當務之急,是要讓張仲景完全認可,坐堂一定比游醫更好!

“仲景公所言極是,游醫的確比坐堂更有可能遇到疑難雜癥。”

張明先順著張仲景說了一句,接著話鋒一轉,說道:“不過!”

“仲景公捫心自問,遇到疑難雜癥的幾率有多大?而在坐堂期間,難道就沒有遇到過疑難雜癥嗎?”

“其他案例我也不知,也不便多說。”

“單說我與仲景公相識,不就是因為黃敘的病,因我知曉仲景公名聲,恰好仲景公在城內又有醫館,才讓我能夠及時找到仲景公,從而救治了黃敘。”

“如果當時仲景公不在醫館,而在鄉野游醫,試問黃敘的病,可還有救?”

張明的話,如醍醐灌頂,讓張仲景幡然醒悟。

是啊!

當初他初見黃敘,也曾感到有一絲棘手,可見黃敘的病是多么少見。

正如張明所言,如果他一直四處行醫,那黃敘不就真沒救了嗎?

更何況。

年輕時,他也不是沒有在鄉野游醫過,說實話,遇到疑難雜癥的幾率,跟他在長沙開設醫館后相比,其實也并沒有相差多少。

這一刻,張仲景堅定了,坐堂勝于游醫。

不過他心中又有些疑惑,說這么多,和他提到的問題,有什么本質關聯嗎?

這就能解決修典的時候,不能行醫的問題了嗎?

想到此處,張仲景不禁說道:

“老朽現已清楚,坐堂更勝游醫。”

“但還請知漢明言,這又如何能夠平衡修典與行醫,二者之間,又有何關聯?”

張明微微一笑,示意張仲景別急,隨后又問道:

“仲景公既然也是擁有醫館的醫者,明想了解一下。”

“一個醫館,是只有一名醫者好,還是醫者越多越好?”

“當然是越多越好啊!”

這個問題,張仲景想都沒想,就給出了答案。

他看了一輩子病,當然知道,越是有名的醫館,一天登門而來的病患就越多。

如果只有他一個人,恐怕幾天都看不完。

更重要的是,其實很多病人只是小問題,如果醫館有其他醫者,就能更快治療這些人,真正有疑難雜癥的人,才能更快得到他本人的診治。

果然,緊接著,張明就提到了這個話題。

“沒錯,醫者越多才越好嘛!”

“相信仲景公自己應該深有體會,只是不知仲景公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醫者越多越好,可培養一個全能的醫者,需要花費的時間又要幾何?”

“為什么,或者說可不可以,只培養一個學徒,某一方面的專精能力呢?”

“比如說,一名學徒,學會基本的望聞問切,以及病理學問后,未來給病患看病的時候,只看那些打噴嚏,流鼻涕的患者呢?”

“另一名學徒,則只看那些骨折骨裂的病患?”

如果你也喜歡網購,可先免費領取:、、網購才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