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劍吟

第六十二章 墨者尺安

一番寒暄之后,尺天涯已在后堂房中設下酒席,只攜了咫蘇梅,邀請顧蕭眾人就坐。尺天涯端起手中酒盞,沖著顧蕭等人介紹道:“在下尺天涯,這是在下的師妹咫蘇梅,今天感激少俠出手相助,這盞酒,我自干了。”

尺天涯說完,將盞中美酒一飲而盡。顧蕭雖然不善飲酒,見尺天涯如此,也端起酒盞來,沖尺天涯道:“尺大哥,我姓木,單名一字,此番自北南下,來到涼州本是與李叔前來涼州采買些過節之物,咱們也算是陰差陽錯,錯有錯招,這盞酒,我敬尺大哥。”一盞酒下肚,不過多時,面龐上酒意已浮現。

聽到顧蕭又用他那‘木一’假名,怕這尺大哥聽出破綻,放下懷中踏雪,塞給它一塊肥美的肉塊。

忙舉起酒杯來,向著尺天涯道:“尺大哥,我叫霖兒,南境人士,此番北上就是想見識見識江湖,我最喜歡聽故事了,適才我見你身后的那兩位老人家,正是白天我在菜攤前聽說往日故事的夫婦。”

“霖兒妹妹,你與木少俠?”咫蘇梅聽了霖兒話中所說,兩人一人自北南下,一人是南境人士,這少女與木一并非一路同行之人,于是好奇開口問到。

顧蕭這些日子相處下來,知道霖兒喜歡湊熱鬧的性子,只怕霖兒一時嘴快將柳莊之事透露出來,這尺天涯師兄妹二人雖然和善,但是在未深交的情況下,還是要保留一些的好。

接下咫蘇梅的話,顧蕭笑道:“咫姐姐,我與霖兒姑娘,是在涼州城外相識,大家一見如故,便相約同行罷了。”

霖兒側首望著顧蕭,聽了他這番話,霖兒瞬間明白了顧蕭的意思,便點頭稱是。

顧蕭說完,又向咫尺二人道:“我觀尺大哥與咫姐姐武藝非凡,又聽了李叔說,與尺大哥的誤會,以二位的武藝,怎會在這涼州城內經營酒樓和這菜攤的營生?”

顧蕭這番試探之意,在尺天涯看來,已經是意圖十分明顯。尺天涯心中盤算,這少年雖是年輕,但一番言語的交鋒,這少年言語間,滴水不漏。心中想到,若要這幾人相助,還是需要坦言相告,贏得他的信任。

尺天涯心中拿定主意,于是放下手中酒盞,嘆息道:“不瞞木兄弟,在下確不是涼州人士,我與師妹還有外面那班兄弟。本是墨門子弟,怎奈多年前,門中變故,我等才流落江湖。”

“墨門?墨者?”老李本是與薛虎在旁飲酒,聽了尺天涯提起墨門,似是聽說過尺天涯口中的墨門。

“哦?李老兄聽說過墨門?”尺天涯見老李對墨門似有反應,開口問道。

“我當年也曾在江湖行走,墨門墨者,我自是聽說過的。墨門墨者,相傳從當年天贏朝未曾一統天下之時,就已存在的上古門派了。”老李呷了一口酒,繼續道來。

“相傳天贏未一統天下之前,神州大地諸多大國小國并立,這大國國力強盛,自然想吞并小國,而小國自不會坐以待斃,于是各國間,戰亂連連,百姓苦不堪言。一日,一國號為楚的大國借著子虛烏有之事出兵梁國,欲一口吞并梁國。”老李瞇著雙眼,說著他聽聞的故事。

尺天涯聽著老李說起自己門派的傳說,倒是饒有興致的與咫蘇梅靜靜聆聽。

對于顧蕭來說,他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墨門,側首看到喜歡聽江湖故事的霖兒也是一番興致勃勃,托腮聆聽。便也靜下心來,聽李叔細數這墨門之事。

“梁國國君本就是愛民如子的君王,聽聞楚國來攻,便派出使臣前去請降,可那楚國大將卻是個弒殺成性的人,不僅向楚國國君隱瞞了梁國的請降之舉,還殺了梁國來使,放言要屠城。”老李將自己聽到的江湖上關于墨門墨者的傳說娓娓道來。

“后來呢?”霖兒被這墨門墨者故事吸引,托腮開口問道。

老李見咫尺二人并未打斷自己,知道自己所言應當無錯,便繼續說了下去:“梁國國君心系百姓,雖與楚軍軍力懸殊,可為了梁國百姓不遭屠戮,毅然決定傾全國之力對抗楚國大軍。可兩軍幾次交鋒下來,梁國慘敗,只得退守國都。就在楚國大軍圍城多日之時。一夜,梁國城外竟出現了一個人。”

顧蕭此刻也被這傳說深深吸引,這后堂眾人仿佛都隨著這傳說回到了當年的梁國國都城外。

未等老李開口,那尺天涯便接過話來,手中端起酒盞,繼續說道:“那人竟能穿過楚軍圍城,無聲無息的出現在梁國都城之外,梁國守軍見到此人,都以為此人是楚軍探子,紛紛張弓搭箭,射向此人。”

“只見那人竟如箭海里的一葉扁舟,進騰空而起,穿過層層箭網,躍上梁都城頭。見眾將士持兵刃圍起,那人開口道,他有法,可解梁國之圍。”

“這一言出,眾人皆驚,可見了他適才的仙人之姿。守城將官,將此事稟報了國君。梁國國君聽聞此事,親自接見此人,此人自稱墨者尺安,聽聞梁國之事,前來相助。”

“梁國國君見他孤身一人,難信他言。可此人并不在意,直言楚梁之戰全因那楚國大將弒殺而非楚軍之意。只問梁國君,自己若有法可使楚梁和談,梁國君可愿舍棄國家,為百姓安危而再降楚。”

“得了梁國君肯定之言,那人便大笑御空而去。那夜,梁國國君輾轉難眠,便在軍士護衛之下,登上梁國國都城頭,卻遙遙望見那楚軍大營方向喊殺聲震天。”

“梁國國君大驚,竟沒想到那人白天的豪言非虛。那夜,楚軍大營方向戰馬嘶鳴、金戈之聲,一夜未止。直至天亮之時,只見楚軍大營方向一人一劍,踏空而來。”

“那人滿身血污,直上梁國國都城頭。飄然落下,另一手中赫然拎著一顆帶血的人頭。

“此人右手持劍,左拎人頭。立于梁國城池之上,他的聲音響徹梁都,吾乃墨者尺安,楚將弒殺,枉顧百姓性命。今我取他首級,并非為了國君,而是為了梁國十萬無辜百姓的性命,還望梁國君謹守誓言,止戰言和,善待百姓。”

“丟下人頭后,此人御空而去。梁國君聽聞此言,在百官簇擁下登上城頭,查看人頭方知,確是楚軍領軍大將之人頭。”

“楚軍失了主將,隨即退回楚國,而楚國君主才得知了事情緣由,聽聞梁國有仙人相助。而梁國君也愿降,便不在出兵攻伐,而派出使者出使梁國。那梁國國君也遵守誓言,罷兵言和,降了楚國,梁國十萬百姓也暫得一時平安。”

“自此一戰,墨者尺安之名,響徹神州。凡各國領軍大將都對墨者尺安心懷忌憚,而神州也因尺安得歸暫時平靜。而梁國之戰之后,這墨者尺安便如同人間蒸發一般,杳無音信。”

“直至多年后,這諸國國君皆收到該有墨者令印信的信函,函中乃是墨者尺安親筆寫給各國國君之信。”

言至此處,尺天涯望向眾人。顧蕭不知是酒意上涌,還是聽了那墨者尺安為百姓孤身入陣,斬大將首級之事熱血沸騰,面色通紅,雙目中盡是敬仰之色。

老李面上的傷疤此刻也是浮現出絲絲血色,就連一直低頭胡吃海塞的薛虎與角落里抱著肉塊大嚼的踏雪,也似是被墨者尺安的傳說吸引,一時間房內鴉雀無聲。

一直托腮聆聽的霖兒見尺天涯閉口不說,打破了屋內的平靜:“尺大哥,這故事才還未說完,怎的停了呢?快快說下去,那墨者尺安,在心中到底寫了什么?”

尺天涯將手中酒盞的酒一飲而盡,見眾人期盼目光,便繼續說道:“諸國國君收下那墨玉令牌,打開信函。”

“那信中所言,墨者尺安,本戰亂孤兒,幸得武境法門,逆天修行,至仙人境。見楚梁大戰,尸橫遍野,百姓疾苦,孤兒夜啼,實心不忍,出手助梁。楚梁之戰后,遍行天下,收戰亂孤兒百人,創墨門,安深知天下之事,需一統則安,尺安不愿插手天下之事,只愿各國君主,憐天下百姓。若有擅屠百姓者,墨門自會拜訪。”

“墨者尺安這信函言外之意,他深知天下若要安寧,必然有一國要一統這神州方止,而他不愿插手這天下的事,卻只希望各國在一統之時,不要屠戮百姓。否則他創的墨門,自然會去尋這國君麻煩。”

“諸多國君得此信函,已知這墨者尺安不再插手戰事。一時間,神州戰亂再起,可這戰爭哪有不傷百姓呢。在這紛亂戰事中,總會看到那尺安所創之墨門墨者的身影。”

“這些人本都是戰亂孤兒,在各國間游走,專為百姓而戰。而小國滅國之時,敵國統將也都忌憚墨門聲威,不會輕易擅殺百姓。”

“偶有屠城之將,不過十日,他的人頭便會懸于軍營之上。各國君主也曾請得江湖高手,尋墨者尺安,要取他性命,可這墨者尺安如仙人臨凡一般,無人可敵,諸國國君也束手無策,只得遵從尺安信函中所立下的規矩。”

尺天涯言至此時,這房內眾人都已聽得呆了,一人之力,能使諸國忌憚,這是何等的武之境界。不僅如此,他所行的仁義大道,才是真正的將習武之人的俠義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

顧蕭此刻也不禁開口問到:“那后來呢?墨門如何,尺前輩又如何了?”

咫蘇梅從小便從墨門中得知了祖師創立墨門的故事,如今可再聽師兄娓娓道來,不覺也媚目噙淚,拿起桌上的酒壺,給尺天涯斟滿酒杯。小說屋xiaoshuowu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