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五章 削藩鐵幕

Hi,賬號:熱門:第五章削藩鐵幕夜間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寒夜吳歌:、、、、、

“謀反?”

朱高煦的眼睛里轉起了圈圈。

饒是以他的狡詐,一時半會兒也沒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兒。

他一把拽過手下,臉龐變得猙獰,惡狠狠地問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給本王說清楚!”說話間,腰刀已經按上了他的脖子。

那士兵都快被嚇尿了,當即磕磕巴巴的,把朱瞻基盡起北直隸部隊,包括天子親軍與精銳中的精銳三大營,總共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山東樂安州殺來的消息告訴了他。

而理由,便是漢王派人暗通陳國公,意圖謀反被揭發。

朱高煦聽完,只感覺一陣天旋地轉。

這可是謀反大罪啊!作為和朱棣一起從那個時候走過來的老人,他當然知道面對一個全盛時期的朝廷,是有多么難以對付。

當年統領北直十余萬大軍,八王聯合舉事,都是廢了好大的功夫,頂著巨大的壓力。要不是南軍馮勝傅友德沒有戰心,李景隆又很明顯不是朱棣的對手,他們根本不可能一次次以少勝多直到兵臨京師。

現在呢?自己只有三護衛幾千人,樂安這么一座小城,對抗朱瞻基二十萬人,等于是剛出新手村,就要打大BOSS……一住://.biquxs

簡直是十死無生!

至于自己為什么會莫名其妙地“造反”,以他的聰明,自然是片刻間便想明白了原因。

朱高煦也只能咬著牙說一句:

“大侄子,你好狠!”

現在已經逼到墻角了,就算不想反,也只能反了!

宣德元年十月,朱高煦正式于樂安州起兵,掌控全城,軟禁官吏。

謠言,就這樣變成了現實。

既然已經叛亂,要不,干脆就鬧他一鬧?

朱高煦原本還是有著這樣的想法的,但是當看了地圖之后,瞬間,漢王朱高煦就變成了咸魚朱高煦。

打?那什么打?

靠著自己的幾千護衛,去打城高池深的青州,亦或是濟南?

別鬧了,這兩個地方的守軍都比自己的人多。

于是,在大軍從北直隸出發一直行進到樂安城外足足半個月,朱高煦這支叛軍,沒有絲毫的動靜,眼睜睜地看著朝廷的平叛大軍來到了城下,黑壓壓的一群,包圍住了城池。

甚至都不需要分主攻方向、次要攻擊方向,就這么一座小城,明軍能夠四面主攻,并且做到每一面的攻城人數都是朱高煦手下的數倍。

他無奈地嘆了一口氣,這還玩個屁啊!

幾千打二十萬,孫武再世,都不知道能不能有點勝算,反正他不行。

朱高煦下令準備投降,并且和自己的親人進行了最后的告別。

畢竟造反大罪,多半是活不了了。

不過也有不識時務的,比如部下王斌就跟他說,既然已經起兵,寧可戰死,也不投降。

我可去你的吧!

不是哥們,你作為我的部下,我到底想不想造反,伱不知道嗎?

于是他裝作被勸服,回到了自己的指揮部。

然后打開了側門,溜出了城。

“臣罪萬萬死,惟陛下命!”

勞資命擺在這里了,你看著辦吧。

可笑的朱高煦叛亂,就此結束,從朱瞻基大軍來到樂安城下,到朱高煦投降,叛亂平定,僅僅只有兩天。

而朱瞻基,也展現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寬宏。

他居然赦免了朱高煦的罪行!

在派遣了一個叫于謙的小御史臭罵了朱高煦一頓之后,他放過了這位漢王爺。

看著他伏在地上戰戰兢兢的樣子,朱瞻基知道,自己的叔叔在生死的面前,最終選擇了屈服。他不是因為于御史的痛罵而戰栗,他是恐懼自己即將到來的死亡,他害怕的,是那個可以輕易置自己于死地的皇權。

朱瞻基滿意地笑了,他知道自己這個叔叔已經破了膽氣,他再也不可能掀起風浪了。

于是他饒了他一命。

還可以傳揚寬仁的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這個御史的口才學問,倒是也很不錯。

朱瞻基這樣想著。

或許可以委以重任。

不過,現在最要緊的事情,還是借著漢王謀反的余波,迅速展開削藩。

趙王收到了宣德皇帝親自寫來的信函。

里面附著許多御史的彈劾奏章,甚至還有“趙王與漢王勾結謀反的證據”,戶部尚書陳山甚至建議皇帝回師時順便去彰德(趙王封國)將趙王一并拿了。

朱高燧在他的府邸里抖得像篩糠一般。

好在其中還有“侄之本心,但欲兩無嫌疑,同享貴富于永遠,非有他也”這樣的話,這給了朱高燧希望。

他是聰明人,知道自己這個侄子的意思。

宣德二年正月,趙王上書,言道:

“臣謝陛下之寬宏,赦臣必死之罪,此恩同再造。”

“陛下能容忍臣之罪行,然而臣仍保留重兵,臣實在恐人言未弭。”

“謹將常山中護衛及群牧千戶,并儀衛司上下官校,全部歸還朝廷,以拜謝陛下保全之德!”

朱瞻基滿意地笑了,他終于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趙王數千衛兵,盡數被削。

下一個,是晉王朱濟熿。

一樣的理由,勾結漢王謀反,不同的是,他可不是朱瞻基的三叔。

宣德二年四月,晉藩在復位不過二十年之后再度被廢,軟禁鳳陽,太原三護衛歸朝。

接著是秦王朱志堩,由于西安被設置為西京,所以他的封地改到了漢中府,也被指控參與了永樂十八年時候的秦府安定王朱尚炌謀反,身邊更有參與過當年事情的人。

有點扯淡,因為當時已經是宣德四年,距離安定王謀反已經過去了足足十年,但是還真就有秦王護衛中一個叫張嵩的隨即舉報秦王欲反。

大明的王爺,就沒有傻瓜。

晉王還在鳳陽呢。

求生欲很強的秦王當即上書,請削漢中三衛,宣德客氣一番,收下了兩護衛,象征性給他留了不到千人的一衛。

接著平江伯陳瑄之子陳儀上書,言道楚王府富庶,兵強馬壯,恐有異心。

楚王當即上書,請削武昌兩護衛。

六年,蜀王請削成都兩護衛。

而當年跟隨朱棣起兵的幾個王,也都莫名其妙有了反心,受到了御史們的彈劾。

都是聰明人,知道大勢所趨,再加上到現在為止,除了晉王之外,其余自覺些的,全都被朝廷重重地賞賜,富貴不缺,反抗的心,也就淡了。

他們也上書,辭去了自己的護衛。

直到那一天的到來。

“肅王請辭所部兩護衛,僅留一衛聽用!”

坐在龍椅上的宣德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自此,從建文帝開始,使得一帝自殺,數王被軟禁,這持續長達數十年的削藩終于落下了帷幕。

(本章完)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寒夜吳歌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