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七章 朱元璋

元代將官本船作為海外貿易主體,完全由官府壟斷海上對外貿易,實行官商合營模式。其中船和本錢都由官府提供,然后由官府挑選商人進行經營,出海利潤七三開。

嚴家數代經營弄得了三艘海船,并在這幾年強大的金錢攻勢下,逐漸將這幾艘海船完全地掌控在了自己的手里。

如今,便當做獻禮,獻給朱元璋。

岸邊,所有將官已經看呆了。

他們何時見過如此的龐然巨物!

在眾人的瞠目結舌之中,嚴凌帶著自己的部下從船上走了下來。

左右環視了一圈眾人,他的目光定格在了正中,那個穿著樸素但卻氣度非凡的青年人,眾人眾星拱月般將其圍在中心,舉手投足之間盡可見對他的恭敬與順服,與晚年的暴戾不同,此時的朱元璋,以愛才好士與謙恭有禮聞名于天下。

眾將莫不對其心服,愿為之效死。

自然不是什么地包天月牙鏟,而是一個長相端正,很有威嚴的上位者。

其實那個后世流行的畫像有一個點很離譜,它和明朝官方發行的畫卷簡直是天差地別,說句不好聽的,你這是在丑化皇室,要掉腦袋的。

假如這張畫卷是真的,那就意味著有人冒著殺頭風險把這玩意兒珍藏了起來,足足近三百年。

話說你要是藏一個永樂大典什么的,還情有可原,你冒這么大風險就藏一個畫像?

所以很明顯不實。

這邊,那英武青年已經迎了上來,帶著身后那一批的將官。

嚴凌還沒有動作,他已經深深一揖:

“某代身后數萬義軍將士,謝過足下的支援,請足下受某一拜!”

“豈敢豈敢。”嚴凌趕忙側身避了他這一禮,在他直起了身子之后莊重地回了一禮:“元帥,凌仰您大名久矣,今日終得一見,果非常人,凌愿拜您為主,共圖大事!”

這是27歲的朱元璋與25歲的嚴凌在采石江旁的首次相逢,此時是元朝至正十五年,天完(徐壽輝)治平五年,大周(張士誠)天祐二年,大宋(韓林兒)龍鳳元年。

這時的眾人,已經沒有了剛剛的不滿。

要知道當年的巢湖水軍投奔的時候,雖然號稱有上千戰船,但是說得好聽點叫戰船,說得難聽一點,也就是一些漁船,本來這支水師就是由民間自發組建,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艨艟巨艦,但即使是這樣,卻依然被朱元璋倚為重心,就知道他對水軍是有多么渴求了。

而和這三艘巨型沙船一比,整只義軍水師都像玩具一般,那幾名巢湖水軍的將領臉色都不是很好看,畢竟一番對比,他們直接就相形見絀了。

朱元璋此時卻是驚喜萬分,這三艘巨艦無疑將會在日后的水戰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之前內心思量的準備封給嚴凌一些小官全部給拋在了腦后,他已經開始思索什么職位配得上他,這投效的功勞可不小。

就在這個時候,嚴凌拿出了第二件自己贈送給朱元璋的禮物——一個木匣子。

“聽聞此人被元帥所惡,我特地將其誘殺獻給您。”

木匣子打開,一張熟悉的面孔出現在了朱元璋的面前,那頭顱圓睜著雙目,眼中盡是不甘。

“陳野先!”朱元璋還沒有說話,他身旁的將領們已經高叫了起來,聲音中滿是不可思議。

他可是掌管數萬大軍的一方將帥啊!怎會死在一個區區鄉紳商賈的手里?

然而無論擦多少遍眼睛,他們卻依然認得出那張臉,這個在最關鍵時刻背棄他們的人。

“都元帥(郭天敘)!右副元帥(張天佑)!你們的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朱元璋雙手顫抖著接過木匣子,剎那之間已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他重重跪倒在地上,高舉木匣,向著上天叩首。

嚴凌對這個場面早有預料,他一轉身就跑到朱元璋的后面,隨著眾人一起跪下。

這個舉動令正在叩頭的朱元璋心中暗暗嘉許,是個懂利害、知禮節的主兒。

叩首三次,已經涕泗橫流的朱元璋才抬起了頭,但是他的嚎哭之聲依然響徹四野,撕心裂肺,令聞者都不禁傷心落淚,周圍士兵們見此也不由地感嘆:元帥真是重情義之人啊!

“恭賀元帥,今日都元帥與右副元帥的大仇得報,為一喜;元帥得此三艘巨艦,是為二喜;麾下添一良臣,此為三喜也。三喜臨門,該當慶賀才是。”李善長是第一個開口的,他面帶笑容,向著朱元璋做了一揖。

“不錯,大喜事啊!”

“元帥莫要悲傷了,兩位元帥看到仇敵伏誅,相必也已經瞑目。”

周圍的武將聽他這么一說,立刻附和了起來,朱元璋聞言也止住了哭聲,臉上重新綻開了笑容。

想著擁有了三艘巨艦之后的義軍再不需要畏懼元軍水師,他的心里樂開了花。

那個匣子里躺著的人頭,血漬呼啦的,他卻是愈發覺得可愛。

身后跟隨著的嚴凌,他也越看越喜歡,于是大聲笑道:

“吾得睿軒(嚴凌字睿軒),如得一麒麟!”

朱元璋式夸人(๑•̀ㅂ•́)و✧。

-----------------

從這一天開始,紅巾軍朱元璋部中多出了一個參謀,一個地位僅次于李善長的軍機參謀。

朱元璋本來是想要封他一個將官位的,一來船是他帶來的,二來如今亂世,將官是最容易得到功勞的位置、同時也是最缺乏的。

但是最后嚴凌還是拒絕了。

明初的那群將領本事都很強,徐達常遇春不用多說,就連在后世名聲不顯的那些巢湖水軍將領,人家也是開國二十八侯爵的存在,他們是裝備差,但是打仗的本事也是一流水準的。

他自己知道自己,屬于是姜維那種,“文比諸葛差一些,武又比五虎差一些”,他不是說完全不會帶兵,畢竟自家里還有幾百族兵在,兵書讀了有兩本,方國珍和元廷大戰的時候自己也沒少對付那些四散的亂兵,打仗還是會的,但是要是自己去對付對面陳友諒、張士誠手下那些武將天團,搞不好老朱被自己弄翻車了也說不定。

而在管理后勤的方面,他也比不過李善長這位當世人杰。

但是他多少也有那九十九次經營世家的經驗,把一個在鄞縣都不甚聞名的家族帶到第九十八次游戲時南明建立,弘光帝登基,甚至一度有謠言“嚴與朱,共江南”,可見本事還是有的。

再加上如今當家數年,做一個參謀,綽綽有余。

而且,也不是說完全不領軍了嘛,咱是閑時經營,該打的時候,也能當個偏將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