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農夫

第一百零六章 經濟中心的構想

剛剛更新的小說:

第一百零六章經濟中心的構想

作者:

更新:20180210

到張凡家后,騰云村的人就急不可耐,一個個眼睛盯著張凡,連楊鎮長都不例外。

眼下,張家寨算是發展起來,青田村沾了光,也跟著喝湯。如果騰云村也能找出一條發家致富之路,他們黃石鎮就相當于三個貧困村先富起來。

“先說一說,你們的打算吧!”張凡跟騰云村的村支書說道。

他不相信,騰云村沒有腹稿,應該是提前商量過對策的。

騰云村的村支書楊正肖略帶驚訝,也不猶豫,將他們村干部議論的結果說出來,無非就是忽然意識到金銀花的重要,準備將那些野生金銀花好好管理。

按照他們村的那些金銀花產量,一年收益幾十萬肯定是沒太大問題的。

金銀花不是一兩趟就能采集干凈的,比如今年的,還可以上山掃蕩好幾次,花期一直延續到六七月,現在才頭趟花。

“這法子,就和我們村的田七差不多。”老村長說道。

不過,田七產量肯定沒有金銀花大,收益沒有那么多。還有就是,田七的利潤,全部納入村公共財政,跟騰云村的也不一樣。

楊鎮長喜悅道:“所以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這個道理。我們黃石鎮落后偏遠不假,多山限制了我們的經濟發展。不過,山里還是有不少寶貝的,就看我們能不能發現,懂不懂加以利用,創造出財富。”

運作得好,騰云村一年能產生一百幾十萬的收入,分下去給村民,也是一筆不菲的創收。

不過,張凡還是搖頭:“格局還是太小。”

“太小?你的意思是……”

張凡給老村長添了一杯茶,才繼續開口:“轉變一下思路,別那么死板。僅僅靠野生的金銀花,產業會很有限。我們可以嘗試鼓勵騰云村村民種植金銀花,你們村的土壤應該是很適合的。”

他觀察過騰云村的情況,野外經常能看到野生瘋長的金銀花,可見他們村的土壤、氣候等,都相當適合種植金銀花。

人工種植的金銀花肯定沒有那么值錢,但只要能保持四十塊錢每斤的價格,就是一條可觀的財路。

“種植?”騰云村的村支書楊正肖忽然兩眼放光。

是呀!野生的怎么都有限,如果將其當成一種莊稼,專心伺候,那就不得了呀!

“銷路呢!”楊鎮長沒有盲目激動。

最重要的還是銷路,沒有市場,種得越多,損失就越大。金銀花是一種藥材,不像蔬菜,人天天吃,銷量大。

假如騰云村一村子都種金銀花,產量肯定是驚人的,人家需要那么多嗎?

其他人也是將驚喜僵住在臉上,是呀!賣不出去怎么辦?

他們一個個看著張凡,銷路問題,還是得看張凡,鎮長都有心無力。

“咳咳!”

張凡稍微整理思路,開口道:“人工種植的話,價格肯定會下降的。我和一個藥材老板談過,人工種植的金銀花,也看質量定價,三十到五六十都有。”

“也沒有便宜多少呀!可以,可以的。”騰云村的村干部激動道。

金銀花是干重,比起張家寨的蔬菜種植,利潤很難相提并論,但對他們騰云村來說,無疑就是一條希望之路。

即便是最低價格三十塊錢每斤,也比他們種玉米、番薯要好很多倍吧?

“那老板說了每年能收購多少嗎?”楊鎮長追問道。

“應該基本上都能吃下吧!你們別小看外面社會對中草藥的市場需要,大家的生活變好,自然就開始追求更加健康的身體。

我跟那老板聊了一個大概,計劃是以后在張家寨建一個金銀花的收購點,以后騰云村的金銀花,都可以拉到張家寨來賣,和青田村差不多。具體的東西,過段時間那位老板會來,你們再跟他詳談好了。”

楊鎮長一陣火熱,更別提騰云村的人。

拉到張家寨銷售,他們沒有計較那么多,都是些無關要緊的東西。或許,人家老板就是看中張家寨這里的交通條件,才把收購點放在張家寨。

張家寨的老村長卻也老眼一陣發亮,和村支書他們相視一眼。

張凡跟他們說過,以后要形成一種以張家寨為中心的模式,讓周邊村落朝張家寨靠攏,青田村就是一個例子。

很快,騰云村也會步入青田村的后塵。那么,以后張家寨的中心位置就很難代替。

不得不說,這種優勢,讓張家寨的村干部很享受。

張凡又跟老村長說道:“收購站那邊周圍的土地先留著,以后那兒會形成一個收購市場,陳老板也有意在旁邊建立一個水果收購點。”

楊鎮長他們又是一驚,沒想到張凡想得那么遠有更加長遠的計劃。

“放心,那片地我留著。”老村長點頭,知道應該怎么做了。

楊鎮長望著那些還在激動中的騰云村人,對他們說道:“接下來,你們村的道路,也要大修,鎮里也會給與一定的支持。人工種植金銀花,我看也沒有那么簡單,需要一定的技術。”

說完,又看向張凡,知道他大學是生物專業的。

“能給騰云村技術指導嗎?我們這,能靠的,也就只有你了。”

“是呀!我們村還得拜托你。”楊正肖反應過來。

他們村同樣沒有種植金銀花的經驗,有人指導的話,那就最好不過了。

但張凡搖頭:“我是學過一些,但論專業還是不夠精通。你們也不需要擔心。過段時間,王老板會來談,一旦形成合作戰略,他會指派更加專業的技術人員來幫助大家,以后你們多配合就行。”

“那就真是太好了。”

騰云村的人對張凡無比感激,雖然人家只是一個牽線的作用,但很關鍵。

他們一行人沒有留下來吃飯,帶著興奮離開,最高興的無疑是楊玉清。有了那筆錢,自己家日子不會那么苦了。

她相信,以后還會更好,對種植金銀花無比期待。

楊鎮長他們也沒有心思逗留,急匆匆返回鎮里,準備開會,連接觸生物考察隊的功夫都沒有了。

熱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