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變成了農家老太太

第061章:第二天再出攤

從鎮上回來,蘇映巧便又去山上采摘了葉片,折疊“漏斗”,為明日的出攤做準備。

晚上,得知蘇映巧將拿去賣的鹽煮花生都賣完了,家人對此都非常高興。

吳氏問:“娘,這鹽煮花生,你怎么賣啊?買的人多嗎?”

蘇映巧道:“兩文一份,買的人不算多,但也足以支撐我這個攤子了。”

兩文一份,居然還能賣得完?

吳氏驚訝著!

想著娘今天帶了不少的花生出去,應該是賣了不少的錢吧?

蘇映巧也沒跟他們說太多,吃完晚飯,便又繼續去忙碌著做鹽煮花生了,打算明日多帶一些過去。

入了房間,睡覺之前,吳氏道:“大石,你覺得娘今天賣這鹽煮花生,賣了多少錢?”

對于這個問題,她總是很想知道答案,哪怕知道問了丈夫也問不出什么來,但就是忍不住地想問。

陳大石道:“娘不說,我怎么知道啊?”

吳氏當然知道他不知道,道:“我是問你覺得,不是問你知不知道。就你看,這鹽煮花生兩文一份,就娘今天拿去賣的那個量,大概能夠賣多少錢?”

陳大石知道,不給她一個回答,她肯定會一直追問,于是琢磨了一下,道:“就量看,應該會有百把文吧!”

吳氏目光一閃,道:“我也覺得,肯定有百把文!”

他們并不知道,蘇映巧今天免費地贈送了不少出去。

“一天就算掙個一百文,十天就能掙一千文,一個月就能掙三千文!”吳氏喜滋滋地分析著,“兩個月就是六千文!這樣一來,咱們家要還那五兩的債,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忽然間,她覺得壓力驟減!

要是真的能夠靠賣鹽煮花生還掉這筆債,那就簡直太好了!

陳大石則提出疑問:“要是天天都這么賣,也不能賣那么久吧?家里的花生雖然多,但是也總會賣完的吧?”

聽他這么說,吳氏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皺了下眉,道:“不管怎樣,娘去賣花生,哪怕賺不到五兩,二兩、三兩應該也是能掙到的。對于這個債,能還一點是一點,也不至于壓著我們喘不過氣來。”

在此之前,她可是整日在為如何還這筆債而發愁呢!

“也是。”

陳大石也這么覺得。

這筆債,能還一點,是一點。

次日,蘇映巧又是早早地起來,然后去了鎮上,繼續占了昨天的那個位置,然后去租借桌子、鍋、爐這些,并買了些木炭。

“張姐,早啊!”謝春娥也在和昨日差不多的時間出現了。

蘇映巧也跟她打了聲招呼,然后免費送了她一份鹽煮花生。

謝春娥道:“老是白拿你的怎么好?”

說著,也抓了個包子給她。

蘇映巧道:“我剛從家里吃了東西出來,現在還不餓呢!”

花生是小吃,是零食,與包子到底是不一樣的。

謝春娥笑了笑,道:“那我這包子先留著,等你肚子餓了,再給你。”

然后不客氣地接過蘇映巧贈送的鹽煮花生,坐在那里,一邊等著顧客,一邊悠哉悠哉地吃著,時不時跟蘇映巧閑扯幾句話。

“喲,老板,你又來賣花生了!”一位昨日來過的顧客再度光臨,笑著臉,“昨日吃了你的這個鹽煮花生,一直念念不忘,下午來的時候,你就已經收攤回去了,我還擔心你今日不來了呢!”

蘇映巧對這顧客倒是有點印象,聽他這么說,挺開心的,自己做的鹽煮花生到底是被人接受與認可的,笑著道:“沒什么意外,最近我都會一直來這里擺攤的。”

跟著問:“客官,要來一份嗎?”

那顧客嘿嘿一笑,道:“當然了,不過,我要來五份!一份太少,都不夠塞牙縫呢!”

蘇映巧愣了一下,旋即裝了五份,卻發現,他只是一個人,肯定一下拿不來這么多,于是道:“五份的話,你不好帶走吧?”

要是有袋子的話,還好說,但是,她沒袋子可提供啊!

那顧客道:“無妨,我就在這吃,等還剩兩份,再帶走。”

說著,掏出了十文,付了,然后就拿了一份在旁吃了起來。

最早過來的幾位,都是昨天來過的,看樣子,很是喜歡鹽煮花生這個小吃,所以一口氣買了兩三份都很平常。

蘇映巧感覺,她這個小吃,還真不需要太多的顧客,只要有那么一小群固定的顧客,銷量根本不是問題!

當然,顧客越多,自然是越好的!

只是,花生到底只是零食,不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所以,一般的窮苦人還是不會舍得花這個錢來買的。

而這樣的窮苦人,在生活之中,又是占了絕大多數的!

她又不可能為了讓大部分人都買得起,而降低價格,這樣的話,買的人雖然變多了,但她的量是有限啊!

畢竟,長著花生的地方,就那么幾個山頭。

量就那么多!

再說,她賣花生,是為了賺錢的,又不是為做慈善的!

所以,真的沒必要照顧每一個人!

見街上人多了,她又開始像昨日一樣吆喝。

很快,她的攤子前,又圍了一群圍觀的人!

她依然提供免費試吃的服務,對于昨日來試吃過、今日還想再來試吃的,她是拒絕的。當然,也不是每個人她都能記得,還是會存在不少漏網之魚的。

雖然今日多帶了一些過來,但是,到了中午,還是賣完了!

這就是昨日收獲的那些舊顧客的作用!

他們替她消耗了不少的量!

都快成鐵粉了!

蘇映巧想,要是在現代,有手機,都可以建一個粉絲群了!

這天,她一共賣出了九十二份,換取了一百八十四文,免費送出的比例倒是比昨日少了一些。

扣除攤位費、租借費,掙了一百五十九文。

能夠掙到這個數,她也挺高興的!

要知道,這個時代,哪怕去給人做工,普遍的,一天也就是二三十文的收入,當然也要看具體的工種。

不同的工種,價格是不一樣的,有高有低。

“張姐,恭喜啊!”

看她在清點著銅錢,謝春娥眼里滿滿羨慕。

她一天賣包子也就能賣個幾十文,偶爾賣個百把文,但她能掙的利潤很低,所以,刨開成本,一天其實沒掙多少。

蘇映巧點好了錢,收入荷包,瞇著眼睛笑了笑,道:“其實,我也沒掙多少,因為我的成本也不低。”

她也就隨口說說而已。

事實上,花生并不需要成本,畢竟都是山上挖來的,一不是種的,二不是買的。真要說成本,就是付出的時間與花在上面的精力了。

另外,制作鹽煮花生,所需的鹽與香料,倒是費了一些錢,算是成本的一部分,但占比不是很大。

所以,可以說,她的利潤空間,挺大的!

謝春娥并不知道這些,聽她這么說,也便覺得,剔除成本,她真正掙的應該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