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九十六章 張氏兄弟

第九十六章張氏兄弟

九卿和內閣眾人都在,令人意外的是,英國公張侖也在。

而內閣之中,張彩已經在嘉靖六年因為年紀大而致仕,現在的內閣中除了楊廷和之外,只有楊一清和被嘉靖皇帝特命召回的謝遷。

從這些人的人員任免可以看出,這位小皇帝,是真的想要做實事的。

也確實如此,至少在嘉靖皇帝朱厚熜剛剛登基的時候,他心里懷著對自己堂兄的不服與登上皇位的興奮,勵精圖治,還是讓大明再度進入回升期的。

只不過他的私心也是遠遠大于明朝歷史上的其他皇帝,以至于后期貪圖長生而沉迷修道,把國事弄得一團糟,但是目前,他還是一個有為的年輕皇帝。

而現在,他就要整治他的大明朝。

順著敞開的大門,小皇帝看到了先后邁步走入的兩人,看見走在后面的嚴元謨,他的眼睛亮了起來。

沖著嚴嵩微微一點頭,他便大笑著招呼道:

“朕的征北大將軍回來了!元謨年紀輕輕便能縱橫漠北,打下如此大捷,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語氣之親熱,與其他臣子不大類同。

嚴元謨沒有因為皇帝的寵幸而驕橫,他向皇帝恭敬行禮,口中謙虛道:

“不過是賴陛下之洪福,先帝之余蔭而已。自應州戰后,達延汗已是風中殘燭,臣此戰能夠獲勝不足為奇。”

楊一清是在場眾人之中懂兵事,他聞言當即微笑說道:

“大將軍自謙了,應州之戰雖然令韃靼部倉皇北逃,后來我軍又頻繁出塞騷擾,令他們苦不堪言,但是這幾年過去還是恢復了許多,那達延汗號稱草原中興之主,也是有幾分本事,此次已經是歷年來最大規模的入寇,大將軍能夠取得此大捷,可以看出用兵十分的高超啊!”

得到了這位老資格的肯定,在場眾人看著嚴元謨的眼神也有了些許的變化,或許之前他們還想著這個年輕人是不是在“虐菜”,現在則是真真實實的另眼相看。

尤其是楊廷和,他想了想自己的兒子,一比較,雖然楊慎也有本事,但是和這位小陳國公比起來,還是差了不少的。

因為沒有之前一系列變故導致文貴武賤這樣情況的出現,所以雖然因為朝政大體由文官掌控,難免出現文官較為強勢的情況,但是遠沒有原時空那樣過分,因此他們也沒有因為對方是武人而看不起什么的。

甚至楊廷和還在心里感嘆:

年紀輕輕便能夠遠赴草原征戰,怕是只有當初的冠軍侯了吧,果真是年少有為!而且這個小子還謙卑有禮識大體,簡直前途不可限量。

慎兒雖然在文學上有些本事,但是在政治上就實在是……唉!要是能有他半成的本領,我也可以安心了。

而朱厚熜眼里的贊許之色也是更濃。

他用手指頭敲了敲龍椅的扶手,說道:

“愛卿為朕立下這般汗馬功勞,朕必須重重賞你。”

“正好前軍都督府右都督出缺,元謨,便由你來擔任吧!另外再賞賜金銀、綢緞等,以表彰你的大功!”

右都督!二十七歲的朝廷一品大員!

哪怕在場的都是朝廷大佬,聽到皇帝的話語之時也不由地側目。

勛貴子弟一般都會在五軍都督府任職,這是慣例。但是這往往都發生是在繼承爵位之后,才會一并得到都督府的官位,現在嚴淵還活著,嚴元謨就得到了這樣的殊榮,可見其本事不凡,而圣恩亦重。

對于這種情況,群臣在驚訝之余,竟然還隱隱覺得有些——習慣?

對于小皇帝那獨特的寵愛,他們也已經見識過很多次了,不說那二十七歲便統領大軍的破格,單說騎馬入紫禁、當年那場檢閱之中皇帝賜下玉腰帶,就已經是人臣所不能及,在場這些人一把年紀了,都沒有得到過這樣的殊榮。

現在這右都督之職位,竟然看上去,似乎也沒那么夸張了?

誰讓他對了皇帝的眼呢?不過也是,長得英俊不說,還有本事,性格也好,身家還清白,這樣的人,誰又不喜歡呢?

眾臣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有異議,先不說皇帝正在興頭上,單就說旁邊那虎視眈眈的禮部尚書嚴嵩和吏部尚書嚴士鐘,那就不是他們愿意招惹的。

嚴元謨謝恩,他知道皇帝怕是還有事情要和大臣們商議,于是就要退下,不想這個時候嘉靖卻阻止了他:

“不急,元謨,朕還有事要伱去做。”

“好了,諸位,今天召集大家來,一是為朕的征北大將軍慶功,二么,朕也有事與各位相商。”

朱厚熜摸出幾份奏疏,自有宦官接過分發給眾人,而此時嘉靖皇帝的臉色也逐漸冷了下來。

“各位都看看吧。”

群臣們互相傳閱著,那是彈劾的奏疏。

彈劾的無非只有兩人——昌國公張鶴齡、建昌伯張延齡。

橫行不法,飛揚跋扈,魚肉百姓……各種罪狀,他們兄弟倆全占了,實際上彈劾他們的奏章一直都沒有停過。

只是因為他們的姐姐太后張氏的超然地位,縱然彈劾奏疏許多,無論是正德皇帝還是嘉靖皇帝,對待他們的態度始終是——訓斥。礙于張太后的存在,他們也不好干些什么。

可是這個時候拿出來,是什么意思呢?怕是……嘉靖皇帝,準備動手了!有人立刻意識到了這一點。

朱厚熜沒有開口,似乎在等待著什么。

在場的都是人精,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畢竟是當朝太后的家人,他不好親自說出口。

而那兩人也確實不是什么好人,那群臣自然是沒有話說的,在場的臣子們紛紛開口,好似是這個時候突然發現兩人的行徑似的,彈劾道:

“陛下,昌國公、建昌伯兄弟二人,仗著外戚的身份為非作歹,京師百姓苦其久矣!若不進行懲戒,我大明律法威嚴何存?”

“陛下,臣請懲此二人,減其俸祿,勒令其反省,以示懲戒。”

而嚴嵩和嚴士鐘則對視了一眼,嚴嵩輕輕搖了搖頭,嚴士鐘的眼神中已是了然。

一瞬間,他們已經做出了決定。

雖然這兩人也是勛貴,但是卻是最底層的那種,全都是靠著他們的姐姐上位的,本身一點本事都沒有,這樣的國公與侯爵,但凡是戰功封爵的都看不起他們,是從來不把他們當做自己人的。

而且這兩人一點本事沒有,只會到處作惡,反而會成為外人攻訐的一個把柄。

保他們?就算保得下來一次,難道還要次次保嗎?為了兩個蛀蟲,敗壞在皇帝內心的形象,可一點也不值。

于是兩人也順從大流,對皇帝揭露這兩兄弟的罪行,他們橫行市井久了,那壞事自然是一抓一大把,隨口就能說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