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三十六章 大發雷霆與革職

長江南岸,先遣過江的護衛軍們正在焦急地眺望著湖面,誰都沒有想到,竟然會出現這樣的變故。

偏偏是這么湊巧,皇帝的座駕在江心沉沒,可是先遣軍已過江,而其余的軍隊還在登船,根本來不及救援。

幾條小船行駛到了岸邊,嚴凌從船上跳下,第一時間便向其他的船只沖去。口中不斷呼喊著:

“陛下,陛下……陛下呢?”

將所有的小舟看了個遍,卻沒有看見韓林兒的影子,嚴凌頓時仿佛是受到了什么刺激一般,他狠狠拽住一名親兵,眼睛外凸,里面滿是血絲,怒吼道:

“快說,陛下在哪兒?”

“陛下,陛下好像還在船上!他沒有來得及逃出來!”那親兵驚慌失措地回答道。

“什么!不,不可能!”嚴凌不可置信地睜大雙眼,仿佛是聽到了什么驚天動地的消息。他像一個喝醉酒的壯漢一般歪歪扭扭地走了數步,一屁股坐到在地上。

“陛下,陛下……我向吳王夸下海口,定要保陛下安然到達應天,卻不想,竟然出此大禍,是我嚴凌無能,無能啊!”他的臉上流下了淚水。

“出了這樣的事,我還有何面目再去見殿下!”哭著哭著,嚴凌突然大喝一聲,隨后猛得起身,竟然就向不遠處的江水沖了過去!

身旁親兵眼疾手快,幾個壯漢沖上來,迅速地將他拉住,把他死死地禁錮在了地上:

“大人,不可啊!”“大人,此事誰都料不到,怎么能怪您呢?”

“放開!”嚴凌拼命地掙扎,他怒喝道,聲音里帶著哭腔。

“大人,陛下駕崩是誰也想不到的事情,現在錯已發生,無可挽回,當務之急是上報殿下,請吳王定奪。您乃國之重臣,怎能就這樣輕生?就算真的要受到懲罰,也該由殿下下詔才是!”

似乎是覺得這親兵說的話有道理,嚴凌的掙扎逐漸弱了下來,他跪倒在地上,向河中砰砰磕了幾個響頭,隨后毅然決然地轉過了身:

“回應天!我要向殿下……當面請罪!”

-----------------

“混賬,你干的好事!”吳王大殿上,朱元璋失去了往日的冷靜,案幾被推翻,他用手指著跪在地上的嚴凌,怒吼道:

“陛下乃大宋之正統(韓山童自稱宋徽宗八世孫),乃是萬金之軀,你竟,竟……”

話沒有說完,他就坐倒在了椅子上,呼呼喘著粗氣,看上去是被氣得不輕。

嚴凌低下了頭,似乎是羞愧難當,他突然說道:

“今日之事,盡是微臣之過。臣愧對殿下厚恩,來世再報!”

話音落下,他已經起身,竟然是直直地沖著大殿的柱子撞了過去!竟是要以死謝罪!

好在站在一旁的余通海眼疾手快,攔腰將他抱住,這才沒有讓他落一個觸柱而死的結局!

“好好,那你就去死吧!別攔著他!”朱元璋見此情形卻是大喝道,顯然也是怒極了。

“因你之過,致使陛下駕崩,此罪萬不可恕!就算你不在這柱子上了斷,孤也饒不了你!”

聞聽此言,嚴凌掙扎得更厲害了。

“殿下,錯已釀成,此也并非嚴平章之本意,還請殿下寬恕他這次。”

李善長走了出來,跪在地上。嚴凌在剛開始的時候跟著他學習政務,這些年又協助他管理后方,兩人關系極好,此時自是要站出來為他求情。

“殿下,嚴平章勞苦功高,這些年跟隨著殿下南征北戰,又兼治理地方,功勛卓著。此次雖然犯下了大錯,然而罪不至死,還望殿下明察。”

這是劉基,他與嚴凌也有些交情,畢竟兩人都是浙江人,在這個地域鄉土觀念極重的時代,他們之間不可避免地有了眾多的交往。

“殿下,嚴平章自至正十五年便已跟隨殿下,至今已有十二年矣。其間功勞赫赫,有目共睹,還望殿下網開一面。”

汪廣洋也站出來了。

隨著他們幾個文臣帶頭,剩下的臣子們也都紛紛出列。

一下子,倒有大半的臣子站了出來,由于徐達、常遇春、湯和他們還在領兵圍攻姑蘇,所以這里的人大半是文臣。

能擁有面見吳王、商議政務資格的,可沒一個省油的燈。就連脾氣暴躁的余通海,這個與嚴凌初見之時政治值只有72,比常遇春還低的政治小白,在經過了這些年的歷練之后,也有了87的政治水平。

都不是蠢貨。要是吳王真的要殺人,才不會在這里磨磨唧唧的。現在這番作態,是擺明了不想動手,干嘛不趁著這個機會,刷一波重臣嚴凌的人情?說不定還能給殿下留一個印象,而這不過是張張嘴的事兒而已。

現在這副眾人跪倒的模樣,倒搞得好像嚴凌是什么擎天之柱似的,殺了他天下就要大亂一般。

似乎是給群臣面子,朱元璋最后一屁股坐倒椅子上,揮了揮手:

“好吧!本來此罪是殺無赦的,但是既然你們都替他求情,那孤就饒他一命!”

“滾下去!革除一切職務,貶為庶民,回家里給孤好好反省,不許出府!”

他最后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嚴凌涕泗橫流地跪倒在地上,謝過朱元璋的恩典,隨后緩步離開。那背影,要多凄涼有多凄涼。

而朱元璋這個時候也恢復了平靜,他下令道:

“傳令下去,即日起,吳國全部縞素,以示哀悼!”

是日,吳王朱元璋立韓林兒衣冠冢于城外,率群臣祭奠,吳王號哭之聲響徹四野,直至泣血。百姓聞之無不落淚,皆稱吳王真乃忠義之人,民心盡歸。

-----------------

半個月后。

嚴府。

嚴凌坐在窗前,正悠閑地看著一卷古書,身前一杯清茶,窗外綠竹青翠,微風拂過,格外閑適。

“咚咚咚。”書房的大門突然被敲響。

“進來。”

是一名侍從,他手中端著一個雕龍繪鳳的食盒,恭恭敬敬地呈給嚴凌。

“老爺,有宮人把這個食盒送到府上來,要我交給您。那宮人說,一定要告訴老爺,這是殿下親口吩咐王妃,特意做給您嘗嘗的。”

“知道了,放那兒吧。”

-----------------

PS:之前馬秀英那里有一處紕漏,好像中國自推恩令之后就沒有“王后”這個說法了,都叫“王妃”來著,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