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九十七章 削藩

第九十七章削藩

“朕說,雖奪諸王之兵,但朝廷不僅會加大俸祿,還要賜予王田,怎么,你覺得不妥?”

朱棣陰沉著臉,盯著下首的嚴鏗,他的語氣很平靜,但是從臉色可以看出,此時的他并不怎么愉快。

此時御書房里只有三個人,皇帝、世子、陳國公,其他的人都被轟了出去,離得遠遠的,這是要商討極其重要的大事,才會有的情況。

朱棣起兵反對建文,其中少不了諸王的支持,并且他能夠坐穩皇位,也需要宗室的承認,因此他肯定不想把自己的名聲弄得不好聽。而且他自己靠武力上位,自然也多了幾分懷疑,生怕別人有樣學樣。所以雖然削藩,但是他不僅保留了諸王的富貴,還要給他們發錢、發田。

可以想象,有了這潑天的富貴,諸王的怨氣會消散許多。朱棣對于自己想到的方案,也是頗為滿意的。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還沒有正式提出,僅僅只是找來心腹大臣與兒子商量,便首先遭到了反對。

嚴鏗這個時候已經離開了座位,跪倒在地上。雖然面對天子的震怒,但是他的面容堅定,依然一字一句地說道:

“臣,反對陛下加宗室之俸祿、給予王田以供養,此事或許動搖大明之根基。”

聞言,朱棣的臉色徹徹底底地垮了下來,他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整個書房的氣溫卻被下降到了冰點。

好家伙,我辛辛苦苦想出來的法子,你給我來一個“會動搖大明根基”?這朱棣能開心,就見鬼了。

他的神情愈發不善。

朱高熾見狀,趕忙在一旁解圍道:

“父皇,陳國公也是忠心體國之人,不如先聽聽他有什么說法?想必若非有極大的分歧,也不會出此妄言。”

聽到兒子這么說,朱棣的臉色稍稍好看了一些,他用鼻子發出了一聲:“嗯”。

見朱棣許可,嚴鏗稍稍在腦袋里整理了一下思路,隨即開口了:

“陛下此舉,是為宗室考慮。削藩之事,勢在必行,然陛下雖削諸王之兵,但給予數倍的金錢富貴,讓他們享受榮華,可見陛下對諸王愛護之心,長兄之情,天地可鑒。”

聽到這番話,朱棣的臉色緩和了下來,他點了點頭,示意對方繼續說。

“然,此舉,也有極大的弊端。”

“諸王各有婚姻,自有子嗣。子嗣又生子嗣,大明千秋萬載,則宗室延綿不斷。”

“依太祖之法度,宗室不得從事其他行業,全賴朝廷供養。陛下再加其俸祿至數倍,給予王田,那么宗室越多,則朝廷負擔越大,且王田不上稅,代代皆有親王出,則大明之稅田愈少,怕是終有一日……”

“且俸祿之米由各藩主脈發放,如今諸藩血脈相近,自不會有何變故。待數代之后,血脈相遠,已無情誼,若是諸藩貪污,則各宗室豈不是衣食無著?”

“還請陛下明察。”

說完,嚴鏗低下頭,深深叩拜。

他不是傻子,他的父親也說過,有些東西,沒必要學那些文臣去死諫,但是這回冒犯天顏,他卻是有些把握的。

在不影響家族發展的情況下,他自然是希望朝廷越昌盛越好,畢竟家族還沒有發展起來,還要靠著這棵大樹。

明朝的制度離譜,并不離譜在其給宗室發俸祿,因為宋朝就是這么干的。

真正離譜的點在于,明朝他的減爵,是有底的。

這個底,就是奉國中尉。

奉國中尉的兒子,不會再降,也是奉國中尉,子子孫孫,都是。

你想想,一生二,二生四……到最后哪怕奉國中尉的俸祿再低,那也是一個可怕的天文數字。

至于后來他們的俸祿被諸王貪污,以至于這些人很多幾乎被餓死,那是另當別論,那份俸祿,朝廷是發的。

老朱關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卻沒想過,自己的朝廷會因此被拖垮。

朱棣同樣也沒有想到這么多。

此時聽到嚴鏗這般說,他的腦子里微微一轉,便已經想通了關竅,不由地悚然一驚,遍體生寒。

不錯,他的這個決定,有著這么一個致命的漏洞。

子子孫孫無窮匱,過個一兩百年,宗室集團那可怕的祿米,將成為朝廷背上的重擔!

單是想一想那個場景,就令人感到恐懼。

朝廷的天下,有許多成為了藩王的田產,不用納稅服徭役;朝廷還要給予這數十萬的宗室大量的供養,不然要背上不顧宗親的罵名。

哪怕北邊有外敵入侵,內部有農民起義與天災人禍,皇帝也不得不從國庫甚至內帑里掏錢養著這群對朝廷沒有半分好處的家伙,以至于財政愈發貧瘠,外敵內寇無法平息,最后……

他不敢想下去了。

此時朱棣臉上哪還有半分的不悅!連額頭上,都已經沁出了一層冷汗。

朱高熾更是長于政務,此時一想,也是大驚失色,這簡直便是亡國之道!

“倒是朕誤會愛卿了。”朱棣不是不肯認錯的人,他從龍椅上站起走下,親自把嚴鏗扶起,語氣中帶著濃濃的后怕:“多虧愛卿提醒,不然險釀成大禍!愛卿,你有何建議?”

“可效仿前宋舊制!”嚴鏗當即回道,他已是胸有成竹。

“你是說……任其謀生!”朱棣并不是很了解這些,但是朱高熾卻是一點就通,禁不住脫口而出,但是旋即又住嘴,用求證的眼神看著嚴鏗。

嚴鏗點了點頭,開口道:

“陛下要給予榮華富貴,自無不可,只是這宗室供養制度卻需改變,而且也不能完全效法前宋時的制度。”畢竟宋朝確實有錢。

“給所有藩王規定名額,長子繼承親王爵,次子、三子為郡王,其余的雖然仍舊給予爵位,但是概不由朝廷發放俸祿。”

“將每一個支脈可以領俸祿的名額固定,如此,宗室生子也便受到了制約。”畢竟這些家伙“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除了生孩子,也沒別的事情可以干,幾十個孩子都成了常有的事兒。

“奉國中尉之子,降為平民,允許其自由職業!”

到了奉國中尉之后,其實和皇帝的關系已經極其疏遠,放民間,那也是出了五服了,這個時候允許他們自由職業,也不用擔心會出現什么風浪。

最重要的一點,不給王田。

把給的俸祿作為一個定量,而不給田產,這樣也不至于導致最后朝廷“無稅可收”。

我看朱高熾的畫像不是很胖誒,我甚至覺得比朱棣帥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