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三十一章 大王葉宗留,嚴峻南下

最新網址:yingsx第三十一章大王葉宗留,嚴峻南下第三十一章大王葉宗留,嚴峻南下←→:

嚴家悲痛地辦完了嚴鏗的葬禮,他下葬的當天,別說寧波府的知府,就連遠在杭州的三司的三位最高長官,都跑來參加。

雖然嚴鏗死了,但是嚴家可沒有衰敗,別的不說,單就一個入閣的嚴峻,就值得他們來燒香。

然而他們來的時候輕車快馬,去的時候,卻由附近衛所的士兵進行護送才敢啟程。

誰都沒有想到,就在嚴鏗去世的同月,江南出現了自元末之后最大的亂局。

起因,是朝廷缺錢了。

正統一朝天災頻發,之前二年的時候,便有過陜西旱災,兩京畿及中原地區大水的情況,之后便一直沒有停過。

正統四年,直隸、陜西、河南、山西大旱。

五年,江浙水災,一直給天下輸血的江南反而成為了需要反哺的對象,“振浙江饑”,“免蘇、松、常、鎮、嘉、湖稅糧”。

六年,湖廣饑荒,同時直隸蝗災,陜西旱災。

七年,陜、晉、豫、魯四省饑荒,產生流民數十萬之多。

九年,湖廣、貴州、河南、陜西再次饑荒。

明朝仿佛受到了詛咒,終明一朝,天災不斷,正統年只是整個大明的一個寫照。

而每一次大災之后就是饑荒與流民。

之前嚴鏗在的時候還好,他派下能干的官員,理清責任,迅速派發救濟糧,并且安撫百姓、安置流民,使得雖然流民有數十萬之巨,然而卻沒有出現明末那樣的亂局。

但是這樣做也是有代價的,國庫虧空并不是開玩笑,雖然嚴鏗整肅吏治,鼓勵生產,但是你再多錢也經不住這么耗啊,等到九年再次饑荒的時候,朱祁鎮打算學著恩師賑災,一下令,戶部官員把府庫一打開——

一丁點銀子也沒有了,皇帝的內帑也基本耗盡。

沒辦法,想轍增加收入唄。

朱祁鎮把目光放到了礦上,這是下西洋停止之后,內帑的主要來源。

這個礦,主要指的是銀礦,那個時候除了朝廷掌握的幾個官營礦之外,民間還有許多私礦。

正統九年十月,朝廷正式下令收民間私礦為官有,私自開礦者死刑,家屬流放,“如有不服追究者,即調軍剿捕”,是相當的嚴厲了。

礦,自漢武帝鹽鐵官營之后,歷朝歷代基本就把這些東西收歸國用,由朝廷來開發。

不過也不是說所有礦都不允許民間自主開發,比如說煤礦之類的,就是允許的,嚴家手頭上就有兩個,但是銀礦,按照道理講,是必須朝廷壟斷的。

問題就在于,在朱祁鎮正式下令之前,明朝對這個還真沒怎么管,雖然朱元璋禁止這樣的行為,但是洪武嘛,懂得都懂,后來只要你交稅,私自開礦也不管你了。

直到朱祁鎮。

對于私自開礦的嚴厲懲罰,也使得許多人走上了那條不歸路。

畢竟,反正都是死,還不如搏一搏!

在浙江、江西、福建三省交界的仙霞嶺、銅塘山一帶,私開寶豐場、少亭坑諸銀礦的葉宗留率領諸礦工正式起兵叛亂,并得到了許多礦工的投效!

并且和其他礦工被迫起兵不同,仙霞嶺一帶本來就是官府明令禁止開礦的禁區,礦工們在此地利用險要地勢,一面開礦一面對抗官府早已有兩年之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葉宗留率領叛軍殺福建參議竺淵,破明軍千人,聚集礦工達數千之多,縱橫于三省交界之處,連破數城,所向披靡!

明朝數次調兵鎮壓,但是因為葉宗留一干人到處流竄居無定所,以至于徒勞無功!

時間一直持續到正統十三年,整整三年多過去,明軍依然幾無斬獲,而葉宗留是越打越強,他攻破數個官營礦場,聚眾上萬人,把東南三省這幾個財稅重地,攪得一團糟!

本來就已經不寬裕的朝廷更加雪上加霜。

唯一的好處是,由于嚴鏗前些年的新政,所以農民普遍安居樂業,再加上救災及時,流民也及時被安頓下來,沒有被葉宗留裹挾以致成大禍。

但即使是這樣,明朝也已經有些受不了了,東南用兵數年,耗費錢糧無數,邊關都已經開始欠餉了!

并且在正統十二年的時候,葉宗留攻破政和,自立為“大王”!這已經是徹底地超出了明朝的容忍限度!

必須徹底根除他們!

朱祁鎮舉目四顧,選定了一個人——

正是嚴峻!

正好這個時候,他的三年守孝期也已經滿了。

可憐這位新任陳國公剛剛啟程返回到京師,就被迫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正統十三年五月,嚴峻以陳國公、內閣群輔及兵部尚書的身份,提督閩浙贛三省之兵,圍剿葉宗留。

嚴峻行動很迅速,他立刻回到寧波,并以此為大本營,召集三省的諸多將領。

在這期間,他開始翻看明軍與叛軍交戰的卷宗,以此來了解這支由礦工組成的部隊。

但是這份卷宗卻是看得他直皺眉。

叛軍倒是沒什么好說的,實際上就是流寇的一套,打了就跑,本身戰斗力也就那樣。

真正的問題在于,明軍將領的心不齊。

南方衛所明軍的戰斗力此時已經下滑嚴重,但是好歹沒有完全成為農民,戰斗力至少比礦工強。

真正屢剿不滅的原因,是明軍將領們普遍抱著得過且過的思想,再加上他們到處跑也確實難剿,于是干脆把叛軍趕出了自己所屬的區域就不再管,以至于叛軍到處流竄,人越打越多,戰斗力越打越強,終至大禍。

不過在這些人之中,他倒是還發現了一股清流。

福建沙縣曾經上報過一次大捷,叛軍伏尸上千,狼狽北逃,從此不敢再入沙縣一步。

但是功勞簿上卻只有一些知縣什么的,沒有那名統兵之將。

嚴峻很清楚,這是被搶功了啊。

在福建的將領抵達之后,他找來了沙縣所屬延平府的將官訊問。而面對陳國公,那人自然是不敢隱瞞的。

“他叫什么?”

“鄧茂七。”

一只雄鷹在歷史的長河上撲扇翅膀,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鏟平王鄧茂七、大王葉宗留,這兩個明朝中葉赫赫有名、一度顛覆東南的義軍首領,在嚴凌來到這個世界之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本章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