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曹賊開始的無限戰爭

第二百九十一章莫道石人一只眼

字:大中小夜間模式→:,,,,

秦莊襄王二年八月,韓王任命籍籍無名的姬無夜為大將軍,掌韓國全部兵馬。

此任命一出,韓國舉國皆驚。

無數自以為知曉劇情的代行者紛紛以為,這就是劇情中該發生的姬無夜當權事件,紛紛開始思考能夠從中得到什么好處。

要知道,如果按照歷史發展,此時距離韓國滅亡可是還有小二十年呢!就算是走《天行九歌》劇情,那距離劇情發生也還有小十年呢!

大有可為啊!

在楚國叛逃的戰爭代行者以身試法之后,消息靈通的戰爭代行者都知道了軍陣的可怕之處,他們終于意識到,這個世界上寶貝的可不僅僅是各種功法、兵種、人才,還有強大的軍陣!

軍陣,才是日后戰爭的主流!

大秦的軍陣能不能學到是個未知數,但韓國這邊肯定也有軍陣吧?

姬無夜能夠當上大將軍,也一定會有軍陣吧?

學到了,就是賺到了。

至不濟,還能夠找機會背刺姬無夜以得到韓非、張良的好感度呢!

韓非和張良可是真正的大神啊。一個讓李斯嫉妒害怕到非要害死不可,一個則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漢初三杰”之一,對漢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而且以無限戰中空間的尿性,既然連姬無夜都有了,那么韓非的后媽潮女妖和妹妹紅蓮公主也在吧?還有胡夫人姐妹也都有吧?

試想一下,后宮之中幫韓非養著后媽們和妹妹,朝堂上卻還有韓非出謀劃策,那感覺……

想想就讓戰爭代行者雞動。

誒嘿!

唯一的問題是,這兩個人攻略難度有點兒高。

不過,難度高才說明價值大啊。

戰爭代行者們太喜歡這種看得見明確收益的挑戰了。

比起戰爭代行者們的躍躍欲試,土著們對于韓王的任命就有些疑惑乃至不滿了,但這些反對意見卻很快就被韓王、太子韓安以及手握十萬大軍的血衣侯白亦非壓了下去,就連丞相張開地的反對都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韓國國相張開地可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龍套,他是張良的爺爺,歷史上的他和他的兒子張平五世相韓,掌控韓國朝堂數十年——當然,如果是按照董璜所知道的那個歷史的話,這個時間點的張開地早就已經死了。

張這個姓氏本身也不簡單,“黃帝第五子少昊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

關于弓矢是不是黃帝的孫子制作的雖然要打個問號,但張姓始祖張揮是第一任弓正,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這個世界,張開地父子能夠五世相韓,靠的不僅僅是政治手腕,更重要的是張家掌握了韓國弓弩軍陣的核心秘密,準確的說,韓國的弓弩軍陣,就是張家用遺留自上古先祖的弓弩軍陣與韓家遺留自姬周的軍陣改良結合而成,能夠最大限度的契合末法時代的需求,威力極大。

在遇到白起之前,張家憑借該軍陣,不僅是韓國第一相門,還是韓國的第一將門。

只不過白起伐韓那一戰,張家擅長軍陣的兒郎悉數戰死,家族只剩下年邁的張開地和沒有為將才能的張平苦苦支撐。

在這個世界,衡量一個人有沒有為將才能,其實很簡單,就看他能不能主導并增強軍陣的威力。

能夠主導的軍陣人數越多、威力越強,自然就越有才能。

當然了,將和帥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是在這個時代,如果連為將的資本都沒有,自然就沒有資格為帥。

張家將帥之才全部被白起殺死,張家也是一蹶不振,只能夠靠著韓王的支持和之前留下來的政治資源,勉強維持韓國第一世家的牌面罷了。

見韓王態度堅決,張開地只當這是韓王強國心切病急亂投醫,但他也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只能夠嘆了口氣,決心回家好好教導孫子張良、張秀。

張良、張秀是人丁不旺的張家三代僅有的兩個孩子,雖然都體弱多病,但卻聰慧異常,尤其是張良“狀貌如婦人好女”,又伶俐懂事,甚得張開地喜愛。

張開地把張家的未來都寄托在了張良身上。如今別看張良年紀輕輕,但已經將張家的兵法韜略都學完了,如今正在攻讀《黃帝陰符經》《六韜》《大夫種》《娷》等兵書。

張開地都認了慫,其他人自然不敢明目張膽的反饋,典韋版姬無夜掌權的事也就再無阻礙。

典韋很快便接管了韓國的軍權,并在程昱、尸兵姬無夜、尸兵白亦非等的輔佐下,以姬無夜的軍陣為原型,以他的將衛、子嗣和虎賁軍精銳為核心,開始編練軍陣。

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里,各國相安無事,就連楚虞之間也沒有再發生較大規模的戰爭。

到了九月中旬,楚虞更是默契的罷兵。

楚軍留下了十萬精銳防守要道,并堵上了邗溝;大虞軍的主力也返回江東,消化勝利果實。

這次楚虞戰爭,大虞已經全面完成了戰略構想,不僅占據了鳩茲——澮水以東之地,就連鳩茲——澮水以西之地也進行了多次掃蕩,消滅了不少戰爭代行者封君,奪取了大量資源,逼迫大量封君稱臣納貢。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兵力不足、武將太弱、軍陣缺失,大虞軍這次甚至能夠利用楚軍難以渡江支援的機會,一舉把彭蠡湖以西的地方全部吞并的,不像現在,只能夠按照原計劃,把最后一座個人專屬戰爭空間的城市放出來,和鳩茲融為一體,充當西線門戶。

楚國當然更不好過,因為董璜軍水軍太強,將領又人均御獸,通過控制白鱀豚以及鮫鯊,可以有效實現對大江的監控偵查,這導致楚國大江兩岸的軍事往來幾乎斷絕,江北楚軍完全無法過江,楚國整個江南地區近乎成為飛地。

如此不利的局面,一個項燕當替罪羊自然遠遠不夠,春申君作為戰役的總指揮,因為作戰不利,被楚王奪三縣封地。

不過,春申君原本有十二縣的封地,所以這樣的懲罰對于春申君而言仍舊算是小懲大誡。顯然,楚王還不想把春申君一棍子打死。

君臣之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楚國除了春申君外,也的確找不出一個像樣的將才了,春申君不管怎么說,可都是滅了魯國且有著擊敗過秦國的經歷的,其他人,哪怕是李園,在這一點上也遠不能和春申君相比。

楚國現在還需要春申君。

楚王沒讓春申君回國都述職,而是命令他擇地編練水路大軍,準備渡江決戰。

楚王的命令在春申君看來完全就是在明示:如果滅不了虞國,你就不用(活著)回來了。

春申君大為震怖,立即展開行動,并最終選擇在有巢氏之墟建城,稱巢湖城。

此地位于巢湖之濱,有訓練水軍的先天條件,水系又和大江相連,水軍編練完成后可隨時南下進入大江,直逼大虞首都昊京。

同時,此地皋陶后裔的群舒遺民以及有巢氏后裔,民風都頗為剽悍,人人善水,又熟悉當地水文,是水軍的優秀兵源。

不僅如此,此處還背靠楚國兩淮膏腴之地,水陸交通便利,后勤也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

不得不說,春申君的戰略眼光還是很不錯,選擇的位置天時地利人和兼具,還能夠對大虞軍首都形成直接的軍事壓力。

最近心情不錯的賈詡在得到這一情報后卻只是呵呵一笑,看向了李儒:“文優,為春申君準備的禮物如何了?”

“丞相放心,儒已安排妥當。”

李儒頗為恭敬的說道。

李儒和戲志才自從上次陪董璜南征沒有勸住董璜反而任由董璜胡鬧后,回來就被賈詡收拾了一頓,如今戲志才又被扔到了高順軍大營里,和高順、甘寧組成“三福將”組合,鎮守鳩茲城,李儒也是小心翼翼了許多。

遠在巢湖筑城的春申君黃歇當然不知道賈詡早就給他安排好了厚禮,被楚王敲打了一次的他,此時只想著好好練兵,早日滅掉虞國,洗刷身上的恥辱,為此廢寢忘食。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

某日,挖地基的民夫挖出了一個獨眼石人,上面刻有金文“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黃歇反”。

某日,士卒買魚烹食,從魚腹中挖出了玉璧,上面刻有金文“黃歇王”。

又有夜篝火,狐鳴呼曰:“大黃興,黃歇王!”

更有魚群在巢湖組成了“黃歇王”的圖案。

不知何時地,巢湖一帶也開始流傳起了童謠:“黃雖三戶,亡楚必黃!”

黃這個姓氏源自黃國。黃國歷史悠久,相傳為伯益后代建立,贏姓,至少在帝舜時代就有封國,歷經三代而不倒,春秋時期一度與楚國對抗,最后為楚國所滅,國人遂以黃為姓。

很顯然,黃歇就是黃國的后人。

在戰國七雄中,楚國的巫祝文化本來就最盛行,從上到下普遍都信這些神神鬼鬼的東西。

如果只有一個這樣神神叨叨的例子出現,或許還好說,但是當這些事情一個接一個的出現的時候,絕大部分人看向黃歇的眼神就不對了。

許多黃歇的門客更是恨不得給黃歇加一件衣裳。

黃歇一開始對這些事情還是一無所知的,畢竟不是誰都有資格去捅破這層窗戶紙。

直道消息被徐寧得知后,臉色無比精彩的徐寧頓時就罵了娘!

這些臟套路他熟啊,都是他在史書上見過的東西。

徐寧連忙拉著朱英向黃歇匯報,黃歇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該怎么辦呢?

黃歇三人陷入了沉默。

他們很清楚,這件事一個處理不慎,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但萬一處理好了的話……

要知道,黃歇現在手里可是有幾十萬大軍啊!

手持利器,殺心自起!

徐寧很好奇,黃歇的殺心會不會起。

秦莊襄王二年十月,在“黃歇王”的神秘讖言異象剛剛開始發酵的時候,對此還一無所知的楚王,為了找回陳都之變的面子,以韓國勾結項燕作亂楚國為名,以李園為將,將兵伐韓。

李園其實也算是一個人物,他是李悝的后裔,家學《李子》,有著為將的才能,也擁有著獨門的軍陣,理論上可以訓練出初代魏武卒那樣的強軍,因為初代的魏武卒就是李悝設立的。

李園本次出征,主力共十萬,另有十五萬私卒、縣卒組成的雜牌軍充當炮灰和后勤。

在楚考烈王看來,你一個地盤兒沒我三十分之一大的弱韓,面對我二十五大軍的進攻,還不得乖乖認錯。

然而,令楚考烈王沒有想到的是,韓國的抵抗態度異常堅決。

急于洗刷戰敗恥辱的李園自然不會客氣,當即命令大軍展開進攻,十五天攻克了七座楚國叛逃戰爭代行者的城池。

勢如破竹的攻勢,讓李園大喜,也讓韓國的許多戰爭代行者產生了動搖。

沒有動搖的那些,則把籌碼都壓在了姬無夜身上。

在《天行九歌》的劇情中,有一場歷史上不存在的戰爭:楚國入侵韓國,韓國無人能擋,結果最后被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姬無夜逆轉了局勢,幫助韓國取得了勝利。

那些戰爭代行者覺得,這次戰爭正是姬無夜的表演時刻。

而“姬無夜”也沒有令他們失望。

秦莊襄王二年十一月,楚韓決戰,韓大將軍“姬無夜”展現出了萬夫不當之勇,身先士卒,親率白亦非及血衣軍精銳殺穿李園軍中軍軍陣,陣斬包括楚軍副將在內的楚國上百將校,奪下了李園軍中軍大纛。李園慌不擇路,奪命而逃。

楚軍大敗。

經過這場大戰,“姬無夜”贏得了萬人敵的美譽,徹底穩固了在韓國的地位,更得到了數以百計的戰爭代行者的效忠。“姬無夜”樂呵呵的把這些戰爭代行者登記之后收入麾下,不僅給他們官職,還答應只要有足夠的功勞,就交給他們軍陣,條件就是,要他們交出全部精銳。

沒有多想的戰爭代行者們都樂呵呵的答應了,不僅如此,很大一部分戰爭代行者還頗為諂媚的獻上了美女,顯然也是希望以此來得到“姬無夜”的血脈。

“姬無夜”自然是來者不拒,回憶了一下董卓的樣子和董璜的表現,配上那副小兒止啼的尊榮,將一個殘暴粗鄙陰狠好色的權臣武夫形象演繹的入木三分。以至于沒有一個人懷疑這個姬無夜是不是真正的姬無夜。

李園的慘敗,讓楚王暴怒不已。

要知道,韓國可是七國中最弱的國家啊。

楚王恨不得親率王卒等大軍親征韓國,但是這個時候,巢湖那邊有關“黃歇王”“亡楚必黃”的讖言異象終于傳入了楚王的耳中。

楚王頓時一驚,第一反應就是春申君要反。

這下子,楚王可顧不得在韓國丟掉的小面子了,他真怕自己前腳去討伐韓國,后腳春申君黃歇就帶兵偷襲國都。

楚王下令與韓國議和。

十二月,經過韓楚雙方友好的交涉,韓國釋放楚國降兵,韓楚休兵,對外宣稱此戰打和。

議和之后的楚王召回了李園,先是劈頭蓋臉的罵了李園一頓,然后突然以“現在的王都陳都靠近魏、韓邊境,不利于防守”為名,宣布遷都壽春,并親率陳都的王卒、正軍向壽春進發。

“大王是沖著我來的!”

聽到楚王要遷都壽春的消息,春申君黃歇大驚失色。

原因很簡單,壽春這個位置對于巢湖城而言,實在是太過重要了。

楚王的大軍一旦來到了壽春,不僅可以切斷春申君與他的淮北封地的聯系,也能夠徹底掌控對巢湖城的物資運輸,直接將春申君所部的活動范圍壓縮在巢湖以東的狹小空間內,徹底壓縮了春申君所部的戰略縱深。

“這該如何是好啊!”

春申君真的急了。

之前他一直在猶豫,可從來沒有做好造反的準備啊。

更何況,就算是他真的造反,他手下的大軍就真的會跟他?

“公子,我有上中下三策!”

朱英微不可查的嘆了口氣,開口道。

“快快說來!”

春申君急不可耐道。

徐寧也好奇的看向了這個機智百出的同道中人。

“上策,先下手為強,攻下壽春,結盟大虞,約定平分楚國。”

朱英語不驚人死不休。

“啊?我從未有過背叛大王之心,萬萬使不得!”

春申君連忙揮手。

“公子,如今可不是你怎么想的問題,是楚王、是天下人怎么想的問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啊!”

朱英忍不住再勸。

之前春申君和李園的內斗那一檔子事以及項燕事件已經讓楚王失去了對春申君的信任,接下來江都無功,更是讓楚王不滿,如今“亡楚必黃”的讖語都快傳遍天下了,楚王怎么可能還會信任春申君?

“先說中策。”

春申君只是搖頭。

“中策,公子立刻帶著兵符快馬加鞭去向大王請罪,并將所有責任都推到虞國的反間計上,同時安排人也給李園制造制造這么一出。不過,如此一來,公子的生死就在大王的一念之間,且就算不死,恐怕再也沒有獨自領兵的機會了。”

朱英嘆了一口氣說道。

“那下策呢?”

春申君決定把計策聽完。

“下策是直接向大虞投降,將巢湖城及水軍全部交給大虞。大虞必定不會虧待公子。”

好消息,我的qq終于解封了;壞消息,發燒三天了,流涕、咳嗽、腰疼、喘不動氣……

明天還是晚上十點更新哈。

(本章完)→