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農夫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葉草

第一百一十二章三葉草

第一百一十二章三葉草

作品:

作者:鐵不拐

最強,最快更新!

一大清早,張凡就坐許美玲他們的車前往青田村,跟著來的,還有沈念秋。她是不知道,張家寨附近還有巴掌山那樣的存在,否則早就去游玩了。

老村長他們叮囑張凡,早去早回,中午過后,那些游客到來,沒有張凡在場,他們有點怕招呼不周。

“一個上午時間,足夠了。”張凡跟他們說道。

再次進入青田村,張凡發現,青田村的道路也改造得挺不錯。

“懸崖上的道路,有點危險,應該在路的下側設置一些障礙物,圍基、圍欄等等。”旅行社的人看著下側的懸崖,有點心驚肉跳,畏高的人站在邊上,都會腳軟吧?

“到青田村,見了他們村長,再反映這個問題。”張凡沒有否定。

他也是畏高的人,以前走這段路,都是盡可能走內側,不往下面看。另一側,是高達上百米的懸崖,確實很可怕。

到達青田村,張凡就看見趙村長他們在路邊等待迎接。

出了村干部,鎮里還下來了一位副鎮長陪同,招呼許美玲他們一行人。

趙村長他們昨天得到消息,張凡介紹了他們青田村的巴掌山,想要往他們青田村開設一條旅游路線。整個青田村都振奮起來,他們這些村干部,昨晚都睡不好。

見面后,大家又客套一會。

張凡才提出懸崖那段道路的安全隱患,希望能得到改進。

“不是問題,我們鎮政府會盡量幫助青田村將安全隱患消除。”副鎮長表態道。

趙村長讓人做了早飯,想要邀請許美玲他們先吃一頓的。但張凡他們也是吃了才出門,大家的時間都比較緊,也就婉拒,直奔主題。

“好,那就中午飯再吃吧!”

他們馬上在前面引路,其實站在村里,都能望見巴掌山,尤其是這清晨,輕霧繚繞,隱約望到一個巨大的手掌,頗有點神話色彩。

沈念秋馬上拿起照相機,眼睛掃視,青田村中央巨大的烏欖木吸引到她的目光。

不僅僅是她,還有許美玲等人也微微吃驚,看著那棵參天大樹:“這樹起碼都有好幾百年了吧?”

更大的樹木不是沒有見過,但如此高大的實屬罕見。真要開設一條旅游路線過來,這棵樹就是其中的一個景點,絕對能得到游客們的青睞。

“具體不清楚,應該有四五百年吧!”青田村的村支書回答道。

許美玲點頭:“那很不錯,這么壯觀的大樹,很適合游客拍照留念。”

青田村的村干部聽了,冷汗直冒,暗暗僥幸:還好,沒有幾千塊砍了。

之前,聽張凡說什么隱形資產,他們還不以為然。真要搞旅游,這些就是他們村的資本,一萬幾千元能買得到嗎?顯然不行。

趙光輝悄悄跟張凡道謝,沒有張凡提及他們青田村,誰又會注意到這么一個落后的山村?

果然當初的決定沒有白費,做他們青田村的女婿,能不照顧他們嗎?有好事肯定得先想他們青田村。

張凡微笑道:“開發青田村的旅游資源,對張家寨也是好事。”

此話不假,只有資源多,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游客多,才能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只要張家寨這個中心穩住,其他的無關要緊。

“趙叔,你們家的蔬菜怎樣了?”張凡轉頭問另一邊的趙六,也就是趙雨晴的爸。

未來女婿的到來,趙六怎么可以不在場?趙村長特意將這家伙拉過來招呼張凡。

趙六頓時露出笑容:“再過一周左右,就可以收割了。”

不僅他的,村里其他人的蔬菜也差不多。也不知道是因為專業打理,還是別的因素,他們感覺這次的蔬菜生長特別快,而且長勢也好。

見識到了張家寨村民發大財,他們如何不動心?家家戶戶都伺候了兩三畝地的蔬菜。當然,都還是試水的階段,不敢跟張家寨玩那么大,動不動就是十多畝的。

“今天回去,我帶點樣品回去,問問收購站能給多少錢。”張凡主動說道。

此話一出,周圍的青田村村民驚喜不已。他們最關心的,還是種出來的蔬菜,畢竟很快就要收獲了。

不出意外的話,一兩周內就能發第一筆蔬菜財,具體有多少,他們也還很忐忑。

他們青田村可沒有張家寨那么好,有保底的收購價,不得不羨慕張家寨的居民。

“真的嗎?那真是太好了。”有個村干部高興道。

一時間,大家對旅游的事平淡了些許,重心放在了蔬菜上面。

趙村長拍胸口保證道:“小凡你放心,我們盯得緊,絕對沒有人使用化肥跟農藥的。那些蔬菜,我們天天看著,質量好。”

他們都沒想到,自己種菜會那么厲害。以往種自己家吃的,絕對種不出那么好的。

不知不覺,他們來到了巴掌山的山腳,繞過一個山谷。

只見山谷長滿了三葉草,又讓許美玲等人美目漣漣。那么大的一片三葉草,點綴著無數的小花,又是一處美景。

沈念秋認真拍了幾張照片,開心道:“都可以當成電腦桌面了。”

許美玲跟張凡談論:“此處可以設一個點,引導游客尋找四葉草,是個好主意。”

不愧是做旅游的,看到一片景,心里便有了計劃,張凡舉起拇指,確實是一個好提議。

四葉草是三葉草的變種,三葉草中十萬株只會有一株是四葉的。所以,在西方認為能找到四葉草是幸運的表現,在RB則認為會得到幸福,所以又稱幸運草。四葉草會被賦予這些意義是因為其非常珍罕性。

“這里以后不要讓孩子們來放牛了。”張凡告訴趙村長。

趙村長等人盡管不是太明白,但還是點頭,忽然發現,村里不少不起眼的東西,都開始變得有價值起來。

“得咧!不讓牛來糟蹋就是。”

穿過鋪著三葉草的山谷,就找到了上山的道路。山的另一側,是一些田地,不屬于村民,而是屬于道觀的。田地上面,種著五谷雜糧,只是長勢比較差,還有兩個道士提著木桶給作物澆水。

如此淳樸的道教中人,又讓許美玲等人愣了愣。

要知道,外界的和尚、道士誰還念經、吃齋、種地等?各種商業化早就把最后的一絲宗教氣息侵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