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九十四章 東錢湖,王門起

第九十四章東錢湖,王門起

“這不是寧波府東錢湖旁邊那個書院嗎?”

“我還收到過他們的邀請。”大儒錢德洪撓了撓頭,頗有些疑惑地說道:

“但是我看了看,也就一個唐寅在那里講學,還不是專精儒道的,雖然近些年因為他的加入多少有了些許名聲,但終究只是一個小書院。”

“還不如我這中天閣呢,于是就沒有去。”

“我也是。”

旁邊一個在當地頗有名聲的學者也說道。

“我也一樣……”

幾人面面廝覷。

出了浙江省,怕是沒人聽說過這東錢書院的名號。

這么一個學院,竟然能夠憑借僅僅一封書信,就可以請動陽明先生?

回想起當初他們七十四人拜府,誠懇請求,才請出的陽明先生,這態度簡直天壤之別。

至交?

能夠靠著區區一份書信就讓這位心學大家甘愿南下,可以看出這個人在陽明先生心中的分量,這絕對不是托詞。

要是他們知道,真正讓王守仁動搖的,不是這封書信,而是僅僅一小塊的印章,那還不知道要驚訝成什么樣子呢!

“陽明先生如今門生眾多,去任何天下任何一個書院,那里的講師都要掃榻相迎。這樣的名聲,去這東錢書院,絕對是屈身。”

有人說道,話語間滿是疑惑:

“如果是陽明先生的至友,也當是一代大儒,為何,為何會名聲不顯?”

“也罷。”錢德洪搖頭,他們在這里猜測也沒有意義。

于是他說道:

“各位,何不南下,共同一觀?”

幾人相視,點了點頭。

這到底是何方神圣?

也難怪他們好奇,要知道王守仁早在其龍場悟道的時候,就已經設立龍岡書院,授徒講學,在大明士林擁有極大的影響力,許多人不惜跋涉千里,也要聽他講課,而如今他南下東錢,定然又會引得天下士子側目。

要知道以陽明先生這偌大的名聲,他自己隨便挑一個破房子講學,前來聽講的弟子就可以直接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書院講堂,而普天之下不知道多少書院都對他發出過邀請,但是都被他婉拒,到目前也只有錢德洪因為陽明先生在此守孝才得以請到。

就是這樣,錢德洪也是率領余姚當地幾乎所有的儒學名家,還請來幾位王守仁的弟子打頭陣,才成功將王守仁請上的中天閣。

而如今,根據那守門的老人透露,王守仁是在收到一封書信之后,才決定的前往東錢,這更令他們內心充滿了驚訝。

陽明先生的不畏權貴,那是出了名的,當年寧王叛亂之時,他就敢于在寧王的宴席上當眾與他作對,王都不怕,那自然不會是沖著越國公府的名頭。

這東錢書院到底是有何方神圣,竟然能靠著一封書信,請動陽明先生?

總之,王陽明南下,無意間將儒生們的目光引了過去,他們第一次拋開了寧波府的那個公侯世家,以單純讀書人的目光,認識了這個書院。

里面那豐厚的條件,也為人所知。

僅就一項,那東錢書院有著一座巨大的書閣,里面收錄了從古至今幾乎所有的書籍,愿意無償開放給前來求學的士子們,這一點就令許多讀書人眼饞無比。

有些孤本市面上根本不流通,只有在那些大儒的收藏里才看得到,現在,他們也有機會通過東錢書院一睹。

更何況還有王陽明這樣的大家坐鎮,那書院瞬間便成為了一塊有著巨大吸引力的香餑餑。

于是眾多士子南來。

他們來到了風光無限好的東錢湖畔,在那里聽陽明先生講經,在朝陽的映照下背誦著功課,在微風中體會著天地的至理。

王守仁在此地講學,長達四年。

在東錢湖旁邊的那座書院里,王門正式形成了。眾多弟子匯聚在這里,聽著王守仁講學,并在離開之后將這樣的思想傳播到大明的千山萬水。

雖然他們對于心學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從而以此延伸出了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學派,但是無論心學之花在大明的何處綻放,他們都不會忘記自己的起源,自己的根在哪里。

東錢湖畔,王門始焉。

而東錢書院,也伴著心學的崛起而愈發的昌盛。

作為一個“俗人”的嚴昆鵬見此情形,簡直要笑開了花。

曾經那等待的歲月里,他還在想祖會用什么辦法,說服哪位大儒前來坐鎮。他沒有懷疑過祖是不是算錯了,因為從小跟隨在祖身邊的他,早就已經堅定了一點——祖是仙人,他絕對不會做出錯誤的選擇的。

他唯一的疑惑只是,會是哪位儒者呢?

他也自己推測過,想要猜出是哪位大儒,就好像孩子總是猜測大人的意思,以此來表現自己,搏得大人的贊許。

然而他終究還是失算了,來的是他做夢都不會去想的,陽明先生,王守仁!

他本來以為,或許是哪一位可以用金錢亦或是地位收買的大儒,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陽明先生。對方名氣太大了,尤其是這講學的三年里,他的名聲已經進一步的遠揚,而這位的淡泊名利更是出了名的。

他實在想不出,他們家族有什么辦法,可以說動這位大家。

但是祖就是做到了,據說,只用了一封書信?

難道是用了仙家手段?

他的內心,對神通廣大的祖更加充滿了崇敬。

而同時,他的心中,也浮現出了這樣的念頭:

祖已經施展了這樣的手段,我絕對不能辜負他的信任與幫助!

他當即下令,家族那遍布全國的茶館與說書人,盡全力在當地宣揚此事,讓這消息如同風一般傳遍大江南北,與那得傳理念而歸鄉的王門學子相結合,簡直是干柴遇上烈火,掀起的反應豈止是一加一那么簡單!

心學大昌,而東錢書院作為公認的王門“祖地”,更是在士林中熾手可熱。

看到現在眼前的這一切,嚴昆鵬的內心也是十分的滿意。

左右士林輿論,發展祖說的各種思想……指日可待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