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六十二章 救濟

第六十二章救濟第六十二章救濟:、、、、、、、、、最新網址:ishuquge

現在所有人都已經看出來了。

這家伙是來吃大戶的。

這個時節兩錢銀子一石,這和搶已經沒有太大區別了。

竟然還有臉問他們這個價格是否公道,這是做了表子,還要立牌坊啊!

“各位,我做事一向很公平,絕對不會強買強賣的。”嚴凌臉上帶著笑意,攤開雙手,說道:

“要是各位不愿意敞開糧倉賣糧,我絕不勉強,今天這頓飯,就當是和大家交朋友了。”

說著,他還拍了拍在座的一人的肩膀,貌似無意地問道:

“令尊,是在京師當那個……戶部郎中,對吧?”

那人顫顫巍巍地點了點頭。

接著,嚴凌很隨和地走到了每一個人身邊,依次說出了他們身后那人的名字,聽到他說話的,沒有一個不發抖,眼眸中呈現出無盡的恐懼。

威脅,赤裸裸的威脅!

此時在所有人的眼中,嚴凌那張笑臉之下,隱藏著可怕的危機,然而最可怕的是,平時他們倚為長城,甚至可以依靠來和知府對抗的后臺,在嚴凌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在座的各位背后都有背景,這不假。

但是真正的大佬,怎么可能屈尊去為一個府里的士紳站臺?五品戶部郎中,已經是這些人中官職最高的了,這還是因為他的老家在這里。

嚴氏代表著什么,他們再清楚不過了。

兩個國公,那是超品的存在,與國同休啊!哪怕是朝廷里的一品,看見了都犯怵。

就是他們身后的存在,看到這個越國公的弟弟,都得賠笑臉,說啥應啥,更何況他們?

但是要他們以這個價格賣出去,說實話,他們也不愿意。

一時間,現場陷入了寂靜之中。嚴凌也不急,自顧自地享受著酒菜。

終于有人打破了沉寂,是那戶部郎中的兒子,他想了想,覺得還是老爹的官位更重要,于是一咬牙說道:

“大人,兩錢銀子,我同意了!我們府中糧食,您想拿多少拿多少!我這就去安排。”

說完,他匆匆離去。

有了一個帶頭的,后面的事情就好辦很多了。

很快便有了第二個,第三個……沒多久,他們便全部同意了。

士紳們一個接一個的離開,直到最后,包間里只剩下了兩個人。嚴凌自在地喝酒吃菜,而一旁的知府卻是如坐針氈。

“好好干,可別再讓百姓吃不上飯了。”吃飽喝足,嚴凌這才微笑著拍了拍知府的肩膀,他一個沒有官身的人,卻好像訓斥下屬一般說道。

而聽到嚴凌的話,那知府如蒙大赦,趕忙站起,連連作揖,將他禮送出酒樓。

除了溫州府,臺州等地的士紳們也遭到了同樣的遭遇,被嚴凌派去的人用兩錢銀子買走了一大批糧食。

“祖,這樣是不是不太好……”

少年站家族的庫房邊,看著一袋又一袋的糧食被送入府庫,他那幼小的心里對于被奪去糧食的士紳產生了一絲的愧疚。

“沒什么不好的。”嚴凌撫摸著他的頭,微笑著說道:

“你有良善,這很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同情的。”

“這些奸商囤積居奇,把糧食炒到天價,還不出售,這已經脫離了正常的商業范疇了。他們讓無數災民吃不到飯,只能活生生餓死,或者淪落到易子而食的局面。”

“你還記得我們南下之時在北直隸看到的那些種種嗎?要是再任由他們這樣,說不定就會真實發生在我們這里。”

“也就是那個知府無能,要是換個鐵面包青天來,說不得得抓上幾個,以正視聽。”

“再說,兩錢銀子他們或許沒有賺頭,但是也虧不到哪里去,已經算是便宜他們了。”

“我臨走之前還警告了一番知府,那知府是心思玲瓏之人,有了我撐腰,之后定然不會允許那些士紳再囤積糧食,提高糧價了,這么一來,溫州的百姓也不必再飽受缺糧之苦。”

他帶著嚴淳走到另一邊,那里正在施放米粥。

災民們把熱氣騰騰的米粥珍惜地捧在手心,沒走兩步,就已經小口小口地吸吮了起來。

入耳,可以聽到災民們為家族的善舉歌功頌德。

更有人在得到食物之后熱淚盈眶,當場跪倒在地,向施粥之人叩頭:

“感謝,太感謝了……嚴家的大善人都長命百歲,愿靖平王英靈永佑我等……”

“看到了嗎?”嚴凌撫著他的小腦袋,“活了多少人的命啊!”

嚴淳癡癡地看著這一切,他嘴里低聲說道:

“祖,我明白了。”

雖然花了不少的錢財,但是家族總算還是撐過了那一個月。

一個月之后,朝廷的特使終于帶著救濟的糧食來了。

朝廷分發糧食,隨后又按照籍貫將他們各自遣返,聚集在寧波府中的大量流民就此消弭。

對于這一點,嚴凌也沒有太大的反應。

經過之前一段時間對于流民的吸納,嚴家的隱戶已經達到了飽和的狀態,他家的土地已經全部被開墾完了,留下他們也沒有什么用處。

當然,按照老慣例,其中的一些有本事的,比如鐵匠、木匠之類的,全都被招攬了,讓嚴凌比較欣喜的是,其中還有許多的織戶。

畢竟人都快餓死了,你衣服織得再好,有什么用?

這倒是意外之喜,嚴凌不是沒有想過涉足這一行,只是蘇杭那邊的織戶從事這一行很久了,他們根本競爭不過,這一次的救濟倒是將不少的織戶給留在了寧波,可以想見未來嚴氏定然會多一條財路。

當然,這些收獲和那巨大的名望比起來,不算什么。

嚴凌的堅持起了效果,嚴家的善行被百姓們帶著傳揚到了各地,民間之人都有了一個印象——

在大明的東南,有一個嚴氏,他們寧可自己破財,都要救濟百姓。在他們管理下的佃戶更是過著如同天國一般的生活(相對而言)。

可不要小看了這一些。

在之后如果有了什么大災大難的,他們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向東南跑。

而有了這樣的群眾基礎,家族許多傳播出去的東西也更能夠被眾人所接受。

需知,民心,才是根本。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