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一百一十三章 若要官?殺人防火受招安

最新網址:yingsx第一百一十三章若要官?殺人防火受招安第一百一十三章若要官?殺人防火受招安←→:

嚴元謨沒有花費多少的功夫,就把這三人給納入了麾下。

他們在這個時候,都不是什么出名的大官,尤其是徐渭,甚至連功名都沒有,終日混跡在東錢書院之中,與里面的學子們高談闊論,當找到他的時候,嚴元謨甚至以為自己是不是找錯人了。

但是一番交談下來,他就被徐渭的見識所折服。

在嚴元謨三人的面前,徐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沿海倭亂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謂倭寇,其實并非都是日本人,只是他們最為兇殘,且數量占據多數而已。”

“里面有很多西夷人,以及沿海的漁民。西夷不用去說他,但是沿海的漁民,卻是對于陸地的一些水路要道了如指掌。正是因為他們數典忘祖,為倭寇帶路,才會讓他們如此猖獗,橫行無忌。”

“所以,首先應該恢復保甲制度,恢復連坐,一人叛逃,自甲長以下十戶全部處罰,互相監督,同時在一些水陸要沖設置崗哨,避免對倭寇的入侵一無所覺。”

“另外,還有一人名為汪直,此人才是倭寇如此大規模進犯的罪魁,欲要平定倭亂,必先拿此人。”

其余的二人,也先后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戚繼光嚴肅地說道:

“依末將之見,欲要平定倭亂,需得一支強軍,南方各衛所承平太久,根本不足以與倭寇一戰。”

嚴元謨點頭,他也確實覺得沿海的衛所兵戰斗力太差,無法承擔平倭的重任:

“我帶來了三萬京軍,回頭會分配給你們的。”

三萬京軍,實數兩萬多應該還是有的。

然而戚繼光卻是再度搖頭:

“國公大人,京軍末將來之前已經看過一遍……雖然不至于與衛所兵相類同,但是實際上……也并非可戰之兵。”

這倒也是實話,自從輪班等一系列的措施被停止之后,京軍的戰斗力一夜回到解放前,現在大明除了九邊精銳和嚴元謨手下的三千營之外,其他的都是大哥不笑二哥。

“怎么,莫非你要我的三千營?”嚴元謨有些開玩笑似的詢問道,他這次的隊伍里有三千多名三千營的騎兵,是他的心腹壓軸之人。

戚繼光聞言卻是搖頭:

“蒙古騎兵勇則勇矣,然而軍紀不行。”

“末將想要募兵數千,自成一營兵,請國公大人恩準。”

嚴元謨笑了,原來是打著這個心思。他不在乎手下事多麻煩,只要他有本事就可以,而戚繼光是嚴凌推薦的人,而且他在之前也對這個人頗有了解,知道是一個有才能的,因此一口答應:

“好,既然你有此心,我也成全伱。我便許你三千名額,予你募兵練軍!”

兵不在多,在精,倭寇人數雖然有數萬,但是除去其中汪直所部以及部分的日本武士之外,剩下的大多是渾水摸魚的烏合之眾,如果真的能夠練出一支精銳,自然不需要太多就足夠。

譚綸也是這個意思,他也想練就一支營兵,嚴元謨自然也是答應了的。

至于錢糧,嘉靖給的很充足。嚴元謨或許是不多的可以在出征之時拿到大筆款項的人,而且沿海富戶也有許多愿意出錢,只求趕快將倭寇驅除,不要再耽誤他們做生意,因此嚴元謨的手頭極其充裕。

有錢,那就好辦事兒了。

戚繼光、譚綸,再加一個唐順之,江浙一帶的基本防御措施構造完畢,嚴元謨將沿海劃作防區三段,每人分配萬人的軍隊,自己則坐鎮杭州,指揮全局。

至少先要遏制住倭寇那囂張的氣焰!

這一套辦法的效率很高。

倭寇的入侵再也不似之前那般順利,保甲制度約束住了不安分的漁民,對于倭寇們而言,大明變成了一個被黑幕籠罩的龐然大物,任何一個地方都隨時有可能伸出刀劍,給予他們重創。

在半年之內,小股進犯的倭寇竟然都被肅清,一次次的攻擊在明軍的圍剿之下,損失慘重卻一無所得。

戚繼光和譚綸的新軍也小試牛刀了幾次,譚綸的手下面對倭寇,殲敵四百,傷亡五十余人,戚繼光更夸張,他的營兵甚至打出了一比一百的戰損比,幾無損傷,這樣的練兵手段甚至令嚴元謨都有些眼饞。

只是,雖然屢次擊敗倭寇,但是倭寇的侵襲依然不斷,這樣下去,猴年馬月是一個頭啊!

要知道,每一次動兵,那都是在燒錢啊!

必須做一個了斷了!

嚴元謨把目光投到了實力僅次于汪直的倭寇首領,徐海身上。

徐海瞇著眼睛,聽著自己的妻子讀著一封書信,那是一名被俘的倭寇帶回來的。

是陳國公、總督江南軍務的嚴元謨的信件,對于此人,徐海也是久聞大名的。

他在信中規勸徐海帶著自己的部下歸順大明,并且許諾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還會給予他官職,這令徐海很是心動。

只是……萬一這是官兵的計策呢?

他有點吃不準。

徐海皺著眉頭從屋子里走出,在外面來回踱步,卻是始終舉棋不定。

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吵鬧聲,惹得煩悶的徐海一陣惱火。他怒氣沖沖地走過去,正要開口呵斥,卻發現原來是島上的海盜們在聽評書,于是壓下性子,走過去打算聽一段散散心。

現在的評書已經成為了大明全民性的一種娛樂活動,海盜們也不例外,島上甚至還有抓來的說書先生,對他頗為禮遇。

只聽那說書先生一拍驚堂木,口中說道:

“那宋江得知,喜不自勝,召集眾將到聚義廳內,傳令道:”

“今者天子寬恩降詔,赦罪招安,大小眾人,盡皆釋其所犯。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得享榮華富貴,不必日夜憂患也。”

此時講的,正是《水滸傳》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買市,宋公明全夥受招安》。

榮華富貴……不必日夜憂患……這不正是我心中所求嗎?

徐海聽得這一段,頓時心中冒出了這一個念頭:

莫非是天意在暗示我?

有了這主觀的觀念之后,再去回想,他越想,越覺得接受是最好的主意。

若要官?殺人放受招安!

這水泊梁山的好漢,不就是被皇帝重用,最后一個個封侯拜相嗎?

他想起之前在大明境內的一些山賊,投降大明之后,大多數確實得了一些官位,明朝并沒有食言。

有官位坐,誰愿意每天在海上風餐露宿啊!

徐海捏緊了拳頭,松開,又握緊。

他終于做下了決定。

降吧!圖一個榮華富貴!

他沒有看到的是,那個被俘放回的倭寇,不知在何時將一塊金子放入了說書先生的口袋。

而嚴元謨,也很快收到了徐海的回信。

他笑了,大事成矣!

其實,就算徐海不同意,他也有別的辦法。

比如……告訴汪直,徐海收到了自己的勸降信,并且已經同意投降,以此來離間兩人。

不過既然他已經同意,那嚴元謨自然不會去干多余的事情。

(本章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