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八章 太子朱祁鎮的老師

Hi,賬號:熱門:第八章太子朱祁鎮的老師夜間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寒夜吳歌:、、、、、

第二天。

早朝剛開始,李昶便向后面自己的心腹使了個眼色。

夜長夢多,可不能令朱瞻基反悔。

立刻便有御史站出來,重新提出了昨天的意見。

無非還是勞民傷財那一類,老調重彈。

當他說完之后,所有的臣子目光齊刷刷看向了坐在帝位上的朱瞻基。

宣德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氣,眼里閃過了無奈的神色:

“卿等所言,朕昨日仔細思尋了一番,頗有道理,下西洋此舉不僅使百姓苦于徭役,更與藩屬爭利,有損我天朝上國之形象。”

“既如此,下西洋便全面停止!”

“陛下圣明!”

群臣幾乎是不約而同地山呼道,聽著臣子們的贊頌,宣德皇帝也只有苦笑:一住://.biquxs

這圣明之名,竟然不是通過勵精圖治所得,何其可笑!

下西洋的事情告一段落,接下來便是商議朝政了。

朱瞻基突然想到一件事情,他本來打算在下西洋事務處理完之后就提出的,卻被百官的反對所耽擱。

太子出閣讀書。

自己的兒子已經六歲了,按照規定,太子出閣讀書的時間不能晚于八歲,朱祁鎮現在六歲,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一般來說,出閣之后自然是選擇腹有詩書的文官進行教導,但是經過這次事件,他已經不太信任這群家伙了。

可是太子不能沒人教啊!

朱瞻基的眼珠子轉了轉,落到了站在一旁的陳國公身上。

陳國公雖然是武勛,但是家學淵博,當一個老師那是小菜一碟。

你們想要教我的兒子,把他們教成自己心目中所謂的圣主明君?我偏不讓你們如愿!宣德皇帝的眼里掠過一絲快意。

而陳國公本身的忠誠也不需要懷疑,兩朝顧命,這絕對是一等一的忠臣,朱瞻基自己對嚴鏗也是百般放心的。

他清了清嗓子:

“太子已經六歲了,朕認為也到了出閣的時候,是時候擇人教導太子讀書了。”

聽到這話,下方的文臣們互相看了看,有人的眼睛里已經閃露出了喜色。

皇太子出閣讀書的事情由禮部負責,而皇帝一般也不會駁斥禮部上交的名單。

所以自從太子六歲之后,禮部尚書家的禮物是一車接著一車,很多人都跟禮部尚書打了招呼。

無他,那可是帝師啊!等到太子接替皇位,帝師雖然說不一定就能夠位極人臣,但是卻也會擁有超然的地位,再加上華夏尊師重道的思想,簡直如同一張免死鐵券一般!

有人已經在暢想:

我給禮部尚書送了上千兩的白銀,這事兒想必已經沒有懸念了。

嘿嘿嘿,帝師啊!等到太子登基,我怎么說也能混個尚書當當吧!

將下方所有人的神色盡收眼底,朱瞻基的嘴角劃過一抹冷笑:

“朕決定,命陳國公、后軍都督府左都督嚴鏗,為太子太師,總領太子出閣讀書事宜!”

太子三師,一般都是作為虛銜加在臣子們身上的,但是朱瞻基在這個時候提出,很明顯他的意思就是要嚴鏗成為朱祁鎮的老師!

所有人都驚呆了,禮部尚書更是目光呆滯,他本來打算出列領下相關事宜,現在整個人僵在了原地。

這是怎么回事兒?

讓一個武勛來當老師?哪怕這個人確實家學淵博,但是聽起來也著實有些荒謬,畢竟勛貴們的爵位,大多數馬上打出來的!論學識,肯定不如文臣,教師什么的,肯定是從文官中挑選啊!

宣德皇帝這樣弄,可不是要讓他們滿朝文臣,淪為笑柄嗎!

并且這還不合規矩,要知道教太子可不是只有一個人,還有太子侍讀,而這些名額一般都是禮部來制定的,然而現在宣德皇帝的意思,竟然是要嚴鏗來挑選侍讀的人選!

這可是禮部相當重要的一個權限!

這能忍?禮部尚書當即就要站出來。

錢也收了,你現在讓我怎么整?還回去?

可是就在禮部尚書要出列反對的時候,他感覺自己的袖子被人拉住了。

回過頭,楊士奇正看著上方的宣德皇帝,目不斜視,但是手卻在下方緊緊拉住他的袖子,絲毫不放松。

見是楊士奇,禮部尚書的動作頓時停頓了下來。

就在宣德初年,為了更好地處理大明朝的事務,朱瞻基把票擬的權力賦予了內閣。

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務處理的效率確實提高了,仁宣之治少不了他們的功勞,但是內閣的權力也相應增加。

所以這個時候的內閣官員們,早就已經不復曾經的卑微了。

畢竟這么多事務,皇帝一個人處理是極其不現實的,哪怕有了內閣輔助,但是作為秘書,他們也只能提出參考意見,實際上皇帝還是得一個不落看完,受不了。

太祖的那套制度,也只有朱棣那個精力旺盛的,還可以勉強接受。改變是必然的。

只不過現在宣德皇帝手里牢牢抓著批紅,本身又英明,所以內閣還是處于被壓制狀態,但是近些年宣德其實已經有些不行了,太和門事件的爆發,與此也不無關系。

雖然他們這個時候還沒有真正像后面那樣擁有相當大的權力,但是在實際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甚至連六部尚書,都要怵他們幾分。

所以面對楊士奇的阻止,禮部尚書雖然不理解,但是也還是止住了動作。

楊士奇見狀輕輕呼出了一口氣。

見好就收,這是他的意思。

他們剛剛才逼得皇帝妥協,現在總得給皇帝一個宣泄的口子,不能老是逼著。皇帝退步了,他們也得退步以表示誠意,不然皇帝真的發飆就完了。

楊榮、楊溥,也是這個意思。剩下的尚書見到禮部尚書被攔住,內閣同心,也就沒有出聲。

文臣集團的上層人物們,默認了這一結局。

而嚴鏗也反應了過來。他一開始也是陷入了驚訝,畢竟武勛擔任帝師,這事情前所未有,但是現在他也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

大踏步走出群臣,他深深拜倒:

“謝陛下隆恩!臣定當竭盡所能,教導太子成才!”

這確實是隆恩,也展現了朱瞻基對于嚴鏗的信任。

說嚴鏗的心里不感動,那是假的。

他在心里暗暗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教導太子成才,好好輔佐他。

而朱瞻基則微微點了點頭:

“盡快擬定侍讀人員名單,上呈給朕過目。”

頓時,朝中諸臣那火熱的目光,都投向了站在中央的嚴鏗身上。

對啊!雖然最尊貴的帝師身份沒有了,但是還有太子侍讀啊!那也是可以親近太子的職位,一樣好處多多。

可以想象下朝之后,陳國公府會是怎樣的車水馬龍了。

(本章完)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寒夜吳歌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