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一百一十章 市井之內皆說三國

第一百一十章市井之內皆說三國

馬和帶回來的財物,僅僅是粗略估計,便有數百萬兩的價值,這是難以想象的暴利。

朱棣大喜過望,自是重重嘉獎了馬和。之后,他才有心思,問起馬和的其他任務。

畢竟派這么多人去“賺錢”,未免不好聽,馬和是有著正經的任務的。

“稟陛下,古里國國王的冊封詔書,已經送達,古里王請我代呈謝恩折子。”他拿出一封書信呈上。

“另外。”馬和頓了一頓:“您前些日子提到的呂宋總督,也已經冊封完畢。”

呂宋的富戶們前些年聯合派遣了一個使者前往明廷請求歸入大明統治,朱棣也正是由此萌發了將呂宋納入治下的念頭。

“當地沒有國家,依靠著富商大賈維持秩序。呂宋有兩個最大的富商,一個是許柴佬,一個是陳肅,都在當地有著極大的生意。”

“其中許柴佬年事已高,且流落海外已有數代,與我禮儀之邦瓜葛甚少,多蠻夷習氣,商販提起他時,有懼而無敬。另一人陳肅年輕,又是頗通禮儀,且眾商販提起他時皆交口稱贊,說此人樂善好施,行為大氣。臣考慮良久,最后便任命陳肅為呂宋總督,其人在當地名聲甚好,想必也能保得一方安寧。”

“陳?”朱棣瞇起了眼睛:“和昔年陳友諒是什么關系?”

要是封了昔日對手的后裔作呂宋總督,那可就是大笑話了。

馬和搖了搖頭:“是閩地陳氏。臣問過他的來歷,是福州人,元末時候父輩下了南洋,近幾年才在呂宋定居。”

朱棣點頭,既然這樣,那就沒什么問題了。他也沒興趣去統治那個小島,既然對方已經名義上服從,那他就不管了。

他轉而囑咐馬和道:“愛卿辛苦。只是如今朝廷財政緊缺,你卻是歇息不得。你準備準備,朕擬在十二月時,開始第二次下西洋。”

“遵旨!”馬和大聲說道。

時間過得很快,眨眼又要啟航。

“又要走了。”出航的前夕,馬和最后一次在大明的街市中漫步,感受著民間的煙火氣息。

旁邊的茶館里傳來說書聲,無意間傳入耳朵的“玄德”,“孔明”勾起了他些許的興趣。

他信步走進了茶館,只見不大的館子里已經滿滿地坐滿站滿了人,足有數百之多,人雖多,但卻鴉雀無聲,所有人豎起耳朵,聽著坐在上首的說書人講著三國。

三國的故事本來在民間也是流傳甚廣,大多數是以戲曲的方式出現,也有很多話本,但是往往牽強附會,加入大量野史,使得整個故事不倫不類甚至離奇,文筆還粗鄙,馬和雖是三國的忠實粉絲,卻也受不了那些話本的內容。

但是這一回,改編得卻是極好,故事雖有演義色彩,卻整體符合歷史,人物塑造也是鮮明無比。那說書人口才也是了得,待得一句“且聽下回分解”說出,馬和竟還是有些意猶未盡,有著沖上去把之后內容問明白的沖動。

他聽到前面的人在議論。

“這三國,前端滿是英雄氣,可是后面,越聽,越令人難受!聽了一部分,便再也聽不下去了!”

“哦?敢問閣下聽到了哪里?”馬和饒有興致地搭話,心里暗想,這人竟然也對三國有自己的見解?

“我聽到天公將軍陣亡,就不聽了!”那人理直氣壯地回答道。

“你這還好一點。”有人湊過來,“我聽到青蛇繞梁的時候,便聽不下去了……”

馬和:……

你們是不是在逗我玩?

你們一定是在逗我玩,是吧!

“這位相公別理他們,他們跟你作耍子呢!”有老丈人走過來,把這笑嘻嘻的兩人給趕走。

馬和趁機問道:

“老丈,這說的是那個平話?三國的平話,我也聽過許多,這般精彩的,卻是頭一次見。”

“這是《三國志通俗演義》,確實是近年來最好的三國平話了。”老丈笑呵呵地回答道:“我看你像讀書人,喏,前方便有賣。”

馬和當即走到前面,果然看見有一個書坊,里面已經圍滿了人。

其中有兩種《三國》,一種包裝精致,但是價錢貴,一種就有些破爛了,不過相比之下便宜很多。

京師里讀書人還是很多的,而且百姓也普遍富裕一些,這種富有故事性的讀本獲得了許多有錢人的青睞,市井的百姓,有時候急不可耐,也還會合伙買上一本,請讀書人幫忙講講。

馬和也買了一本,是包裝精美的,五兩銀子雖然貴,但是對于他而言不算什么。打開書,開頭便是一首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僅僅這一首詞,就讓馬和瞪圓了眼睛,只感覺天靈蓋一陣發燙。

“好詞,好詞啊!”他不由地當街擊掌大呼,引來路人一陣側目,待看清手中書籍名字,又有些見怪不怪。

而馬和,依然處在震驚之中。

就憑這首詞,他就感覺這五兩銀子花得不虧。

他當即向下看去,想要看看這是哪位名家所作。

詞的下面沒有寫作者,只有一行小字“浙江省寧波府嚴氏,長樂書坊。”

嚴家兩個字,立刻吸引了馬和的注意。

這般好詞,如果是別人寫的,早就應該已經流傳開了,一直沒有,只能是作者低調,故意隱瞞。

而且這股豪邁與蒼涼的氣概,只有真正歷經了世事百態,看破了生死,歷遍浮沉的人,才能夠寫出。

嚴家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一個人——

想必是靖平王生前所作!

早就聽說靖平王嚴凌能文能武,只是沒有什么好詩歌文章傳世,使得許多仰慕者徒留遺憾,如今終于得見!

頓時馬和心中升起了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竊喜,更有一種與前人共讀一書的奇特感覺。

就好像,知道教科書上的名人還活著,那種感覺。

可以想見,這本小說,將會陪伴他接下來的航海生活。

而此時,遙遠的寧波府,嚴凌看著賬簿上的收入,臉上也是露出了開懷的笑容。

僅僅是將《三國演義》擴大到東南幾個省售賣,并且加上說書人,兩個月時間,就風靡了整個東南,還給他們帶來了四萬兩銀子的暴利。

是的,這個三國演義,正是嚴凌搞出來的。

他找到了羅貫中的后人,用區區一百兩銀子,便拿到了那本《三國演義》的手稿。

憑借著家族的財力,他很輕易地建造起了印刷作坊與書坊,大量印刷書籍。

羅貫中一輩子都沒能做到的出版,就這么輕輕松松在嚴凌的手里實現了。

由于那個時候沒有版權意識,很容易被人仿造,嚴凌干脆把這書分成兩種。

一種用上好的紙張與墨汁印刷,封面上有著華麗的花紋,其中還有插畫,仔細一聞,甚至還有淡淡的香味。這是精裝版,賣五兩銀子一本,走的是上層路線。

一種用極薄的紙與劣質的墨水印刷,沒有插圖,甚至可以看見背面的字跡,極其影響感官,但是價格也便宜,幾個銅錢就能買一個。

這樣一來,盜版甚至還不如買正版便宜,又有誰會去買盜版呢?嚴凌的算盤打得很精。

同時,他還培訓了一批熟讀了三國的說書人放出去,茶館可以租借說書人來說書,但是要付租金。

這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利益。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