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換裝置在東漢的正確用法

第174章 高順的尷尬

大軍進入城中,早有一個司馬再次等候,將武鄉縣的戰事再次詳細的和戲志才說了一遍。戲志才便命令管亥帶來四千騎兵跟著司馬前去北門去地方匈奴騎兵,而劉辟則和戲志才一起登上城墻,沿著城墻繞道去北門。

武鄉縣城墻周長約二十里,從東門到北門將軍五里,等他們到北城門的時候,管亥已經沖進敵營和匈奴騎兵殺在了一起,管亥手提長刀,不住的劈砍。有了管亥帶領的四千黃巾軍加入,城門口劣勢頓時扭轉了過來,隱隱有將匈奴騎兵趕出城外的趨勢。

城外的去卑看到此處也焦急萬分,原本萬無一失的計策,怎么會變成這樣。進攻了足足五個時辰,硬是沖不進去,眼見敵方援軍已至,進攻武鄉縣怕是沒那么簡單了。

“大帥,快看城墻”旁邊一個親兵焦急的喊道。

因為匈奴是騙開城門,根本沒有攜帶攻城器械。城墻上的守軍也早早撤到城內去抵擋,一直都沒人關注城墻。聽到親衛的呼喊,區別有些疑惑抬起頭,只看了一眼便大吃一驚。

不知道何時城墻之上竟然出現一隊弓箭手,張弓搭箭瞄準了城門口的匈奴騎兵。隨著城墻上將領的一聲令下。上千支利箭呼嘯的射出,狠狠的射向城下的騎兵。一陣陣噗噗聲響起,幾百名匈奴騎兵栽倒在馬下,到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突然的變故,使得城墻之下一片混亂,連續幾輪箭雨,又射死幾百名騎兵,匈奴人驚慌的逃到弓箭手的射程之外。去卑心有余悸的看著城墻上,若不是他的親衛提醒,讓他提前看到,他說不定就死在亂箭之下。

短短的一瞬間,匈奴竟然損傷了一千多騎兵,這讓匈奴人如何不恐懼,一些部落首領有了撤退之心,只是還在顧及去卑的命令。

城內的匈奴騎兵也發現了不對,急忙撤到城門內,來躲避城墻上的弓箭手,可他們卻不敢撤出城外。看著已經撤出兩百步以外的匈奴騎兵,一股恐懼感縈繞心頭。

“哈哈,有種別跑,看你管爺爺不劈了”管亥看著躲在城門內的騎兵,一股子開口嘲諷道。

管亥率領著士卒,緩緩的向城門走去,長刀倒拖在地上,發出吱吱啦啦的響聲,每走一步,匈奴騎兵便感到一絲恐懼,慢慢的有人堅持不住,猛的催動戰馬,向著城門外奔馳而去,剛跑不出十余步,十余支從城墻上射下,正在騎兵的后心。

“一起跑”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兩百多名匈奴騎兵,沖出城門,向著外面沖去。一起沖出去,還有一絲生還的可能,留在這里必死無疑。

兩百多步,只夠弓箭手射上兩箭,果然兩輪箭雨過后,還是有幾十名匈奴騎兵沖回了的陣中,成功逃的了性命。

去卑深深看了一眼武鄉城,對著身邊的親衛說道。

“傳令,撤軍,退到罕山以北”

看著匈奴騎兵緩緩的退去,張楊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上前和戲志才見禮,感謝帥兵救援。

“張太守不必多禮,我等奉安東將軍之令,來并州抵御匈奴,上軍郡自然也是并州的管轄”戲志才笑著還禮,言語中委婉的點出,上黨郡的軍隊也歸安東將軍調遣。

張楊如何聽不出戲志才話里的意思,而且如果不是戲志才的出現,只怕整個上黨郡都要落到匈奴人的手中。雖然有一絲不痛快,也不敢多說。

“戲先生說的是,安東將軍奉旨前來,上黨郡自然聽命行事”

戲志才對張楊的態度還是很滿意的,畢竟若要抵御匈奴,需要并州齊心協力,若兵權不能集中,容易被各個擊破。既然效果已經達到,戲志才的語氣便溫和了許多。

“張太守不懼兇險,親涉戰場,力保武鄉縣,這份勇氣令人欽佩”說完向著張楊深施一禮,又接著說道。

“我想安東將軍知道了,定也會上報朝廷,為張太守表功”

“不敢當功,職責所在”張楊急忙開口,內心卻歡喜不已。誰不知道,安東將軍深受皇帝的喜愛,年僅二十余歲,就官拜安東將軍。如果王剛肯幫他說話,那么他張楊說不能也能混個爵位。

戲志才又開口問道。

“不知張太守對雁門的局勢了解多少”

“只聽說雁門守軍擊敗四千休屠軍和一千匈奴騎兵,雁門太守張遼率軍一萬駐扎在劇陽縣城,其他的倒也沒消息傳來”

戲志才聽完沉思了一會,轉頭叫來管亥,命他先去雁門關將這里的匯報給王剛,等待王剛的命令,現如今武鄉縣里只剩下幾百騎兵,若匈奴再來攻城,武鄉縣定然守不住。又派遣幾個騎兵前去強陰縣尋找張遼,看他能否派兵接應。因為如果從這里去強陰縣不過兩三百里。而要繞道太原郡,就要遠上一半不止。知道張遼駐兵在前營,戲志才便有了這個想法。

而此時的劇陽縣城里,張遼正在和劇陽的縣令王琦一起商議抵抗匈奴的事情,而高順卻在旁邊靜靜的聽著,他跟著張遼過來,一是報答張遼的救命之恩,再則能殺匈奴人,他自然樂意,他的四百多陷陣營的弟兄,都間接的死在了匈奴人的手里。

只不過現在的陷陣營已經失去了戰力,雖然還有一百多人,大部分已經受傷,在馬邑縣城養傷,他來到劇陽,只帶了十幾個親兵。

高順是護休屠校尉,張遼是護匈奴校尉,是沒有統屬關系,理論上都歸護匈奴中郎將丁原節制,可丁原去了洛陽不敢回來,現在皇帝已經下旨,他們同歸安東將軍統帥,自然就成了同僚。可這多少讓高順有些尷尬,都是校尉。張遼手里卻有一萬多人,而他只有十幾個,著實令人難過。

至于雁門郡的一萬多守軍,其中大部分也都是黃巾軍的降卒,還有一部分是王剛兌換出來的,張遼也招募了幾千,原本雁門郡是養不起這些軍隊的。就這個問題,張遼也和王剛商量過,要解散一部分士卒。

王剛讓他別擔心,糧食的問題他來解決,加上張謙當了雁門郡太守之后,興通貿易,鼓勵柴桑,使得雁門郡變得富庶起來。加上從草原販賣一些物資,走私一些戰馬,勉強養活了這一萬多軍隊,成了并州最大的勢力。

本書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作者的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868193136舉報郵箱:2295129276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