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長計劃

第0184章 弄巧成拙

與殿內朝臣逐漸高漲的情緒相反,劉弘原本輕松淡然的表情,在須卜禿離做出答復之后,以近乎肉眼可見的速度黑了下去。

在掌權者即將病逝,以自己為首的使團已經犯下重大錯誤的前提下,須卜禿離得有多蠢,才能繼續向漢室傳達這種赤裸裸的國家機密?

再仔細回想一番史料記載中,冒頓的準確死期,劉弘眉頭愈發凝結起來。

現在的時間點,是歷史上的漢文帝前元元年,即公元前179年。

而在劉弘地記憶當中,匈奴單于攣鞮冒頓,是死于漢文帝前元六年,即公元前174年除。

“呵,果然沒一個省油的燈···”

——即便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冒頓也起碼還有五年的壽命!

劉弘的到來,又實在沒有可能引發一個名為‘減少冒頓壽命’的蝴蝶效應。

如此一來,真相就很明顯了——上一次,須卜禿離或許確實是不小心走露了‘冒頓病重’這個機密,但現在這幅慌亂的模樣,則完全是須卜禿離在接受到單于庭的外交指示之后,‘奉命’裝出來的!

即便撇開對歷史的清晰認知不說,劉弘也不難看出冒頓此舉的潛臺詞:我承認我快死了,但你敢信嗎?敢賭嗎?

饒是被冒頓的挑釁惹得暗地里直跳腳,劉弘也不得不冷靜的搖了搖頭——哪怕換個對歷史沒有了解的人,站在劉弘的角度上,恐怕也不敢拿漢室國運,拿天下大勢去賭。

去賭匈奴史上最偉大,歷史地位最高的攣鞮冒頓即將病逝;如日中天的匈奴政權即將面臨政權交接,處于暗弱的時間點。

“唉···可惜了。”

無奈的砸吧著嘴,劉弘癱坐回御塌之上,只輕輕一抬手,殿內交談的眾人嗡然一靜。

“若果真如此,那倒是朕多慮了···”

對須卜禿離的演技做出一個模棱兩可的評價,劉弘便無力的揮揮手:“貴使且暫歇于典客屬衙,及至回禮之事,待朕斟酌,再做答復。”

音落,殿內眾人無一不陷入迷惘之中。

“陛下此何意?”

對劉弘這謎一般的操作,皇黨一系在內的多數人心中,均涌現出困惑和不滿;少有的幾個例外,則是各有不同。

“呵,黃口小兒···”

站在左側朝班最靠前的位置,陳平雙手交叉藏于袖內,依舊維持著稍稍低頭,閉目養神的模樣。

身后的周勃卻是明顯流露出一絲喜悅,旋即躍躍欲試起來,擺出一副只等須卜禿離退去,就要出班‘面折廷爭’的架勢。

灌嬰緩緩捋著髯須的手也是頓然停下,目光飛轉起來,似是在權衡著什么。

要說最困惑的,當屬殿內暗自‘發抖’的須卜禿離了。

——劉弘話說完都過去了至少五秒,須卜禿離都沒能將那副卡殼的苦澀表情收起來!

待等回過神,又趕忙恢復凄凄慘慘戚戚的表情后,須卜禿離下意識的撇向御階之上。

然后,須卜禿離就看見了劉弘那稍有些深邃,決然中又隱隱帶有遺憾的目光。

“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心機城府···”

不著痕跡的收回目光,須卜禿離心中嘖嘖稱奇起來。

對于單于為什么要下達這樣一個奇怪的指令,須卜禿離其實并不是很能明白。

——將單于即將病逝的消息透露給漢人,那不是給漢人出兵草原,攻擊匈奴勇士的機會嗎?

苦思良久,須卜禿離得到了一個勉強可以接受的解釋——撐犁孤涂,這是想要將漢人騙到草原之上,再來一出白登之圍?

但撐犁孤涂病重,是客觀存在的呀!

沒能領會冒頓良苦用心的須卜禿離,也只能帶著茫然,按照那位前來送信的大人所說,做出一副‘單于確實即將亡故’的模樣。

其實須卜禿離完全不用裝——就連剛才,須卜禿離也完全是‘本色出演’!

直到看見劉弘那張沉重的表情,以及滿帶著洞悉的眼眸之后,須卜禿離才明白,撐犁孤涂為什么要下達這樣一個‘昏聵’的指令。

“既如此,外使便告辭。”

臨退出溫室,須卜禿離也沒忘記在漢家君臣面前,維持那副‘戰戰兢兢’的模樣。

而這一切,令劉弘本就低沉的心再度蒙上了一層陰霾。

——冒頓,或許真的生病了;但按照歷史上的壽命來看,冒頓起碼還能活五年!

能在患病之后活五年,尤其是在弱肉強食的草原,以匈奴單于的身份活了五年;這就足以說明冒頓的病,并沒有劉弘想象中的那么嚴重。

甚至于,劉弘若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的話,須卜禿離當日那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模樣,也同樣是冒頓‘情報誤導計劃’的一部分!

想到這里,劉弘便覺一陣心力憔悴——誰說草原上的漢子都豪邁直爽的?

歷史上以純粹莽夫面目出現的冒頓,都開始跟漢人玩兒起陰謀詭計了!

再往深處探究,劉弘地心便更沉一分。

——透過現象看本質,冒頓之所以透露出‘確實快死了’的信息,其目的必然是讓漢室上當。

再從歷史上,冒頓活到五年后的文帝六年來推斷,冒頓的目的,很有可能是以此刺激漢家,從而開戰!

現如今,劉弘以歷史‘先知者’的角度,洞悉了冒頓的陰謀詭計,自然是不會上當。

但令劉弘擔心的是:冒頓既然做出了這個決策,就證明其確實有開戰意圖。

若果真如此,那無論劉弘上不上當,冒頓都有向漢室開戰的可能!

至于‘信息誤導’的陰謀沒奏效,恐怕并不能成為匈奴人偃旗息鼓的理由。

籌謀策劃這許久,最后還是要屈辱的認下匈奴人的敲詐,這讓劉弘心中,頓時被挫敗感所充斥。

不過并沒有落寞許久,劉弘便收拾好了心情,端身正坐,迎接陳平一黨必然會發起的政治刁難。

——弱國無外交,古今皆如是!

冒頓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的玩弄權謀,讓漢家如此忌憚,所倚仗者,無非是強大的騎兵集群。

若是雙方戰略局勢互換,漢室掌握戰略進攻權,那冒頓無論如何,都是不敢做出這樣一個局,來賭劉弘地心理的。

說到底,賭博的最終勝利者,永遠是籌碼最多的那個人,

——賭得起,輸得起。

對于冒頓這種‘籌碼雄厚’的賭徒而言,別說一次了,就算是連續輸幾次,都無傷大雅,有的是機會贏回來。

而對捉襟見肘,輸一局便將遭受巨大打擊的漢室而言,每一局的得失,都將影響漢室將來數十年的戰略局勢。

說到底:漢室輸不起。

如今的劉弘,更輸不起。

這不,劉弘還沒入局,就已經有危險撲面而來了。

“太尉絳侯臣勃昧死百拜,以問陛下:太祖高皇帝白登之圍,呂太后書絕悖逆之恥,陛下可還記得?”

看著周勃那張每根毛孔都散發出虛偽的面龐,劉弘勉強按捺住跳下御階,對那張臉抱以老拳的沖動,揮揮衣袖,坐回御塌之上。

“朕自不敢忘。”

果不其然,劉弘話音剛落,周勃就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鯊魚般,滿是正義凜然的一拜:“即未曾或忘,陛下何以如此懼夷狄之走狗,以輕吾漢家威嚴?”

“狄酋冒頓行將亡故,此誠吾漢室報仇雪恨,一掃白登之恥之良機!”

“陛下位臨神圣,臨天下而治元元,不思血先祖之血仇,反以米糧與民爭利,而迫勛臣無以為生,此何故?”

說著,周勃還擺出一副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勸誡幼主的架勢:“臣再請為將,領兵十萬,以擊匈奴于慕南,一血太祖高皇帝白登之仇、呂太后書絕悖逆之恥!”

“令臣昧死以奏,懇請陛下罷少府之主爵都尉,還利于民,以安蒼生黎庶···”

聽著周勃義正言辭的‘勸諫’之語,劉弘已經沒有了發怒的氣力了。

“呵,與民爭利···”

后世諺曰: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

劉弘一直以此,作為華夏民族歷史底蘊的象征,并為此自豪不已。

但此時此刻,周勃徹底顛覆了劉弘對這句話的認知。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的好事兒,同樣也沒有新鮮的壞事兒!

后世東林黨的貞節牌坊,竟然因為劉弘的糧食保護價政策,被周勃提前一千多年提出。

這讓劉弘對史書上的周太尉,感到徹頭徹尾的失望——包括對人物刻畫者太史公,劉弘都恨屋及烏起來。

“太尉口出誑語,本當重罪。”

耐人尋味的扔下一句隱晦的職責,劉弘便悠然起身,負手走下御階。

“然太尉既提起,朕便與太尉言討一番。”

一步步走下御階,劉弘的目光卻沒有在殿中央的周勃身上停留哪怕一秒,只徑直來到御階下侍里的郎官身旁。

“若朕未記錯,張侍郎家中,便于新豐?”

聽聞劉弘突兀的話語,御階下持戟而立的郎官稍一愣,旋即喜出望外的跪倒在地:“臣不過秩六百石之侍郎,陛下竟···”

稍抬起手,止住了張姓侍郎的感恩戴德,劉弘便回過身,面向殿內面色晦暗,隱隱期待的望向周勃的眾人:“前時關中糧價鼎沸,然朝中貴勛多有不敏。”

說著,劉弘側目瞥向張侍郎,目光中稍帶著鼓舞道:“就請張侍郎為朝堂卿公,言明糧價鼎沸,于民苦難者何吧。”

言罷,劉弘便緩緩閉上了眼睛,等待著張侍郎描繪出那幅劉弘意料之內的凄慘畫面。

“臣蒙陛下不棄,自北軍撿拔入宮,以為侍中,月俸粟米五十石,以供家中長親、妻兒生度。”

“去歲秋九月,太皇太后駕崩,關中糧價自八十五錢漲至百三十錢,彼時,臣尚樂于俸祿之米糧,可易錢者甚多也。”

“及至今歲冬十二月,米石四百五十錢,臣亦曾思賣糧牟利,以補貼家用。”

“然臣自有俸祿以為生,鄉鄰宗親卻皆躬耕之農戶,家中無有余財;臣唯借糧與鄉黨,以為救濟。”

“臣俸五十石,然鄉黨數百戶;便只得變賣家中細軟,以石四百五十錢買糧,借與鄉黨宗親,以渡此災禍。

“幸陛下念生民疾苦,以少府售平價糧于東市,方使臣之鄉鄰免遭饑殍;然經此一事,臣之家祡亦散盡大半,鄉黨宗親饑亡者,不下百人之數···”

隨著張侍郎將家鄉的狀況一句句擺在朝堂之上,殿內眾人都不約而同的低下了頭。

——數百戶的鄉村,便有上百人死于一次‘小小’的糧價波動!

這著實讓殿內人杰大吃了一驚!

但想起以后,不能拿著俸祿/封國租稅去賺錢,眾人心中都糾結起來。

看著這一切,劉弘這一整天都未曾美麗過的心情,稍稍有了些起色——還會左右為難,比起后世眼睛都不眨,就將農民開除出‘人’的貴族階級,已經不錯了。

當然,對于張侍郎的哀苦,劉弘也是聽一半信一半。

——什么借糧救濟、散盡家財,怕不是糧食折錢,九進十三出?

至于幾百戶人家的村子死了上百人,這就更是滿滿的玄幻氣息了——超過百分之十的死亡率?

還是在關中?

這要是真的,那劉弘此時就不應該在朝堂上角力,而是應該躲在太廟,寄希望于起義軍放自己一命!

真相,只怕是這位張侍郎的家族,以借糧為由,將農戶們逼得賣田賣房,賣兒賣女,以為奴隸···

無論古今,華夏大地的土地兼并,不外乎都是這個模式。

但對此,劉弘此時已經顧不上管了——要想從根源上解決土地兼并和蓄奴之風,絕對不是一兩條法令可以做到的。

歷史上,王莽嘗試過遏制蓄奴,就給漢室續了兩百年命···

在劉弘看來,土地兼并和蓄奴之事,完全沒有必要像王莽那樣,跟既得利益集團硬剛。

歸根結底,土地兼并和蓄奴成風的先決條件,都是百姓活不下去,只能將土地甚至自己賣出去。

從這個結果倒推,那就不難得出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方式了——只要保證百姓能保障生活,不需要將土地賣出,其實就可以避免土地兼并!

如果農戶不愿意賣,那地主豪強自也是不敢強逼——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可是漢室雷打不動的法律準則。

不過說著容易,真要做到‘所有農民都不需要為了生活售賣土地’,那難度簡直不亞于消滅匈奴。

這件事,很有可能耗費劉弘整個皇帝生涯,甚至還要由劉弘的后代子孫接力,才有那么一點實現的可能性。

就目前而言,對于地方豪強勢力的遏制措施,也只能先拿陵邑制度,來暫時維持住‘無百口之戶、四世之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