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六十五章 分道揚鑣

嚴涯張口,正欲再說,朱元璋已經揮了揮手:

“孰是孰非,你我在這也說不清楚,朕已命東宮巡視關中,替朕會賞群臣,考察西安。”

嚴涯轉頭看向朱標,見他微微頷首,心里便已經明白,遷都這事兒,估計朱標也是贊同的。

嚴凌之前也跟嚴涯提過朱元璋這倔脾氣,而朱標其實就是一個心腸軟一點的朱元璋,看來非得給這爺倆撞個南墻不可,于是也不再勸說。

大事聊完了,朱元璋該考校也考校過了,接下來的話題便輕松了很多,他開始詢問嚴涯身體如何,平日里讀得什么書,有什么見解之類。

此時的他,真如同一個溫厚的長輩,在與自己那好學的晚輩交流。

“你弟弟最近的學業倒是不錯。”聊著聊著,朱元璋突然想起了嚴涯的弟弟,嚴凌的次子嚴鏗:“我看他與兩個皇子相處得很是融洽,功課之間相仿,弓馬方面卻還更勝他們一籌,是一個名將的胚子。”

嚴鏗雖然與皇子一起讀書,但是他走得卻是武將路線,練得一身好體魄,更熟讀兵書,不過這也正常,畢竟和他一起讀書的朱栴后來受封慶王,就藩寧夏(銀川),朱權受封寧王,就藩大寧,這可是兩個塞王,不舞槍弄棒,又怎么在之后與那些馬背上的漢子抗衡?

嚴涯笑了笑:“名將胚子什么的,陛下謬贊了,舍弟那幾分本事,全靠陛下的栽培。”

說到這里,他站起身向朱元璋拱了拱手:

“陛下,舍弟已經十五歲了,足以獨當一面,臣斗膽為其向陛下求個差事,他平素喜好刀劍,請陛下能夠賜給他一個武職。”

嚴涯大嚴鏗五歲,如今父親不便露面,弟弟自然要由自己來照顧,長兄如父嘛。

朱元璋倒也沒有意外,他笑著說:

“也是,這小子已經十五歲了,昔日思本(李文忠)也是這個年紀上的戰場,十九歲時便能夠獨領一軍。他要是養在京畿重地,卻是白費了那一番武力,如今塞外戰事依然不斷,倒是一個磨煉人的好去處。”

“正好你弟弟與權兒相熟,便……”朱元璋說到這里,頓了頓,很自然地改了口風,“便去北地,燕王那里效力幾年吧,等到權兒就藩,也好有個照應。”

“朕會讓燕王關照他的。”

欣賞歸欣賞,嚴家權勢本就不小,嚴鏗又和朱權熟悉,兩人年齡也是相仿,要是真的到寧王手下效力,到時候戰功赫赫,嚴家聲威更甚,又有寧王撐腰,可不利于制衡。

反倒是燕王那邊,已經是人才濟濟,嚴鏗作為一個外人,雖然不至于毫無出頭之日,但總要比嫡系疏遠一些。

這無關喜惡,卻是帝王的權術。

-----------------

京師外的大道上,一支上萬人的隊伍正緩慢地行進著。

中央是一輛巨大的馬車,雕龍繪鳳,裝飾得極具威嚴,被親軍們牢牢護衛,平穩地行駛在路上。

那是太子朱標的座駕。

不過此時,里面卻不只有他一人。

不大的桌子上擺滿了書卷,地上鋪著毯子與軟墊,而太子朱標正疲憊地靠在馬車的墻壁上,一面用手揉著眉心,一面緩緩啜著一杯清茶,而這一切都被對面坐著的那個留著長須的老者看在眼里。

正是嚴濟,此時他已經五十八歲了。

這些年他被任命為東宮之官,悉心輔佐朱標處理政務,深得其信賴,已經成為朱標的重要班底之一。此次東宮出巡關中,他也隨之前往。

前番朱元璋任命他為東宮屬官,準備等朱標接自己班之后讓他輔政,可朱元璋自己也沒想到自己這么能活,如今六十四歲了還在任上,皇帝有這個年紀的,可是真不多。

要是他再不死,說不得嚴濟也要給他熬走。

“殿下要注意身體,臣看您近些年……疲態漸顯,還是要多多休息為好。”嚴濟看著朱標關切地說道,這些年的相處下來,他和朱標的關系極其親近,朱標本身也寬仁,兩人雖為君臣,但相處起來卻如同多年老友一般。

朱標此刻那面色,竟還不如他這個老人。

“樂民(嚴濟字樂民),我又何嘗不想歇,實在是事務繁忙,茲事又重大,本宮是不敢歇。”朱標用手扶著額頭,閉著眼睛,輕聲說道。

嚴濟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

“殿下,恕臣直言,這關中之地,可屯軍駐兵,但是遷都……殿下還是要三思啊,到時若是用漕糧維系,怕是朝廷開支要激增,遷他地百姓充關中,更是失民心之舉,需知故土難離。”

朱標微微點了點頭,此事他也是有考慮過的:

“但是南京作為京師,卻也有其不合適之處。它太過偏向東南,難以控制全國,且大量兵力護衛京畿,又要用兵于北地,未免兵力不足。”

“本宮和陛下,其實都是屬意西安的。畢竟關中之地、古都長安,秦漢因之而有天下,實在是龍氣盤踞啊!”

是的,朱元璋父子又何嘗不知道西安此時有著種種缺陷,然而西安強就強在它的正統性,秦漢唐皆立國于此,而南京雖然也是大城,但是建國于此的卻都是割據政權,且離大明的戰事頻發區域:北部距離實在太遠,調兵傳令困難。

西安固然已經衰落,然而它的政治意義卻是非同凡響的,明朝立都于此,便與漢唐等同,且關中之地與北疆戰地極近,軍隊可以在戍邊的同時護衛京畿,這兩個理由之下,父子二人幾乎是鐵了心要遷都。

聞聽此言,嚴濟一時說不出話。

政治這種東西,復雜得很吶!

“唉……”朱標深深嘆了一口氣,他也知道此事難辦。

“無論如何,先去關中一巡吧,興許情況沒有那么糟。”

馬車悠悠,龐大的隊伍向西北而去。

也正在此時,京師城外,嚴鏗策馬揚鞭,帶著數十名族兵向北而行,意氣風發。

而越國公嚴涯則娶了公主,隨后官至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加少保,成為南京朝廷中的一股新興力量。

嚴家三人,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