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第七十三節 贏了十六文

潘惟吉對劉安說道:“你也別折騰了,這事就這么算了。”

劉安再問:“剿匪可以嗎?”

“關你什么事?”三人異口同聲。

劉安懂,這話不是三人在問自己,而是他們告訴了劉安朝堂之上的聲音。

這關你劉安什么事,你管的也太寬了。

“打牌。”潘惟吉扔出一張牌:“三條!”

劉安三條胡牌,他看到了,可心神不在這里。

轉過一圈,劉安摸上了一張三條,準備打出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胡了。潘惟吉大笑:“你這小子,還要等自摸,再來。”

劉安也跟著笑了。

劉安知道,自己若是混吃等死,就憑自己拿回靈州之功自己一生無憂,還可保下一代無憂。

但,心里就是不甘心。

四十萬貫!

或許……

劉安腦海之中多了一個念頭,似乎可以鑄炮,鑄炮用不了四十萬貫,十萬貫就足夠了。

但,李光輔舞了劍就被皇帝遣返。

這炮,需要一個理由。

至少讓皇帝開心的理由,這個要想想,好好想想。

八圈結束,三位叔伯也沒吃飯,各自回家。

劉安一數錢,自己贏了十六文錢。

四位貴族,家產萬貫,打著不帶番,推倒胡一文錢的豪賭,八圈下來,輸的最多的石保平也才輸了二十九文。

潘惟吉三人走后,傍晚的時候寇準來了。

寇準親自上門,這倒是讓劉安又驚又喜。

“準備點吃的,餓。”寇準倒沒有劉安客氣。

在劉安府內花廳,寇準吃了一碗面之后捧上茶碗后對劉安說道:“李相公致仕,致仕前給官家最后的請求就是你現在的官職。我今天給王曾說,不允許他再給你抄公文回來,對你,對他都不好。”

劉安只是點點頭,沒接話。

寇準也不介意,繼續說道:“裴濟的事情你的心愿了結了吧。”

“恩。”劉安點點頭,這次倒接話了。

寇準嘆了一口氣:“我當年比你還沖,畢相公言傳身教,我苦熬多年到了現在的位置,以為可以改變許多,卻發現,依然很難。”

“他們認為,你會要閑職十年,為的就是磨去你的棱角,事實上,這也是官家的意思。忍著,熬著,最多五年,我保你實職侍郎。”

劉安差一點就沖動的想告訴寇準。

兩年后,澶淵之盟!

可話到嘴邊劉安忍住了,這話他不敢提。

澶淵之盟歷史上有說好,也有說不好的。

說好的是,大宋換到了百年的和平。

劉安屬于說不好的那一類,想我大漢威服四海,我大唐見誰滅誰,到了大宋,見誰跪誰。

思考良久,劉安說道:“我給官家請示,帶去西北的四十萬貫不還給戶部了,原本打算用在遼宋邊界。現在,我不這么想了,我明天就去還錢。”

“傻。”

劉安愣了。

寇準抱著茶碗慢吞吞的說道:“憑本事弄到手的錢,為什么要還呢?找由頭花掉,你懂怎么花。”

“哄官家開心。給官家掙面子。”

“我沒聽到,我也不想聽。”寇準回避了這個問題。

但他的態度很明確,錢是不能還的。

別說是劉安請示要留下,就算沒這個請示,也不還。四十萬貫是戶部給劉安買回靈州的錢,靈州買回來了,多余的錢劉安不能私留,但不代表劉安不能合法的花掉。

寇準敲了敲桌子:“有件事,你用個心。黨項王宮你拆回來了,抓緊時間復建,先把主殿建好,其余的慢慢來,西州使節團到的時候,主殿一定要建好,至少看起來象是建好也行,你懂?”

“懂,這是官家的臉面。”

“對。”

寇準說完起身:“本相走了,最后告訴你一句話,每天去崇正殿,那怕給官家磨墨,就這樣。”

劉安送寇準出門,站在門口想寇準的話。

寇準不讓王曾給自己再抄公文,卻叫自己去給皇帝磨墨。

“妙!”姜還是老的辣。

寇準才是老狐貍。

次日,上午約十點,劉安就到了皇宮。

作為崇正殿學士,劉安去崇正殿合理又合法,但能不能進殿,卻還不知道。

當職的太監很有眼色,為這事竟然去請示了皇帝。

皇帝正在早朝,聽到劉安這么早就到崇正殿也沒多想,吩咐太監開門讓劉安在殿內等。

劉安進殿后,一眼就看到堆積雜亂的公文。

劉安就是沖著這些公文來的。

御案,劉安肯定是不敢用的,輔開一張紙,然后爬在地上,用自己新制作的一只金尖蘸水筆開始抄公文。

偷抄?

當然不是了。

午時,皇帝早朝回來。

一進殿,看到劉安正爬在地上抄抄寫寫,皇帝沒打擾,輕手輕腳的走到劉安背后,想看著究竟。

劉安聽到有腳步聲,可卻裝作沒聽到,繼續寫自己的。

皇帝站在劉安背后看著。

劉安的面前一共有四張紙,都畫了格子。

劉安正寫的那張上明寫著,稅賦事件,然后格子內填空,寫有州的名字,事件的簡單概述。還有補充說明。

“咳!”皇帝輕咳一聲。

劉安趕緊回頭,然后大禮:“臣有罪。”

“有什么罪!”皇帝撿起另三張往御座走去。

劉安還是爬在地上:“官家,臣私翻官家御案公文。”

皇帝沒接話,坐下之后看手上那張,上面寫著紅、藍、白。

然后是紅簽的格子內,寫有水災、決堤、欠收、匪患等等。

藍的寫有、某州人口增長、某州水果豐收。

白色記錄都是些小事。

另一張大紙上,劉安寫有刑案,也分為紅、藍、白三色簽。

再看地上擺的整齊,別上了紅、藍、白三色標簽的公文,皇帝在沉思:劉安私看公文也沒什么,劉安畢竟也是朝臣。這樣分門別類的把公文歸類,自己倒可以分輕重緩急來處理,倒是有才。

皇帝想了想,吩咐道:“來人,在殿內側面備一書案。”

太監去辦了。

皇帝對劉安說:“陪姑丈一起用膳,下午別爬在地上了。”

“是!”

下午的時候,三相以及六部來到崇正殿,除了靈州、夏州的事情之外,大宋還有許多公務要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